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55.0
江苏的古琴艺术十分发达,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文化现象,其中有许多问题吸引着我们去思考,去探究,如:古琴艺术为什么在这个区域发展得这样兴盛?每个琴派的兴衰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玄机?各个琴派之间的起伏交替体现了什么样的历史规律?古琴艺术和琴派在当代文化中的生存状态如何?这些问题有进行专题研究得价值。本书就江苏古琴的成就、琴派的兴盛,不仅对古琴本身进行研究,还深入到古琴赖以生存的文化当中去进行研究,采用文化生态学的视野和方法加以观照。本书着眼于江苏先后出现的影响全国的三大琴派,对它们作为琴学中心此起彼伏、继相更替的历史过程进行分析,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加以解释。资料翔实,论证充分,条理清晰。
总论 江苏地区琴派兴替的历史文化机制 一、江苏南部地区的文化属性 (一)吴文化形成时的北方渊源 (二)吴文化发展中的南北融合 二、江苏地区琴派的标志和条件 (一)琴派形成的内部因素 (二)琴派兴盛的外部条件 三、琴学中心的转移及其原因 (一)琴学中心的频频转移 (二)琴学中心频频转移的历史机制第一章 虞山琴派的历史文化生态 一、虞山地区的人文生态系统 (一)虞山地区的自然生态状况 (二)虞山地区的人文生态状况 (三)自然一人文的生态系统 二、虞山琴派形成的文化生态机制 (一)虞山琴派的渊源及其转换 (二)虞山琴派形成中的文化依托 (三)虞山琴派盛衰的文化原因 三、虞山琴派特色的文化生态因素 (一)虞山派琴艺发展及其人文因素 (二)虞山派风格构成及其人文因素 (三)虞山派曲谱传承及其人文因素 (四)虞山派理论创新及其人文因素 (五)虞山派历史影响及其人文因素 四、虞山琴派对当地文化生态的影响 (一)对人的精神状态的影响 (二)对人的生存方式的影响 (三)对社会结构与机制的影响第二章 金陵琴派的历史文化生态 一、金陵琴派历史钩沉 (一)金陵琴派的历史之谜 (二)金陵琴人群体历时扫描 (三)从相关谱本考察看其传承脉络 (四)金陵琴派隐而不彰的原因 二、金陵琴派兴盛的文化生态机制 (一)源远流长的琴艺传统 (二)都城地位有利于琴事开展 (三)文化包容性酝酿出独特风格 三、金陵琴派艺术特征及其文化成因 (一)《五知斋琴谱》中的金陵琴派 (二)“整合出新”的文化特质 (三)“参序有节、抑扬有纪”中的“顿挫”之意 (四)“促节繁声”中的“淫哇”之音 四、金陵琴派对当地文化生态的影响 (一)对金陵城市气质的影响 (二)对金陵艺术审美观念的影响 (三)对金陵社会精神生态的影响第三章 广陵琴派的历史文化生态 一、广陵琴派的历史、地位和特点 (一)广陵琴派的形成与发展 (二)广陵琴派的活动方式 (三)广陵琴派在古琴音乐史中的地位和特点 二、广陵琴派生存的文化环境 (一)扬州自然环境和人口、民族对广陵琴派的影响 (二)扬州经济、政治环境对广陵琴派的影响 (三)扬州思想学术氛围对广陵琴派的影响 (四)扬州文化艺术状况对广陵琴派的影响 (五)相关古琴活动对广陵琴派文化生态的影响 三、广陵派琴乐美学思想及其文化内涵 (一)广陵琴派的琴乐本体论及其文化渊源 (二)广陵琴派三个主要审美范畴及其文化内涵 (三)文人琴和艺人琴两种理念的融合及其文化意义 四、广陵琴派的艺术特征及其文化成因 (一)广陵派琴乐形态的文化成因 (二)广陵派琴乐风格的文化成因 五、广陵琴派对扬州文化生态的影响 (一)以琴载道,影响地域文化精神 (二)古琴对其他文艺形态的影响 (三)丰富和提升了扬州文化的内涵第四章 江苏地区琴派的现实文化生态 一、广陵琴派的现实文化生态 (一)广陵琴派在现代的重新崛起 (二)广陵琴派当前琴艺活动状况 (三)广陵琴派的当前文化生态分析 (四)广陵琴派对当代古琴艺术发展的影响 二、金陵琴派的现实文化生态 (一)“新金陵琴派”在近代 (二)当前南京地区民间琴事活动 (三)当前南京地区高校琴事活动 (四)南京古琴现状的文化生态分析 三、虞山琴派的现实文化生态 (一)虞山琴派在现代的重新崛起 (二)虞山琴派的当前活动状况 (三)虞山琴派的当前文化生态分析附录 探寻历史上的金陵琴派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刘承华等编写的《江南文化中的古琴艺术——江苏地区琴派的文化生态研究》以四章篇幅,分别研究了虞山琴派的历史文化生态,金陵琴派的历史文化生态,广陵琴派的历史文化生态,以及江苏地区琴派的现实文化生态。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江南文化中的古琴艺术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305107184 如需购买下载《江南文化中的古琴艺术》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南京 | 出版单位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5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3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38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