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38.0
本书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的精神谋篇布局,对新形势下群众监督与反腐倡廉机制创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首先,从历史与逻辑的关联,探讨了古今中外监督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历史的源远流长;其次,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群众监督的理论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如何根据本国国情和政权建设的特点把马克思主义群众监督思想中国化的过程;再次,对群众监督的地位和特点进行了法理探讨,厘清其在公共权力监督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借以消除部分人对群众监督的疑虑和困惑,指出其性质、地位、特点及其在对公共权力监督的重要性方面,是其他监督方式无法代替的。最后,根据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提出了新形势下如何创新群众监督机制,并运用最新反腐案例对网络反腐也进行了论述和探讨,提出了作者的看法和拟解决的问题。
第一章 群众监督理论概述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监督思想
一 先秦时期
二 春秋战国时期
三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四 明清时期
五 对中国古代监督思想的评价
第二节 西方监督理论
一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二 中世纪时期
三 近代时期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监督的思想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监督及群众监督思想
二 列宁群众监督思想与实践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人继承马克思主义群众监督思想及其理论的发展
第一章 群众监督理论概述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监督思想
一 先秦时期
二 春秋战国时期
三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四 明清时期
五 对中国古代监督思想的评价
第二节 西方监督理论
一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二 中世纪时期
三 近代时期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监督的思想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监督及群众监督思想
二 列宁群众监督思想与实践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人继承马克思主义群众监督思想及其理论的发展
一 毛泽东的监督思想及实践: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二 邓小平关于权力监督的论述
三 江泽民关于权力监督的论述
四 胡锦涛关于权力监督的论述
第二章 人民群众对公共权力监督的基础分析
第一节 公共权力相关概念辨析
一 公共权力
二 公共权力的特征
三 公共权力的运行
第二节 人民群众对公共权力监督的必要性分析
一 公共权力的异化与腐败
二 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第三节 人民群众对公共权力监督的可能性分析
一 权力属于人民的内在特质决定了人民群众对公共权力监督的优势
二 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为人民群众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提供了土壤
三 我国法律为人民群众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提供了保障
第四节 人民群众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的行为规则
一 罢免
二 信访监督
三 举报监督
四 控告申诉监督
五 批评建议(监督)
第三章 人民群众对公共权力监督的法理探讨
第一节 人民群众对公共权力监督的法理基础
一 “主权在民”原则
二 代议制民主原则
三 法治原则
四 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原则
第二节 人民群众监督的性质探索
一 权利观点
二 权力观点
三 权力源于权利
第三节 人民群众监督的基本特征与原则
一 权力的群众监督和制约的基本特征
二 完善群众监督机制
三 进一步完善群众监督的程序制度
四 营造良好的群众监督的社会环境
第四章 当前中国的腐败问题分析
第一节 当前中国腐败问题的特点
第二节 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体制缺陷是造成腐败的制度性成因
一 权力过分集中的权力结构是导致腐败的主要成因
二 官僚主义的严重存在,是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一大缺陷
三 封建专制主义残余是当前中国改革和现代化的一个主要障碍
第三节 当前中国的腐败问题之本质探析
第五章 网络反腐新探索
第一节 网络反腐的内涵及历史考察
第二节 网络反腐的特点
第三节 网络反腐制度创新
一 客观认识和评价网络反腐的作用及其在反腐败斗争中的地位
二 规范网络反腐主体的揭批行为
三规范网络反腐客体的正当权益
四 将网络反腐纳入反腐倡廉制度设计中
五 以制度理性引导非理性的社会监督行为
六 加强网络廉政文化建设
第六章 当前人民群众监督机制中的缺陷与不足
第一节 监督制度及监督机制缺乏刚性力度
第二节 历史文化传承的消极作用
一 群众监督的现状扫描
二 群众监督不足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社会心理的各种因素制约
第四节 官场亚政治文化的影响
第七章 建立公共权力运行的人民群众监督机制是反腐倡廉的治本之道
第一节 跨越历史与现实之困境: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一 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
二 党内民主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三 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路径选择
第二节 健全人民群众监督的法律机制
一 加快人民群众对公共权力监督的立法进程
二 与时俱进地修订现有的对公共权力监督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三 完善人民群众对公共权力监督的体制机制
第三节 进一步加强舆论监督
第四节 防止官僚腐败症蔓延的根本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群众监督与反腐倡廉机制创新研究》对新形势下群众监督与反腐倡廉机制创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首先,从历史与逻辑的关联,探讨了古今中外监督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历史的源远流长;其次,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群众监督的理论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如何根据本国国情和政权建设的特点把马克思丰义群众监督思想中国化的过程;再次,对群众监督的地位和特点进行了法理探讨,厘清其在公共权力监督万面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其性质、地位、特点及其在对公共权力监督的重要性方面,是其他监督方式无法代替的。最后,根据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提出了新形势下如何创新群众监督机制,《群众监督与反腐倡廉机制创新研究》提出了作者杨军的看法和拟解决的问题。
《群众监督与反腐倡廉机制创新研究》(作者杨军)运用了史学、法学、管理学、社会学、行政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原理和方法,对群众监督与反腐倡廉机制创新进行了较全面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群众监督与反腐倡廉机制创新研究》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群众监督与反腐倡廉机制创新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6120842 如需购买下载《群众监督与反腐倡廉机制创新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群众监督与反腐倡廉机制创新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2.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30.9 的主题关于 反腐倡廉-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