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128.0
本书通过对黄河中下游史前人口资料及其相关考古遗存进行系统的研究,理清史前时代人口规模的地理分布特征以及发展变化过程、阐明人口性别年龄构成的基本情况,进而探讨人口与社会、环境、资源的关系以及人口在社会复杂化进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序前言第一部分 绪论 第一章 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人口研究课题的提出和选定 第二章 史前人口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三章 本书研究的有关理论问题 第四章 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人口研究若干问题的说明第二部分 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人口统计学研究 第一章 黄 中下游地区史前人口规模研究 第一节 裴李岗时代的人口规模 第二节 仰韶时代的人口规模 第三节 龙山时代的人口规模 第四节 二里头时代的人口规模 第二章 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人口性别、年龄构成研究 第一节 史前人口的性别构成 第二节 史前人口的年龄构成第三部分 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人口与社会、环境、资源研究 第一章 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人口与社会发展进程 第一节 裴李岗时代人口与社会组织结构 第二节 仰韶时代人口与社会组织结 第三节 龙山时代人口与社会组织结构 第四节 二里头时代人口与社会组织结构 第二章 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人口与环境、资源研究 第一节 裴李岗时代人口与环境、资源 第二节 仰韶时代人口与环境、资源 第三节 龙山时代人口与环境、资源 第四节 二里头时代人口与环境、资源第四部分 余论 第一章 有关理论的探讨 第二章 关于新世纪人口考古学研究的思考与展望主要参考书目ABSTRACT后记
本书是在他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选择黄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黄河流域的史前考古工作开展得早,积累的资料十分丰富,现在已经基本建立起脉络清晰的考古学文化发展谱系,具有较好的基础研究条件;二,黄河流域在中国早期历史上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区,曾长时期引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而这种状况的形成,必有其长期孕育和发展的过程;三,我们对该区域的资料和研究成果相对更熟悉一些,这样,可以略微减轻庞大的查找资料和实地考察工作的压力,以 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论文写作。其实,在史前人口研究过程中,王建华也遇到了诸多困难,其中最主要的还是资料的不完备和不系统。所以.中途他数度有做不下去的感觉,摇摆一下也实属正常,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作者简介】 王建华,1976年7月生,辽宁康平人。1999年9月至2005年7月在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学习,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5年9月入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6月博士后研究期满出站后入西南民族大学工作。现为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人口考古、民族考古和博物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已在《考古学报》、《考古》、《文物》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人口性别构成研究》、《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人口年龄构成研究》、《史前人口研究初论》、《关于人口考古学的几个问题》等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社科研究青年基金、甘孜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等省部级项目多项。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人口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书系 | ||
9787030298782 如需购买下载《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人口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12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19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370 | 印数 |
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人口研究是科学出版社于20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71.1 ,C922.2 的主题关于 黄河流域-人口-研究-上古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