中国古代诗学时间研究

中国古代诗学时间研究

詹冬华,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48.0

书籍简介:

本书第一章是论文的准备性工作,主要以先秦儒家、道家以及大乘佛教学派的龙树、姚秦时期的僧肇等人为代表,论述中国古代三种基本的观时方式:“执有观时”、“体无观时”、“解空观时”。这三种观时方式又可以概括出两类时间意识的主线,一是绵延(“执有”、“体无”观时),二是空观(“解空观时”)。这两者之间构成了一种悖论性关系。这三种时间与本体性范畴“有”、“无”、“空”相关,是本体论诗学时间,主要表现于文学哲学文本中,显示了人们超越时间的不同方式。与此同时,本章还区分出三种对象性时间,以此作为诗学观念时间。论文在此基础上从两个维度展开对中国古代诗学时间的探讨。第二章选取魏晋玄学中有代表性的几个人:阮籍、郭象、僧肇等作为时间问题的个案,分析这个时期时间观念的复杂化进程,并藉此考察时间与诗学的本体论之间的关系。在分析过程中,注意每一个案中时间悖论的展开背景及解决方式。作为玄学诗学重要人物的阮籍、郭象、僧肇分别代表了执有、体无、解空三种观照与超越时间的方式。第三章将问题的视域重又回溯到先秦时期,在易学背景中考察孔子的时间观,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古代时间意识与中国早期文学观念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包括时间与文学的本源、孔门的文艺本质观、价值观及其时机化的解诗方式与时间观之间的内在关联。这也是诗学观念时间的一个重要维度。本章内容所涉,既有道体时间,又有“执有观时”方式。第四章以时间的迁逝为问题视域,考察传统诗学中的两大观念:“文章不朽论”以及“物感说”。第一节要探讨的是,面对迁逝的虚无,儒家诗学如何超越时间并完成自身的救赎。本书从汉魏诗作中抽绎出诗人的时间之思,以曹丕为中心,重新阐释了传统的“文章不朽”论。第二节旨在突出物感诗学中的时间性,通过对魏晋诗作及相关诗学观念的考察,凸显时间的迁逝在物感诗学中的重要性。从观时方式而言,这里呈现的是执有观时;依对象内容而言,应属情感时间。第五章关注的是时间空观与山水诗境的问题。第一节重点分析禅宗“顿悟”的时间性内涵,以时间领悟为问题入口,追问“顿悟”何以可能,从而揭证禅宗内在超越与诗性存在的深层秘密。第二节以谢灵运和王维的山水诗为个案,以山水体验和诗境的生发为中心,进一步揭橥“绵延”与“空观”之间的悖论性情境。本章主要涉及道体时间,但却涵具了三种观时方式。第六章主要从时间的价值维度考察诗学中的文变问题,重点论析趋新派文变观与六朝时期。

作者介绍:

詹冬华,男,1976年生,江西都昌人。2003年毕业于江西师大文学院文艺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文艺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导,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第七批),“江西师大首批青年英才培育资助计划”人选。曾获江西省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古代时空美学研究》(10CZW009)。已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史哲》《中国书法》等刊物发表学术文章四十余篇,有多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摘录或转载。著有《不惑卮言:文艺理论与艺术批评论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杨晦评传》(即出)。

书籍目录: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学术史描述

三 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切人古代时间意识的一个维度

第一节 中国古代三种基本的观时方式

一 执有观时:持存与延续

二 体无观时:返本与悠游

三 解空观时:破执与顿悟

四 绵延与空观:悖论的构成

第二节 中国古代诗学时间的主要类型

一 时间与文学书写对象

二 时间与文学表现形式

三 时间与诗学观念

第二章 时间悖论的展开及消弭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学术史描述

三  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切人古代时间意识的一个维度

第一节  中国古代三种基本的观时方式

一  执有观时:持存与延续

二  体无观时:返本与悠游

三  解空观时:破执与顿悟

四  绵延与空观:悖论的构成

第二节  中国古代诗学时间的主要类型

一  时间与文学书写对象

二  时间与文学表现形式

三  时间与诗学观念

第二章  时间悖论的展开及消弭

第一节  时间焦虑与诗性重构

一  迁逝感的形而上表达

二  游于时间之初

第二节  绵延之流与生死超脱

一  对静点时间的否弃

二  从“万化”到“独化”

