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论

人性论

(英) 休谟, 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1.8

书籍简介:

本书作者试图把实验推理的方法推广应用于精神哲学,剖析人性中的理智和情感,建立一个新的科学体系。

书籍目录:

编者的话

休谟的人性哲学

《人性论》导读

第一卷知性

第一章观念的起源、组合、抽象、联系等

第一节人类观念的起源

第二节记忆观念和想象观念

第三节观念间的联系或联结

第四节关系、样态和实体

第五节抽象观念

第二章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

第一节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的无限不可分性

第二节空间和时间的无限可分性

第三节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的其他性质

第四节反驳的答复

第五节反驳的答复(续)

第六节存在观念和外界存在观念

第三章知识和概然推断

第一节知识

第二节因果观念

第三节为什么一个原因永远是必然的

第四节因果推理的组成部分

第五节从印象到观念的推断

第六节观念或信念的本性

第七节信念产生的原因

第八节其他的关系和其他习惯的效果

第九节信念的影响

第十节机会的概然性

第十一节原因的概然性

第十二节非哲学的概然推断

第十三节必然联系的观念

第十四节判断原因和结果的标准

第十五节动物的理性

第四章怀疑主义哲学体系和其他哲学体系

第一节理性方面的怀疑主义

第二节感官方面的怀疑主义

第三节古代哲学

第四节近代哲学

第二卷情感

第一章骄傲与谦卑

第一节骄傲与谦卑的对象和原因

第二节印象与观念的联结关系及其对骄傲与谦卑的影响

第三节体系的限制

第四节恶与德

第五节美与丑

第六节外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第七节财产权和财富

第八节名誉的爱好

第九节动物的骄傲与谦卑

第二章爱与恨

第一节爱与恨的对象和原因

第二节证实这个体系的几种实验

第三节疑难的解决

第四节对亲友的爱

第五节对富人与权贵的尊重

第六节慈善与愤怒

第七节怜悯

第八节恶意与妒忌

第九节慈善、愤怒与怜悯、恶意的混杂

第十节尊敬和鄙视

第十一节性爱或两性间的爱

第十二节动物的爱与恨

第三章意志与直接情感

第一节自由与必然

第二节自由与必然(续)

第三节影响意志的各种动机

第四节猛烈情感的原因

第五节习惯的效果

第六节想象对情感的影响

第七节空间和时间的接近和远隔

第八节空间和时间的接近和远隔(续)

第九节直接的情感

第十节好奇心或真理的爱

第三卷道德

第一章德与恶总论

第一节道德的区别不是从理性得来

第二节道德的区别是由道德感得来

第二章正义与非义

第一节正义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德

第二节正义与财产权的起源

第三节财产权的规则

第四节依据同意而进行的财产转移

第五节许诺的约束力

第六节正义和非义的进一步考虑

第七节政府的起源

第八节忠顺的起源

第九节忠顺的限度

第十节忠顺的对象

第十一节国际法

第十二节贞操与淑德

第三章其他的德和恶

第一节自然的德和恶的起源

第二节伟大的心情

第三节仁善与慈善

第四节自然才能

第五节关于自然才能的进一步考虑

第六节本卷的结论

前言

将经典学术名著全新通俗化编译的《经典通读》丛书终于要和读者见面了。

说起来很有意思,策划这样一套大型普及版学术丛书,源于一次常规的新编辑培训。其间有老编辑教育新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涉猎一定要广,多读书至关重要。大家很自然地谈起应该读什么书,于是亚里士多德、孟德斯鸠、休谟、卢梭、黑格尔、达尔文、马克思、爱因斯坦等一批对人类影响深远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大师的名字及其相关著作被提了出来。但接下来的即兴调查却让人大吃一惊!在座的新老编辑近三十人,无论从学历还是所从事的职业看,怎么也属于知识阶层的人,但通读过《政治学》、《战争论》、《相对论》的竟然没有;读过《人性论》、《法哲学原理》、《资本论》的仅有一人;读过《社会契约论》、《物种起源》、《国富论》的两人……大家突然惊奇地发现,对这些名家名著我们几乎都是只闻其名未见其详,阅者寥寥,令人汗颜。

