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5
定价:50.0
本书以《红楼梦》的三组咏物诗,即《咏白海棠》、《咏菊》和《螃蟹咏》为描写分析对象,运用对立互补的方法论原则和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方法对这一特定文本做了深入地描写、分析,厘清了三组咏物诗的语义构造方式,揭示了整个《红楼梦》文本的内在结构。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语义间的各种关联模式,解析了《红楼梦》文本的隐喻机制。这对于构建中国文学叙事理论和语义学理论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意义。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基本问题
一 基本概念
二 研究述评
三 研究目标
第二节 语料选择
一 为什么要研究《红楼梦》语篇?
二 为什么要研究《红楼梦》诗歌语篇?
三 为什么以三组“咏物诗”为描写对象?
四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咏白海棠诗”的语篇隐喻
第一节 “咏白海棠诗”的语篇单位隐喻
一 探春的“咏白海棠诗”
二 宝钗的“咏白海棠诗”
三 宝玉的“咏白海棠诗”
四 黛玉的“咏白海棠诗”
五 湘云的“咏白海棠Ⅰ”
六 湘云的“咏白海棠Ⅱ”
第二节 “咏白海棠诗”的语篇结构隐喻
一 钗、黛、探、宝玉诗的对立互补关系
二 湘云两首诗的对立互补关系
三 两个子系统的对立互补关系
第三节 “咏白海棠诗”的语篇系统隐喻
一 语篇主题
二 语篇主题的单位隐喻
三 语篇主题的系统隐喻
第四节 语篇隐喻分析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三章 “咏菊诗”的语篇隐喻
第一节 “咏菊诗”的语篇单位隐喻
一 宝钗的《忆菊》
二 宝玉的《访菊》
三 宝玉的《种菊》
四 湘云的《对菊》
五 湘云的《供菊》
六 黛玉的《咏菊》
七 宝钗的《画菊》
八 黛玉的《问菊》
九 探春的《簪菊》
十 湘云的《菊影》
十一 黛玉的《菊梦》
十二 探春的《残菊》
第二节 “咏菊诗”的语篇结构隐喻
一 子系统内的对立互补关系
二 子系统间的对立互补关系
第三节 “咏菊诗”的语篇系统隐喻
一 “咏菊诗”的语篇主题
二 “咏菊诗”语篇主题单位隐喻
三 “咏菊诗”语篇主题结构隐喻
四 “咏菊诗”语篇主题系统隐喻
第四章 “咏螃蟹诗”的语篇隐喻
第一节 “咏螃蟹诗”的语篇单位隐喻
一 宝玉的“咏螃蟹诗”
二 黛玉的“咏螃蟹诗”
三 宝钗的“咏螃蟹诗”
第二节 “咏螃蟹诗”的语篇结构隐喻
一 “咏螃蟹诗”的对立结构
二 “咏螃蟹诗”的互补结构
三 “咏螃蟹诗”的对立互补结构
第三节 “咏螃蟹诗”的语篇系统隐喻
一 “咏螃蟹诗”的语篇主题
二 “咏螃蟹诗”的语篇主题单位隐喻
三 “咏螃蟹诗”语篇主题系统隐喻
第五章 三组“咏物诗”的语篇隐喻
第一节 三组“咏物诗”的语篇单位隐喻
一 “咏白海棠诗”的语篇单位隐喻
二 “咏菊诗”的语篇单位隐喻
三 “咏螃蟹诗”的语篇单位隐喻
四 三组“咏物诗”的语篇单位隐喻
第二节 三组“咏物诗”的语篇结构隐喻
一 对立结构的隐喻功能
二 互补结构的隐喻功能
三 对立互补结构的隐喻功能
第三节 三组“咏物诗”的语篇系统隐喻
一 线性框架
二 三角框架
三 环状框架
四 矩阵框架
五 开放框架
第六章 语篇隐喻研究的方法论
第一节 语篇隐喻研究的理论框架
一 单位隐喻
二 结构隐喻
三 系统隐喻
四 隐喻机制
第二节 语篇隐喻的分析程序
一 结构主义操作
二 解构主义操作
三 重构主义操作
第三节 语篇隐喻研究的目标
一 揭示诗性语篇的多向度本质
二 实现语篇隐喻的动态分析
三 揭示诗性语篇的多义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红楼梦 语篇隐喻研究》以《红楼梦》的三组咏物诗,即《咏白海棠》、《咏菊》和《螃蟹咏》为描写分析对象,运用对立互补的方法论原则和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方法对这一特定文本做了深入地描写、分析,厘清了三组咏物诗的语义构造方式,揭示了整个《红楼梦》文本的内在结构。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语义间的各种关联模式,解析了《红楼梦》文本的隐喻机制。这对于构建中国文学叙事理论和语义学理论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意义。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红楼梦》语篇隐喻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6155752 如需购买下载《《红楼梦》语篇隐喻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5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