三  生死之论的时间析解

第三节  空观思想与时间的消解

一  中道空观的立场

二  时间的空间化

第三章  时间境域化与孔门文艺观

第一节  时间意识与文学的本源

一  从“天文”到“人文”

二  “文之时义”发微

第二节  “游于艺”与“成于乐”

一  “君子而时中”:时间的境域化

二  “游于艺”与“游于时”

三  “成于乐”的时间性意蕴

第三节  孔门时机化的解诗观

一  孔子的时机化思维

二  孔门解诗话语的时间性

第四章  时间迁逝感与魏晋诗学主题

第一节  迁逝的虚无与儒家诗学的救赎路向

一  “逝”与“不朽”的对抗

二  血脉延续与“世代生成”时间

三  文字铭镌与时间超越

第二节  时间的情感化与诗学中的“物感说”

一  时间体验的情感化

二  自然抒发中的时间书写

三  时间作为“物感说”的构成要素

第五章  时间空观与晋唐山水诗境

第一节  时间迁逝感向空观的文学过渡

一  “物感”观念淡退的复杂性

二  唐初诗文中的宇宙之思

第二节  顿悟:佛禅空观的时间超越

一  无住无念,自在任运

二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第三节  时间视域中的山水诗境

一  佛禅时间与“诗境”的生发

二  “无时间”与现象山水

三  山水诗境中的时间悖论

第六章  时间的价值取向与中古文变问题

第一节  趋新派文变观的时间之维

一  绵延与新变

二  进步的幻象

三  时变观与进化论

第二节  复古思潮的时间性考察

一  过去时间的重建

二  作为意识形态的循环时间观

第三节  通变:时间悖论的和解

一  通变的涵义

二  “超时间”与古今之贯通

三  复变而通:文变的指归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时间意识是美学、诗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
  詹冬华编著的《中国古代诗学时间研究》在一个思想 还原的文化地基上,以中古时期的 哲学、诗学文本为主要对象,从时间的角度对中国 古代的诗学命题及范畴作出富有新意的阐发与探究。
  本书首先概括出“执有”、“体无”、“解空”三 种观照时间的方式,分别与儒、道、释相对应,并 藉此抽绎出“绵延”与“空观”这两条时间意识的 主线,认为二者之间的悖论关系贯穿于中国诗学的 各个方面。全书在此理论框架下重点考察了阮籍、 郭象、僧肇等人的玄学诗学时间,魏晋时期的“文 章不朽”说和“物感”论,晋唐的山水诗境观以及 中古时期的文变问题。本书尽可能地用原材料说话, 同时也借助西方时间理论,对中国古代诗学时间加 以合理有度的论析阐发,以期对这一问题形成更为 深透明晰的理解。

 

编辑推荐:

    詹冬华编著的《中国古代诗学时间研究》尽可能从传统自身的思想语境中去理清诗学时间问题的脉路,避免采用已有的理论框架来硬性规范这一复杂问题。相对中国古代来说,西方有关时间的理论学说体系完备,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时间问题的重要参照。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并没有就中西时间观进行长枪大戟式的比较,而是把西方有代表性的时间学说作为反观中国古代时间的一面镜子,借此对古代时间问题形成比较清晰的认识。具体来说包括:柏格森的绵延时间与中国易学和道家的绵延时间;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时间与庄禅的内省式时间等。也因此,在《中国古代诗学时间研究》一书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处理问题的两个努力方向:一是尽可能用中国哲学、诗学文本中的原材料说话,在文本细读中还原思想的原始面目;二是借镜西方的理论对中国古代诗学时间进行适度阐释,使得所论述的问题在中西互释比较的视域下变得更为丰富和明朗。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古代诗学时间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149300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古代诗学时间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古代诗学时间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4.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22 的主题关于 古典诗歌-诗歌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