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30.0
本书以清末民初、五四新文化运动、建国后十七年、文革后新时期为时间分野,以中国的文艺工作语境和翻译文学在各个时期跌宕起伏的生存语境为背景,以意识形态、诗学原则和文学翻译选择规范的关系为研究框架,通过译介建构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图景”,以史为本,史论结合,以论概史,描述百余年来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在中国的接受历程、影响深度和构建面貌,以此表现出百年的译介历程不只是西方浪漫特质的横向移植,而是在吸收养分之后,发展成为一种重要文学思潮、一种文学表现类型,明确地呈现为一个动态而完整的诗歌译介体系。
第一章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总述
第一节 诗歌:源起、发展与特质
1.源起与发展
2.诗歌的特质
第二节 诗人:从布莱克到济慈
第二章 清末民初的“求新声于异邦”
第一节 登场:启蒙与救亡
1.世纪之交的期待视野
2.英国浪漫主义的登场
第二节 纲领:《摩罗诗力说》
1.思想的战斗檄文
2.英国的摩罗诗人
第三节 译介:旧瓶装新酒
1.对各诗人的译介分述
2.苏曼殊的文言体译诗
第三章 新文化运动的“诗体大解放”
第一节 图景:诗体大解放
1.新文学兴起
2.白话与欧化
第二节 译介:浪漫的狂飙
1.浪漫主义的狂飙兴起
2.旧格律的打破与新建
3.对各诗人的译介分述
第三节 构建:诗歌新纪元
1.翻译之于新诗
2.创造社众诗人
3.新月派众诗人
第四章 十七年间的“积极”与“消极”
第一节 纲领:政治标准第一
1.权力话语的一元操控
2.苏联文艺的制导影响
第二节 译介:操纵下的抉择
1.湖畔派诗人的被捐弃
2.艺术性翻译的高标准
3.对各诗人的译介分述
第三节 影响:译诗与创作
1.革命的抒情
2.新民歌运动
第五章 新时期的“审美”与“人性”
第一节 语境:去政治化与审美属性
1.政治的疏离
2.审美的凸显
第二节 译介:拨乱反正与回归文本
1.浪漫主义的拨乱反正
2.从计划性走向市场性
3.格律为体的翻译策略
4.对各诗人的译介评述
第三节 影响:朦胧诗歌与文本研究
1.式微下的影响
2.多样化的研究
第六章 经典的译介流变
第一节 《哀希腊》的价值建构
1.在近代的本土化
2.建国后的新译本
第二节 《露西(二)》的诗学争鸣
1.学衡派八译
2.三名家新译
第三节 《爱的哲学》的译介变迁
1.文言体的初译
2.五四后各译本
3.建国后的新译
第七章 译介之旅的百年之思
第一节 时代的更迭
第二节 诗体的变革
第三节 精神的传承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自清末起,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被中国文化认识、吸收、消化、融入,同时也有排斥、误读和摈弃。这百年的历程不只是西方浪漫特质的简单移植,而是经翻译与接受,使得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成为中国新诗乃至文学、文化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此催生出一种重要文学思潮、一种文学表现类型。
《翻译构建影响(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在中国)》(作者吴赟)以清末民初、五四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文革”
后新时期为时间分野,通过描述、归纳、分析,逐一审视中国在不同文学时期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接受与诠释,归纳出浪漫主义诗歌进入中国后所呈现的精神脉络、诗学特质和美学特征,并借这一不断延展的诗歌译介体系揭示其对自我文化的构建、变革和影响。
《翻译构建影响(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在中国)》的作者是。
《翻译构建影响(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在中国)》(作者吴赟)本着“重写文学史”的精神,尝试在现代译学理论的映照下,通过阅读、归纳、分析,逐一审视中国在不同文学时期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接受与诠释,并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经典诗歌,归纳出浪漫主义诗歌进入中国后所呈现的精神脉络、诗学特质和美学特征。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翻译·构建·影响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文学论丛 | ||
9787301208892 如需购买下载《翻译·构建·影响》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13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80 | 印数 | 3000 |
翻译·构建·影响是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2.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561.072 ,I207.209 的主题关于 浪漫主义-诗歌研究-英国 ,诗歌史-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