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与魏晋南朝诗学研究

玄学与魏晋南朝诗学研究

蔡彦峰,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36.0

书籍简介:

本书对玄学与魏晋六朝诗学的关系的研究,将注重从基本的诗学范畴和诗歌史问题着手,如玄学“言意之辨”与诗学的“言”、“意”范畴的关系、“言意之辨”从“得意忘言”到“言尽意”的发展及其诗史意义、玄学自然观与“体物”诗学的产生、“自然”作为文学批评范畴的确立等。通过对魏晋诗学的基本范畴及诗歌史基本问题的分析,探讨玄学与魏晋诗学的发展与建构的内在关系,是本书一个基本的研究思路。

作者介绍:

蔡彦峰,福建南安人,1978年生。1996—2003年,在厦门大学获法学学士、文学硕士。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导师钱志熙教授。2006至今任职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2006—2009在福建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科研工作。2008年晋升为副教授。2009年遴选为硕士生导师。出版有专著《元嘉体诗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发表《玄学“言意之辨”与陆机文学理论的建构》(《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第2期)等学术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玄学“言意之辨”的诗学意义

第一节 玄学“言意之辨”与《文赋》的理论建构

一、 “言意之辨”的思想渊源及其与文学理论的关系

二、 “意”的基本内涵及其在文学理论建构上的意义

三、 “意”作为文学表现范畴与《文赋》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的建构

第二节 玄学与魏晋南朝诗歌的古典主义转向

一、 玄学与古典主义文学本质观的确立

二、 玄学“言意之辨”与古典主义文学语言观

三、 玄学“言意之辨”与“立意造辞”的古典主义写作策略

第三节 玄学“言意之辨”的发展及其诗史意义

一、 从“得意忘言”到“言尽意”——玄学“言意之辨”的发展

二、 “言尽意”与两晋语言观的转变及其诗学意义

三、 “言尽意”与晋宋的诗歌变革及其诗史意义

第二章 玄学“自然”观与诗学

第一节 从“感物”到“体物”——玄学与晋宋诗学的发展

一、 “感物”向“体物”的发展

二、 “体物”诗学的思想基础

三、 东晋玄、 佛自然观对“体物”的影响

四、 “物”作为表现范畴的确立与“体物”诗学的成熟

第二节 “自然”与《文心雕龙》的“自然”文学论

一、 “自然”的两种涵义及其作为文学批评范畴的确立

二、 本源与艺术:《文心雕龙》的理论结构与“自然”的涵义

三、 “自然之道”与“自然雕饰”:《文心雕龙》“自然”文学理论的建构

第三章 玄学与魏晋南朝诗学的发展

第一节 魏晋玄学与叙事诗学的衰落

一、 情、 事结合的诗歌艺术观与传统叙事诗学的发展

二、 玄学与魏晋诗歌艺术观的转变

三、 从“缘事而发”到“课虚无以责有”:玄学与叙事诗学的衰落

第二节 玄学与陆机《文赋》“感物缘情”论

一、 “缘情”与“感物”的内在关系及其性质

二、 玄学与陆机《文赋》“感物缘情”论的建构

三、 理思与辞藻:陆机“感物缘情”论的诗学意义

第三节 玄学与魏晋南朝诗歌的语言转向和发展

一、 玄学与魏晋文学的自觉及诗歌的语言转向

二、 玄学“言意之辨”的语言本体论与“巧构”的诗学

三、 玄学自然观与诗学从“巧构”到“自然”的发展

第四节 玄学与两晋玄言诗学的发展和流变

一、 玄学与玄言诗的诗学渊源

二、 魏晋以玄理入诗的两种基本类型及其诗学流变

三、 东晋玄言诗学的确立及其发展流变

第四章 正始玄学与嵇、 阮的诗歌

第一节 玄学与阮籍《咏怀诗》

一、 阮籍《咏怀诗》的主题类型及其逻辑发展

二、 《咏怀诗》主题的内在矛盾

三、 阮籍后期的思想特点与《咏怀诗》的组诗性质和创作时间

第二节 “自然”思想与嵇康的诗歌

一、 嵇康的“自然”思想与诗歌的隐逸主题

二、 “自然”与嵇康诗歌的游仙主题

三、 “自然”与嵇康“清峻”的诗风

第五章 玄学与魏晋南朝诗歌艺术考论

第一节 玄学与陆机天道思想的变化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一、 入洛之前:神学性质的天道思想

二、 人洛之后:天道思想的玄学化

三、 陆机天道思想的玄学化转变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 玄言诗山水赏悟与山水诗的兴寄艺术

