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6.5
本书是并行计算系列丛书之开篇,它以并行计算为主题,围绕并行计算机、并行算法和并行程序设计展开讨论,强调融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数值与非数值的并行算法设计以及并行程序设计为一体,着力形成并行计算“结构——算法——编程——应用”完整的学科体系与系统的课程框架,在着重讨论并行计算学科基础核心内容的同时,也力图反映本学科的新近成就和发展趋势。全书内容按照“并行结构——并行算法——并行编程——并行应用”的整体框架进行规划,分为四篇:第一篇为并行计算硬件平台——并行计算机,包括并行计算与计算机科学、并行计算机系统结构模型、系统互连与基本通信操作、典型并行计算机系统介绍和并行计算性能评测。第二篇为并行计算理论基础——并行算法,分为上篇和下篇,其中上篇为并行算法设计,包括并行算法的基础知识与并行计算模型、并行算法基本设计策略、常用设计技术和一般设计过程;下篇为并行数值算法,包括稠密矩阵运算、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快速傅里叶变换和数值计算的基本支撑技术。第三篇为并行计算软件支撑——并行编程,包括并行程序设计基础、共享与分布存储系统并行编程以及并行程序的设计环境与工具。附录篇为并行计算发展动力——并行应用,包括并行应用相关知识、大气模型应用综合练习、数值计算软件包和工具以及三维傅里叶变换、图像特征提取和水平井射孔渗流计算等三个应用实例。本书的体系完整,框架清晰,内容丰富,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高性能并行计算的科技人员阅读参考。本书初版曾获2000年度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该课程教学曾获2009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第一篇 并行计算硬件平台:并行计算机
第一章 并行计算与并行计算机结构模型
1.1 计算与计算机科学
1.1.1 科学发现的第三支柱;计算科学
1.1.2 计算科学与计算机科学
1.2 单处理机与指令级并行
1.2.1 加快CPU执行速度
1.2.2 减少存储延迟
1.2.3 改善输入和输出以及网络性能
1.3 多核处理器与线程级并行
1.3.1 单核处理器结构设计
1.3.2 多核处理器结构设计
1.3.3 多核处理器实例
1.4 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
1.4.1 并行计算机结构模型
1.4.2 并行计算机访存模型
1.4.3 并行计算机存储组织
1.5 并行计算概述
1.5.1 关于并行计算
1.5.2 并行计算研究现状
1.6 小结和导读
习题
第二章 并行计算机系统互连与基本通信操作
2.1 并行计算机互连网络
2.1.1 系统互连
2.1.2 静态互连网络
2.1.3 动态互连网络
2.1.4 标准互连网络
2.2 选路方法与开关技术
2.2.1 选路方法
2.2.2 并关技术
2.3 单一信包一到一传输
2.4 一到多播送
2.4.1 使用SF进行一到多播送
2.4.2 使用CT进行一到多播送
2.5 多到多播送
2.5.1 使用SF进行多到多播送
2.5.2 使用CT进行多到多播送
2.6 小结和导读
习题
第三章 典型并行计算机系统介绍
3.1 共享存储多处理机系统
3.1.1 对称多处理机SMP结构特性
3.1.2 SGI Challenge系统
3.2 分布存储多计算机系统
3.2.1 大规模并行处理机MPP结构特性
3.2.2 ASCI Option Red MPP系统
3.3 分布共享存储计算机系统
3.3.1 分布共享存储计算机系统特性
3.3.2 SGIOrigin2000系统
3.4 机群系统
3.4.1 大规模并行处理系统MPP机群SP2
3.4.2 工作站机群COW
3.4.3 Berkeley的NOW计划
3.5 小结和导读
习题
第四章 并行计算性能评测
4.1 并行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性能指标
4.1.1 CPU和存储器的某些基本性能指标
4.1.2 通信开销
4.1.3 机器的成本、价格与性能价格比
4.2 加速比性能定律
4.2.1 Amdahl定律
4.2.2 Gustafson定律
4.2.3 Sun和Ni定律
4.2.4 有关加速的讨论
4.3 可扩放性评测标准
4.3.1 并行计算的可扩放性
4.3.2 等效率度量标准
4.3.3 等速度度量标准
4.3.4 平均延迟度量标准
4.3.5 有关可扩放性标准的讨论
4.4 基准测试程序
4.4.1 基本的测试程序
4.4.2 数学库测试程序
4.4.3 并行测试程序
4.5 小结和导读
习题
第二篇 并行计算理论基础:并行算法(上)--并行算法设计
第五章 并行算法与井行计算模型
4.5.1 并行算法的基础知识
5.1.1 并行算法的定义和分类
5.1.2 并行算法的表达
5.1.3 并行算法的复杂性度量
5.1.4 并行算法中的同步与通信
5.2 并行计算模型
5.2.1 PRAM模型
5.2.2 异步PRAM模型
5.2.3 BSP模型
5.2.4 LogP模型
5.2.5 对BSP和LogP的评注
5.2.6 层次存储模型
5.2.7 分层并行计算模型
5.3 小结和导读
习题
第六章 并行算法基本设计策略
6.1 串行算法的直接并行化
6.1.1 设计策略描述
6.1.2 快排序算法的并行化
6.2 从问题描述开始设计并行算法
6.2.1 串匹配算法
6.2.2 KMP串行串匹配算法
6.2.3 并行串匹配算法的设计思路
6.3 借用已有算法求解新问题
……
第二篇 并行计算理论基础:并行算法(下)——并行算法设计
第三篇 并行计算软件支撑:并行编程
附录篇 并行计算发展动力:并行应用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并行计算:结构·算法·编程(第3版)》是并行计算系列丛书之开篇,它以并行计算为主题,围绕并行计算机、并行算法和并行程序设计展开讨论,强调融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数值与非数值并行算法设计以及并行程序设计为一体,着力构建并行计算“结构-算法-编程-应用”完整的学科体系与系统的课程框架,在着重讨论并行计算学科基础核心内容的同时,也力图反映本学科的新近成就和发展趋势。
全书内容按照“并行结构-并行算法-并行编程-并行应用”的整体框架进行规划,分为四篇。第一篇为并行计算硬件平台;并行计算机,包括并行计算与计算机科学、并行计算机结构模型、系统互连与基本通信操作、典型并行计算机系统介绍和并行计算性能评测。第二篇为并行计算理论基础:并行算法,分为上篇和下篇,其中上篇为并行算法设计,包括并行算法的基础知识与并行计算模型、并行算法基本设计策略、常用设计技术和一般设计过程;下篇为并行数值算法,包括稠密矩阵运算、线性方程组求解、快速傅里叶变换和数值计算的基本支撑技术。第三篇为并行计算软件支撑:并行编程,包括并行程序设计基础、共享与分布存储系统并行编程以及并行程序设计环境与工具。附录篇为并行计算发展动力:并行应用,包括并行应用相关知识、大气模型应用综合练习、数值计算软件包和工具以及三维傅里叶变换、并行图像特征提取和水平井射孔渗流计算等三个应用实例。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并行计算:结构·算法·编程(第3版)》体系完整,框架清晰,内容丰富,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高性能并行计算工作的科技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初版曾获2000年度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该课程教学曾获2009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并行计算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并行计算系列丛书 | ||
9787040337426 如需购买下载《并行计算》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版次 | 3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6.5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5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2000 |
并行计算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1.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P301.6 的主题关于 并行算法-高等学校-教材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