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49.0
本文根据大量野外考察资料和历史记载数据,通过对青藏高原晚新生代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生态环境的变迁研究,客观而科学地探讨了整个青藏高原特别是西南部地区第四纪以来地质活动的规律。从不同角度对青藏高原近千年的生态环境变迁进行解读,力图展示青藏高原生态变迁的基本过程,预示未来发展趋向,为今天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引言
第一章 青藏高原基本概况
第一节 地理特征
第二节 形成?因
第三节 气候类型
第四节 地质地貌
第五节 自然资源
第二章 青藏高原的隆起
第一节 古陆地板块漂移
第二节 古地理环境演变
第三节 高原隆起的“大冰盖”之说
第四节 高原隆起的地理特征
第五节 高原隆起的生态环境
第三章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迁概述
第一节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第二节 唐以前的生态环境
第三节 隋唐至宋元以来的生态环境状况
第四节 明清时期的生态环境
第五节 生态环境现状
第四章生态环境变迁中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历史原因和自然因素
第二节 草地生态系统退化严重
第三节 冰川消融速度加快
第四节 生态演化对冻土的影响
第五节 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灭顶之灾
第六节 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第七节 土地“三化”形势加剧
第八节 水资源减少
第五章 沙尘暴灾害频发
第一节 破解沙尘暴之谜
第二节 沙尘暴的危害
第三节 探寻沙尘暴源头
第四节 沙尘暴卷土重来
第五节 沙尘暴肆虐既是“天灾”也是?人祸”
第六节 国外治理沙尘暴的启示
第六章 青藏高原的人类活动
第一节 史前人类活动
第二节 旧石器时期
第三节 新石器时期
第四节 青铜器时期
第五节 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六节 隋唐至宋元时期
第七节 明清时期
第八节 民国时期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一节 史前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 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
第三节 农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四节 超载放牧造成的影响
第五节 ?伐林木造成的影响
第六节 中藏药资源面临枯竭
第八章 青藏高原的人口承载力
第一节 青藏高原的人口状况
第二节 民族成分与分布区域
第三节 人口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第四节 生态负荷量增大
第五节 人口迁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九章 三江源——青藏高原的生命源
第一节 三江源区基本状况
第二节 三江源富集的自然资源
第三节 三江源生态环境状况
第四节 重点区域生态状况
第五节 三江源区的生态环保
第十章 青藏?原典型生态脆弱区
第一节 青海湖区生态环境
第二节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第三节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
第四节 河湟谷地生态演化趋势
第五节 藏南河谷地区生态环境状况
第六节 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演化
第七节 羌塘高原的原始生态
第八节 祁连山生态环境
欣慰化成的结束语——一如既往加大生态环保力度
参考文献
后记
《青藏高原生态变迁》根据大量野外考察资料和历史记载数据,通过对青藏高原晚新生代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生态环境的变迁研究,客观而科学地探讨了整个青藏高原特别是西南部地区第四纪以来地质活动的规律。从不同角度对青藏高原近千年的生态环境变迁进行解读,力图展示青藏高原生态变迁的基本过程,预示未来发展趋向,为今天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青藏高原以其宽阔无私的胸怀哺育了古代黄河流域文明和印度河流域文明。时至今日,青藏高原仍然对中华民族乃至南亚、东南亚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源。
《青藏高原生态变迁》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地质结构最为活跃、气候类型最为复杂的高原——青藏高原被地质学家称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人类学家认为它是“生命禁区”,生物学家将其誉为“野生动植物王国”。青藏高原孕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黑河、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故有“中华水塔”和“亚洲江源”之称,是人类除南、北极之外的最后片净土。但在数万亿年的牛态变迁中,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类型使其成为地球上最原始、最敏感和最脆弱的生态区域,尤其足近百年来在得天独厚演变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共生态环境前所未有地持续恶化。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青藏高原生态变迁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9721995 如需购买下载《青藏高原生态变迁》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9.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3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青藏高原生态变迁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1.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X321.27 的主题关于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迁-研究 的书籍。
华锐·索南才让, 著
华热·索南才让, 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发布
拉巴次仁, 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