一、 山水景物与兴寄艺术的内在关联

二、 东晋玄言诗山水赏悟的兴寄法

三、 元嘉山水诗对山水赏悟的兴寄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节 玄学与陶渊明诗歌考论

一、 玄学与陶渊明的“自然”思想

二、 玄学与陶渊明诗歌的“自然”

三、 玄学与陶渊明诗歌的“怀古”

第四节 玄学与谢灵运诗歌考论

一、 玄学与谢灵运前后期诗歌主题的发展变化

二、 玄学“言尽意”论与谢灵运山水诗及其“玄言尾巴”

三、 玄学自然观与谢灵运诗歌之“自然”

第六章 东晋玄佛合流及其诗学意义

第一节 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晋宋山水诗学

一、 慧远“形象本体”之学的思想渊源

二、 慧远“形象本体”之学的建构及其美学内涵

三、 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晋宋山水诗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宗炳《画山水序》

一、 宗炳与慧远的学术渊源及其对“形象本体”之学的接受

二、 “形象本体”之学与山水作为审美客体的确立及宗炳的《画山水序》

附录 郭象《庄子注》与庄学实践性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魏晋玄学为深入地认识文学创作规律及系统的文学研究、文学理论建构提供了思辨的、分析的思维方法。在玄学思想的影响下,魏晋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都进入了新的阶段。文学批评是以文学基本范畴的建构为核心而展开的,诗学的发展也往往体现在一些基本的诗学范畴的内涵的发展,以及对诗歌发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的处理上。因此就具体研究方法而言,《博雅文丛:玄学与魏晋南朝诗学研究》对玄学与魏晋南朝诗学的关系的研究,将注重从基本的诗学范畴和诗歌史问题着手,如玄学“言意之辨”与诗学的“言”、“意”范畴的关系、“言意之辨”从“得意忘言”到“言尽意”的发展及其诗史意义、玄学自然观与“体物”诗学的产生、“自然”作为文学批评范畴的确立等。通过对魏晋诗学的基本范畴及诗歌史基本问题的分析,探讨玄学与魏晋诗学的发展与建构的内在关系,是本书一个基本的研究思路。

编辑推荐:

《博雅文丛:玄学与魏晋南朝诗学研究》是尝试探讨玄学对魏晋、南朝诗学的整体影响。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直观的、现象的层面上描述玄学对文学的影响,而是深入到哲学观念的内部,寻找魏晋、南朝那些重要的诗学范畴、诗歌创作方法、诗歌作品主题背后的玄学观念的影响。这一立意就已经超越前人著作在这个课题方面的探索力度。
  例如《博雅文丛:玄学与魏晋南朝诗学研究》探讨言意之辨与自然观对魏晋诗学的影响,在具体论域中有了更深的掘进。在研究言意之辨与魏晋南朝诗学的整体关系时,将魏晋之际诗学的古典主义转向与玄学中的言意之辨联系起来,认为玄学中言意之辩导出了一种古典主义的文学语言观,引出了以“立意造辞”为主要特征的写作策略。这对于解释六朝古典主义诗学的成因,的确是富有新意的。玄学与“言不尽意”论对文学的审美特征的理解与创作方法的影响,历来探讨得比较多。本书中则提出向来被忽略了的王导等人“言尽意”论对晋宋诗歌变革可能存在的影响,认为“言尽意”论启发了晋宋玄言诗人、山水诗人努力地使用多种修辞方法来表现名理与景物,这也是一个新的观点。玄学自然观对诗学的影响,可以说是更为直观、多方面、多层次的,本书在这个问题上也有不少掘进,在探讨刘勰的文学观念,以及阮籍、嵇康、陶渊明、谢灵运的诗学倾向时,都重视其中自然思想的影响。
  再如,《博雅文丛:玄学与魏晋南朝诗学研究》尝试将魏晋诗学的整体发展过程,纳入到与玄学关系的层面上来考察。其中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即认为玄学对魏晋的诗歌艺术观念产生了影响,其具体的表现就是从缘事而发的观念变化为“课虚无以责有”的写作方法,使得汉魏的叙事诗学走向衰落。汉魏叙事诗学的衰落与六朝体物、写景等诗学的兴起,可以说是我国古代诗学发展中的一个大问题。其中原因,并非只有思想意识的转化这一项,但思想意识及文人精神风貌的转变,无疑是重要的因素。本书明确地提出这样一种看法,为后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玄学与魏晋南朝诗学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博雅文丛
9787020098057
如需购买下载《玄学与魏晋南朝诗学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文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4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1500

书籍信息归属:

玄学与魏晋南朝诗学研究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1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22 ,B235.05 的主题关于 玄学-研究 ,诗学-诗歌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