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军

中国红军

陈伙成, 著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2.0

书籍简介:

本书以准确、流畅、富含激情又带思辨色彩的文字,系统地叙写了中国工农红军创建、发展和壮大的历史,既对中国工农红军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过程做勾勒,又对一些不为人所熟知的细节做了生动解说。

书籍目录:

01军旗升起在腥风血雨红诞生

02星火燎原在农村根据地成长

03铸就军魂打造新型人民军队

04打破“围剿”在战斗中发展

05红星照耀与红色中华共荣

06遭受挫折陷入“左”倾错误的危害

07开始长征被迫踏上万水千山

08偏师崛起三军耸立新局面

09走出为难奠基西北大本营

10三军会师胜利完成长征任务

11别样英雄孤军苦斗在敌后

12走向抗战改名易帜赴国难

后记

前言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回顾80年来中,国由濒临灭亡到复兴崛起。不由想到毛泽东的“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的名言。而推动中国沧海变桑田的人民解放军,就是由它的前身中国红军发展起来的.这支军队也定型于中国红军时代。

关于中国红军的史著有很多。其中的代表作有我们军事科学院军史部编撰的,反映它的战争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一卷,反映它的军队建设发展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一卷。但迄今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反映它全面历史的专著。前年,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聘请我为《中国工农红军》大型文献纪录片总撰稿.我力图全面反映它的历史。去年10月该片播出后,各方反应不错.获得了全军第一届军事文献纪录片一等奖。我的同事陈力建议我在这个基础上写一部全史专著,我动心了。

我所以动心,首先在于这一题材值得写,我也有条件写;再就是想借此对史著的新写法做些探索。我参加了前面提到我部编撰的《战史》第一卷的撰写,并为《军史》第一卷的主编;此外,还参加撰写和主编了若干部关于中国红军的史著.至于审读和拜读过的关于中国红军的史著就更多了。长期的研究,使我对中国红军的战争、建设发展乃至军事思想、军事学术和兵器的发展,有了全面的了解,可以把各部门史汇成全史。长期的写史和读史,我又深感到现在通行的史著的写法有它的弊端,集中体现在可读性不强。就拿中央军委授权我部为我军编撰的战史、军史来说,堪称“权威之作”、“传世之作”,但美中不足的是严肃到近乎阳春白雪,专业到有些枯燥乏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的普及。为此.我想以我对历史和史著的理解,借这部史著在写法上做些新的尝试,使它既注重思想性、学术性,又别开生面,既不失严肃,又很活泼,努力增强其可读性,以更适合于广大普通读者。

历史原本是形象的,史著应当激活历史形象。历史的定义之一是过去的事实,事实不是抽象的,而是形象的。历史研究虽不像文学艺术创作以形象思维为主,但当深入那些渗透着记录或反映过去历史形象的资料时,总会自觉不自觉产生强烈的历史形象。史著虽然不是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历史小说、历史剧,不能有虚构,但如果刻意超越历史形象,就会使历史抽象化,索然寡味。所以,我以为史著要生动感人,就应当使笔下的历史栩栩如生。出于这样的考虑,本书采取形象记录,力图将历史图像化、故事化,以增强读史的趣味性。

历史是前人的实践,史著应当以人为本。我们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应着力于体现历史是集体的创造,但并不排除反映历史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应以歌颂我方为主,着力于反映我军的一面,但又应尊重战争是敌我双方的互动;应着力于反映前人在历史大潮中的作为,但又应关照到人的行为受思想情感的支配。如果这些关系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史中似有人,实无人:似为敌我双方的厮杀,实为我方的单打;即使有人,也是孤家寡人,只有英明决策,而无思想情感。本书意在力避指导思想上的片面性,力图以鲜活的历史代表人物为本。大写时代弄潮儿,凸现中国红军魂。

历史是后人的镜子,史著应当评功过说是非。记得毛泽东在长征结束时曾感叹“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这应当可以理解为毛泽东主张对千秋功罪加以评说。评说千秋功罪是见功力的,不仅是建立在对历史深入研究、深层理解、联贯思考的基础上,而且要有相当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历史知识。它不是一般读者短期内能办到的。故千秋功罪,史家当与评说。

史家既应当忠实揭示历史过程,又应当恰如其分加以议论,虽然只是一家之言,但终究还是有勇气向读者汇报。出于这样的认识,本书也融入了我对历史的思辨诠释,以求引发读者思考。

