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39.0
量刑程序独立的改革是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重点推进的改革项目,之前已经在全国一些法院进行了试点工作,预计在全国全面实施的相关文件将在2010年9月份颁布,陈瑞华是这个改革项目的主要参与学者,这本书将重点阐释量刑程序改革中涉及的重要理论问题,为实务界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解释,预期在量刑程序独立后将引起广泛关注。
第一章 中国量刑程序的理论解读 一、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 二、侦查机关、公诉机关搜集量刑证据的责任 三、量刑建议 四、量刑意见 五、法律援助 六、简易程序中的量刑审理 七、被告人认罪案件普通程序中的量刑审理 八、被告人不认罪案件中的量刑审理 九、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的法庭调查 十、少年司法中的社会调查报告 十一、量刑证据的调查核实 十二、量刑辩论的顺序 十三、量刑理由的说明 十四、二审、再审程序中的量刑审理
第一章 中国量刑程序的理论解读 一、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 二、侦查机关、公诉机关搜集量刑证据的责任 三、量刑建议 四、量刑意见 五、法律援助 六、简易程序中的量刑审理 七、被告人认罪案件普通程序中的量刑审理 八、被告人不认罪案件中的量刑审理 九、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的法庭调查 十、少年司法中的社会调查报告 十一、量刑证据的调查核实 十二、量刑辩论的顺序 十三、量刑理由的说明 十四、二审、再审程序中的量刑审理 第二章 定罪与量刑的程序关系模式 一、大陆法中的一体化模式 二、英美法中的分离模式 三、两大程序模式优劣得失之评估第三章 量刑程序的独立性 一、引言 二、量刑信息与定罪信息的不一致性 ……
《量刑程序中的理论问题》:陈瑞华法学作品系列 《量刑程序中的理论问题》在对中国量刑程序改革的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研究了量刑程序中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作者对2010年开始试行的《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作出了全面的理论解读,论证了构建独立量刑程序的主要理由,讨论了量刑程序改革所涉及的价值冲突问题,提出了量刑程序改革的三种程序模式也就是适用于简易程序的“集中量刑模式”,适用于被告人认罪案件的“交错量刑模式”,以及适用于被告人不认罪案件的“独立量刑模式”。《量刑程序中的理论问题》还讨论了与量刑程序实施有关的三个重要问题,也就是量刑信息的调查、量刑建议的设置以及量刑意见的独立性问题。按照作者的思路,量刑程序改革所要解决的特殊问题以及中国量刑程序改革的特殊经验,决定了中国学者可以提出新的量刑程序理论,并在刑事司法改革研究上作出独特的贡献。【作者简介】陈瑞华,男,1967年2月生,山东聊城人。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在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官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任兼职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学士(1989),中国政法大学硕士(1992),中国政法大学博士(1995),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博士后研究人员(1995-1997),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02)。1997年起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学系)任教。研究领域主要有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证据法学、司法制度、程序法基础理论等。独立出版的著作有:《刑事审判原理论》(1997,2004);《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2000,2006):《看得见的正义》(2000):《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2003):《程序性制裁理论》(2006):《法律人的思维方式》(2007);《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2007);《论法学研究方法》(2009)。2004年获得中国法学会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2010年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量刑程序中的理论问题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301179970 如需购买下载《量刑程序中的理论问题》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9.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13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5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