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25.0
本书是教育散文集。本书以教育之道,道在心灵。教育是以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为出发点,叙述了如何在教学中,在教育实践中,从心灵沟通出发,将梦想、价值观传承到学生心中。如何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做到滋养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人格。
序:
前言:让灵魂不再跪着/郭纪标
1\梦想
人靠什么生活,不是面包,不是牛奶,而是梦想和希望。20世纪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指出:希望是“更美好生活的梦”,是照亮未来视域的乐观期待,是美好生活的信仰。人类不能没有希望,教育不能没有梦想……因此,真正的好学校是师生实现生命意义的地方,是师生点燃梦想、实现希望的地方;不能给人梦想和希望的学校绝对不是好学校。
每个孩子都会是一朵向阳花 唐文英【注:目录不排这些作者姓名,作者姓名放在本文末尾,下同】
给三分自留地,等待春暖花开 潘菊青
灵动轻盈,轻舞飞扬 赵玲
徒手画圆,其实不难 程爽英
奏响孩子心中的滴答滴 浦莺
2\解放
教育之道,道在心灵。教育是以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欲望显示存在,而心灵决定存在的品质。一个人的快乐与幸福,不是由你获得了多少来决定,而是决定于你体验到了多少。毫不客气地说,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灵魂深处的变革,就不能称其为教育。如果孩子们的心灵没有被教师感应到,那么教育的本质将离我们越来越远。其实,教育的全部秘密在于解放,在于尝试着放弃控制之心,渐渐地,不仅解放了孩子,也解放了自己。
宽容可以收容每一颗心 李曼华
扬起“零零后”的正能量 亓祥银
“1+1”齐步走 黎挺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 杨雪汀
让孩子们飞翔在蓝天之上 朱凤佳
3\真诚
爱,是教育的前提,而且这种爱应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让孩子们能感受得到的。教师之爱应是透彻的爱,是不含杂质的爱,是宽容而不纵容、关心而不包办、严管而不强制的爱。教育的真谛,就在于以仁爱之心点燃梦想之火,以信任之剑斩断心灵枷锁,以唤醒之手开启灵魂之门。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化知识为智慧,变文明成人格;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焕发出人性的光辉,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和持久的效力。
想说爱你,很简单 雍梅
爱在点滴细微之处 邓淑萍
同一起跑线,我们一起奔跑 瞿贇
不一样的孩子,不一样的赏识 孙爱华
让学生“舞出”生命的华彩 郑洪萍
4\照耀
现今的教育对知识“情有独钟”,以分数衡量一切,教育不再是对他人的体谅心、梦想以及对社会的贡献。马卡连柯曾说过:“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教育的核心是什么?是培育孩子们心中的太阳,教育就是用自己心中的阳光去照耀孩子的心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成长,从而孕育成自己心中的太阳,然后去照亮自己和别人,去照耀整个世界。
不要在冬天里砍倒一棵树 张姝妍
孩子心里美滋滋 李清娥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阳光的照耀 彭华
师生间的化学反应 缪凤丽
心里有阳光,才能有亮光 唐爱君
5\信任
儿童的内心世界是纯真而透明的,充满了爱与梦想,是一个与成人世界大不一样的天地。一味地管教、苛责、束缚只会压抑个性,使学生原本丰盈的心灵之泉枯竭,原本充满希望的梦破灭,原本多彩的人生因此而黯淡。每一个人都渴望被人尊重、被人信任。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肯定的话语,一次成功的鼓励,都会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点燃内心的希望。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美丽的水晶花 张恬
丑小鸭变天鹅 孙新宇
让学生自己“下海捕鱼” 罗君花
学生不是电脑,教师更不是鼠标 仲卫星
放手,把时间还给学生 王引芳
6\自然
与尊重观念密切相关,教育有三个“不能超越”:孩子们的生命健康不能超越,人格尊严不能超越,个体差异不能超越。无论我们的压力有多大,这三个“不能超越”须时刻谨记。不要为孩子设定统一的成长标准,不拿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比较,接受孩子最自然、最本真的状态,这在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
汩汩清泉流进孩子的心里 支媛
有力好风,让孩子直上青云 余艳
孩子眼中有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谭玲令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水晶般的心灵 肖艳红
让“绿色”住在孩子的心里 卢玉兰
教育对人的成长负有一种无可逃避的责任,它使人适应生存的时代,而不致将他排除在人生的最伟大目标之外;它将开启世界的钥匙——独立和仁爱授之于人,赋予他作为一个自由人只身跋涉而步履轻捷的力量。(马蒂语)教育的世界应该是自由的、丰富的、濡染的,教育应该是宽泛的、深刻的、自觉的。从生命成长过程来说,教育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内心的敞亮、主体的弘扬、个性的彰显与灵魂的感召。
这是一所学校创建自我文化,规范课程建设的一个范本。本书详述了学校在实际中,在体制上、在人事上、在内容上整体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有自我特色的,可评价的课程体系。学校是如何在各方面围绕学生“自能发展”这一人本观念进行的全方位教学变革。
在这样一场课程变革的实践中,教师队伍的教科研实力得到提高。本书对当前正处于课程变革的学校,对亟需建立自己特色的学校都具有参考性。
1、这是一所学校进行自我文化建设,发展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实例。
2、如何在国家新课程标准下,结合校情,发展本校特色课程。
3、按照课程构建的整体观念,在体制上、在人事上、在内容上整体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有自我特色的,可评价的课程体系。在这样一场课程变革的实践中,教师队伍的教科研实力得到提高。
4、本书对当前正处于课程变革的学校,对亟需建立自己特色的学校都具有参考性。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教育之道,道在心灵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学校文化变革丛书 | ||
9787567522466 如需购买下载《教育之道,道在心灵》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