综合起来,本书追求的是真实形象记录、重点描绘、以人为本、思辨诠释的写法。当否?连同本书其他毛病,敬请史家和读者评头论足。

还有一点必须说明。中国工农红军前称“工农革命军”,续称“红军”.后改称“中国人民红军”,从包容性考虑,又为区别于苏联红军,故本书书名径取“中国红军”。

谨以本书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作者二○○七年三月二十二日于北京西山

后记

我写这部史著是我30多年研究的结晶,但成书得益于多方同仁的促进和帮助。

我们军事科学院军史部不仅有很好的研究条件,而且有浓郁的研究氛围,同事之间,常在一起研究、切磋,现今活跃在中国红军史研究史研究领域里的专家陈力,后起之秀王建强等,都是我的同事。我们长期一同做课题,相互取长补短。他们深知我在这个领域里有许多研究心得,多次建议我把它们梳理成书,报告史学界。这部史著的写成,他们不仅起了促进作用,而且提出许多很好的意见,并在百忙中给予了具体帮助。

前年夏天,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请我担任他们计划摄制的大型文献纪录片《中国工农红军》总撰稿,这正与我的撰写构想相吻合。文本成稿后.本片创作总监徐海鹰,执行总编导刘岳、赵阳、陈列,给予充分肯定,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修改意见。去年3月,该片在南昌召开开机新闻发布会,与会的专家不仅肯定了摄制本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对总体框架加以赞许。这些,在客观上帮助我完善了本书的提纲,促进我动笔。去年10月,该片播出后,各方反映甚好,并获得了全军第一届军事节目片一等奖。

这又给我以鼓舞和鞭策。加快了成书的信心和进程。

对上述同仁的帮助,这里一并致谢了!去年底,江西人民出版社游道勤副社长得悉我在写作本书,约稿由他们社出版,以为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献礼。江西人民出版社所在的南昌.是座英雄的城市,是我们的人民军队“军旗升起的地方”,本书在这里出版,别有一番意义。当然,也应感谢游道勤副社长,他提出以增加图片的方式,使原本属于纪录片解说词性质的书稿得以连贯,不仅使得本书面世,也使得本书图文并茂。

中国红军十年历史,大体说前期是各部的建立和人民军队建设,中期是各战略区大规模反“围剿”和全军实现初步正规化建设,后期是主力完成长征任务全军向抗日战争转变。群雄并起,各自奋战,跌宕起伏,险象环生,惊心动魄,丰富多彩。我的这部史著不足30万字,只能也只是重点描绘点到为止的简本。但从指导思想上说,我还是力求简明不乏大气,层高也有细微,有详有略,不能有漏,言之有理有据,不能信口开河。然而,主观追求是一回事,客观上是否完全体现就难说了。况且,历史的许多问题总是见仁见智,我的一家之言也未必尽然为史家接受。

有人说电影是遗憾之作,我想当是指它总带有某些一成改不了之处。

如是,则史著又何尝不是遗憾之作,除再版外,它也总有一成改:不了之处。本书也必然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千秋功罪,后人评说,史著之憾,读者指点,古往今来,概莫如此。

作者丙戌岁末,北京西山

内容摘要:

  一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中国红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著作;一部气势宏大、观点新颖、思辩性强、震撼人心的力作;大型文献记录片《中国工农红军》总撰稿陈伙成倾力奉献!本书讲述中国红军从草创到发展壮大的历史事实,采取形象记录,跌宕起伏,险象环生,惊心动魄,丰富多彩。既注重思想性、学术性,又别开生面,既不失严肃,又很活泼,努力增强其可读性,以更适合于广大普通读者。  中国红军十年历史,大体说前期是各部的建立和人民军队建设,中期是各战略区大规模反“围剿”和全军实现初步正规化建设,后期是主力完成长征任务全军向抗日战争转变。群雄并起,各自奋战,跌宕起伏,险象环生,惊心动魄,丰富多彩。本书追求的是真实形象记录、重点描绘、以人为本、思辨诠释的写法,采取形象记录,力图将历史图像化、故事化,以增强读史的趣味性。力求简明不乏大气,层高也有细微,有详有略,不能有漏,言之有理有据,不能信口开河。作者简介:  陈伙成,男,1942年生,研究员,军史专家,曾任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一室主任,系大型文献纪录片《中国工农红军》总撰稿。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红军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210036319
《中国红军》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南昌出版单位江西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 320 印数 4000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红军是江西人民出版社于2007.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E297.2 的主题关于 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