为什么从中学到大学都耳熟能详的这么多传世经典学术名著,我们居然都没有拿起来读一读,真值得好好反思一下。于是我们就此进行了简单的问卷调查,结果可想而知,上面提到的这些经典学术名著,读者阅读率低得惊人。令人欣慰的是,同样的调查也表明,相当多的人都非常想读这些“人人皆知”但“人人皆未读过”的学术经典。之所以此前没有读过,与这些经典著作艰涩难懂或篇幅太长有很大关系。作为普通读者,大家只是想简单了解这些学术名著,并不需要深入研究。所以,几千年上百年的历史跨度、不同时期的艰深译文、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字的鸿篇巨制……都成为挡在学术名著与普通读者之间的鸿沟,是阻碍经典学术名著从“人人皆知”到“人人皆读”转变的关键!要实现这种转变,让经典学术名著通俗易懂、变繁为简最重要。换言之,就是要让尽可能多的人对这些经典学术著作想读、能读、爱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经典通读”。虽然现在我国的出版事业极其繁荣,然而多数学术经典名著至今却尚未有通俗普及本,对普通读者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历史上,康德曾不得不作《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以相对通俗的表述推广普及其《纯粹理性批判》;休谟更不得不作《人类理智研究》,乃至尝试亲自撰写《(人性论)摘要》,以补救其艰深的《人性论》出版时所遭到的冷遇。

鉴于此,我们在广泛征求有关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精选出二十部经典学术名著,组织一批学有专长的青年学者,编译改写成全新的普及本,推出了这套《经典通读》丛书,希望使普通读者也能来共同领略经典名著的思想精髓,从而达到丰富知识和充实、提升自我的目的。我们这里所谓的“通读”,就是想通过普及本的通俗化,使普通读者也能轻松通读经典,而不至于让经典只是成为装点门面的摆设,或成为催眠的道具。

出于这个目的,在内容上,我们一方面将一些大部头经典做了瘦身,力求这个版本能化繁为简,提炼出原著精华;另一方面也对一些文字量虽不多,但因时代久远或表述拗口的知名精短著作进行了大胆扩充,使之更加通俗易懂又质朴流畅。同时在封面、版式设计上,我们也尝试改变传统学术著作的固有风格,力求生动活泼、图文并茂,从而使普通读者能把握要旨,轻松、快速阅读。对于没有能力或没有时间“啃”原著的读者来说,希望这套《经典通读》丛书有“替代”原著的作用,能满足大致了解原著的基本需要;同时,对于想认真阅读原著的读者而言,它也具备了引导入门和辅助补充的作用。

当然,要实现这样的编辑思想难度很大。目前对国内外文学作品的简写或改编的尝试较多,也较为成功,而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学术名著的简写或改编的尝试则比较少,像我们这样成规模重新编译改写的更是很少见到。

有些朋友质疑我们将经典通俗化的意义,认为原著难懂可以去看解读文章啊。我们以为,尽管有些经典名著可能不乏有解说性的文本,但这毕竟只是解说,而且还是解说者的“一家之言”,既无法让读者看到作品的原有概貌,也无法让读者领略到作品原有的内涵和韵味。所以,能够通俗展现经典学术著作的原汁原味必要且重要。

大师们的学术著作所表达的很多观点在今天看来似乎顺理成章,但在当时绝对都是超前的思想火花。所以对这些先进思想的表述,不可能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就达到通俗易懂、传播普及的程度。正是经过时间长河的积淀和考验,通过现代人自身的理解,才能将其更好地诠释出来。《经典通读》丛书本着这样的理念,对这些经典学术著作进行推广普及,希望能让更多的读者分享到人类思想的硕果,真正做到“以文化人”的出版境界。

我们和众多专家学者一起,经过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终于迎来了丛书面世的一天。我们不敢奢望像康德和休谟自己改写其著作那样使这个通俗普及本也成为经典,但我们确实希望这套《经典通读》丛书能够使读者对经典不再望而生畏,真正实现对学术经典的轻松“悦”读。

客观地说,受限于能力和水平,这样的一个版本不当之处肯定不少。

但鉴于我们美好的编辑初衷,勤奋刻苦的编写态度,请读者原谅我们的疏漏,不妥之处还请不吝批评赐教。

最后,我们还是想说,编译毕竟不能替代原著。希望阅读完这套丛书后,有更多的读者有兴趣和勇气,并且满怀敬意地去研读经典原著,更为直接地感受和领略大师的精神风采。

内容摘要:

  《经典通读》是一套将经典学术巨著进行全新通俗化编译的丛书,旨在引领读者轻松快速阅读学术经典,从而普及对人类影响深远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家名著。《人性论》主张一切科学都与人性有关,对人性的研究应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由此,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种种社会现象,都可以在《人性论》中找到解答。  《人性论》全书分三卷,分别是“论知性”、“论情感”和“论道德”。正文前有一篇简短的“引论”,主要说明了人性科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一卷“论知性”的主题是认识论,主要说明了知识的起源、分类和范围,人的认识能力和界限,以及推理的性质和作用等认识论的内容。第一卷是《人性论》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其他部分的基础,包含了休谟对哲学的主要贡献。  第二卷“论情感”是第一卷的继续,其主题是情感的起源、性质和活动,并为下一卷关于道德问题的讨论打下基础。其中对意志和自由的讨论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三卷“论道德”是在前两卷基础上对道德问题的全面阐述。其中第一章论述了道德的基本原理,属于伦理学的内容;第二章讨论“人为的德”既是伦理学的内容,也是政治学的内容;第三章讨论的是“自然的德”。  《人性论》是休谟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对于人类思想史具有独创性的理论贡献。休谟思想中最重要的方面都在这本书中进行了阐述,如关于人性的三个假设,有关自私和同情的看法,有关社会秩序和制度正义的看法等等。  休谟所处的时代是英国资产阶级“光荣革命”结束、产业革命刚刚开始的时代。在这一时期,英国的资产阶级已经上升为统治阶级,它既要维持同封建贵族的联盟,同时又要加强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英国资产阶级也要对本阶级内部关系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本阶级内部发展的需要,还要防止封建势力的复辟。资产阶级的进步性与保守性交织在一起,这一阶段资产阶级思想的代表人物就是休谟。  休谟总结了自笛卡儿以来近代西方哲学的成果,其最直接、最重要的贡献是推动了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休谟的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但作为西方哲学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内涵极大地影响着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是许多哲学思潮和观点的理论来源。休谟的研究能力、深刻见解和道德品格赢得了康德的高度评价,康德曾多次称休谟为“见解高明的人”,认为“休谟乃一世罕与匹之锐利思想家”。  唯意志论者叔本华赞成休谟的不可知论,认为这种不可知论表明了用理性方法认识世界本质的不可能性,为把直观当作认识的普遍原则开辟了道路。尼采也特别肯定了休谟对因果推理的怀疑主义论证,把它作为否定客观因果规律性的存在,反对理性主义认识作用的一个证据。罗素也明确指出休谟的怀疑主义摧毁了一切理性的信念,为非理性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温床。他认为,休谟哲学代表了近代重理精神的破产,在对理性精神的破坏之后不可避免地会带来非理性理念的爆发。他说:“整个19世纪内以及20世纪到此为止的非理性的发展,是休谟破除经验主义的当然后果。”休谟对19世纪以来西方哲学思想史的发展影响极大,可以说没有休谟就没有康德;没有康德就没有德国古典哲学;没有德国古典哲学,便没有马克思、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  当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西方哲学的发展,休谟哲学得到了更广泛的重视。人们发现,虽然休谟是18世纪的哲学家,但是他提出的许多问题实际是现代的问题,他的一些观点和方法对于处理当今哲学的复杂问题仍然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经验哲学方面,休谟比以往任何哲学家更彻底、更全面地考察了经验知识的内容,揭示了它的内容、局限和内在矛盾,因此,休谟对于后来的实证主义、实用主义、新实在论等主张以经验为基础的各类哲学的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  休谟哲学不仅属于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而且属于从那个时代起至今的整个西方哲学。不论后人对休谟哲学的瑕瑜有何评说,都不能否认它对人类哲学思维的进步所做出的贡献。休谟正因其哲学的价值而被纳入西方哲学有持久而深远影响的伟大思想家之列。【作者简介】  休谟,18世纪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与约翰.洛克及乔治-贝克莱并称英国“三大经验主义者”。休谟把哲学设想为一门归纳的和实验的人性科学,重视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出哲学观点。他的思想对卢梭、康德等后世哲学家影响深远。休谟的代表作有:《人性论》、《人类理智研究》、《宗教的自然史》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人性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经典通读
9787200069686
如需购买下载《人性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北京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1.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人性论是北京出版社于2007.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82-061 ,B561.291 的主题关于 人性论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