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识的民国面相

你所不识的民国面相

刘建军,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5.0

书籍简介:

本书以1912~1928直隶地方议会为考察对象,借此于理论层面探究清末民初中国的地方政治转型问题,找寻历史曾经的足迹。

书籍目录:

第一章绪论

研究缘起

研究述评

研究对象的限定

资料的使用及分析

研究目标、理论借鉴与论述结构

第二章直隶地方代议制的演变

直隶地方代议制的萌芽:顺直咨议局的筹办与成立

直隶地方代议制的初兴与中断

直隶地方代议制的嬗蜕

一点思考

第三章地方代议制运行的政治环境

革命的兴起、顿挫与再起

政党政治向朋党政治的滑落

小结

第四章地方代议制运行的社会情境

地方自治与绅权的扩张

绅权的劣变与社会的裂变

社会运动与革新力量的转移

小结

第五章陷入难局的选举

选举在近代中国的转换

被操控的选举

选举与国情、民情

小结

第六章议员群体分析

议员的结构

议员的政治取向与表现

议员的角色与代表性

小结

第七章地方议会运作的考察

地方议会的制度设计与运作实态

议政活动:议案的提出与审议

运作中的内外关系

小结

第八章结语

附录一直隶地方议会大事记

附录二历届议员名表

附录三选举告示二则

附录四部分议案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晚清地方精英的格局,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甲午战败是一个转折的标志。以新科状元张謇办纱厂为代表,传统的绅士开始投身工商业,由士绅变成了绅商。一方面,传统的精英结构出现了裂痕;一方面,中国的民族企业家,也从第一代的买办,演变成根基更深的绅商。此后,从清廷新政到民国鼎革的一系列政治演进,都有一代新绅商的影子。由这代带有旧士绅色彩的企业家,引出了第三代新式的企业家,他们很多人具有留学背景,具有全新的商务和企业管理观念。在晚清到北洋时期民国这个时间段,中国政治的舞台,除了军阀和新旧知识分子,大体上就是旧式士绅和绅商的天下,到了民国的国民党统治时期,才轮到第三代企业家登台。

但是,绅商的变化,在各地是不一样的。沿海发达地区,绅商的演变幅度比较大,绅商的作用,也比较明显,但在内地,则依旧是旧式士绅的天下,士绅和军阀的结合被海外学者陈志让称为“军绅政权”。可是直隶这个地方相当特别,这里不像内地那样落后、封闭,欧风美雨在这块土地大有沾濡,工商业也有相当的基础。不过,直隶毕竟是首都所在,工商业官商的意味很浓,当地的工商巨子都跟官府关系密切,甚至直接就是官家的钱袋,跟江南他们的同行相比,他们的官味和官气都相当地浓,自觉自愿地浓,因此,自治在这里更像是官治,地方议会只能是军阀政策合法性的工具。而且,可悲的是,这里的精英在官欲官商的交替侵蚀下,道德水准也下降得很是厉害,政治参与得越深,道德败坏的程度越大,几乎没有内地那种旧士绅的绅士风度。事实上,凡是讲点操守的精英,无一例外地在代议制操作中被淘汰,不是自己知趣退出,就是被人赶走。从这个角度讲,直隶从咨议局到省议会令人沮丧的演变,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即使是这样一个逐渐拆烂污的代议制,对它的研究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毕竟,从晚清到民国,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现代民主政治的历史阶段,这是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结果,是中国人全面学习西方的实习课。课没有上好,不等于中国人从此以后只配忍受专制做顺民,民主的道路总得走。当时转型没有转好,以后还得转,所以,对当年的实习,必须好好总结经验教训。从这一点上说,刘建军的著作,对国人,尤其是现在自诩处在转型期的国人,很有价值。

刘建军是我的学生,跟我不一样。他是纯史学路数教出来的。他的硕士导师,我的前辈河北大学的黎仁凯教授,是位治学严谨的忠厚长者。纯史学路数的人,一般都恪守家法,做学问中规中矩,碰上我这样的野狐禅的老师,双方磕碰不可避免。还好,在这样的磕碰中,刘建军把文章做出来了,功夫下得很大,比如每个省议员的出身、来路,从当时的报纸上、档案中,一个人一个人地比照出来。写出这区区二十几万字,看过的资料数以千万字计。做历史的人,灵气当然重要,但只要走对了路,肯下死工夫,就可以出成绩。虽然说近来晚清到民国的地方自治已经得到了史学界的重视,相关成果也有了一些,但刘建军的工作,却是不可替代的。

夸自己的学生,很有些王婆卖瓜的嫌疑,但我这个人自以为还是有原则的,也很爱惜羽毛,无论内外,拿不出手的著作,决不作序。其实,刘建军的著作,有没有我这个野狐禅的老师在前面写上几个字都行,但是既然做了人家老师,人家文章又做得这么好,虽然自家贡献不大,奉命写上几个字,也自应该。

张鸣

2008年10月19日

后记

1997年,我于河北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几年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的教学,对自己原本感兴趣的中国近代政治史很少关注。直到2005年师从张鸣老师攻读中国政治专业博士研究生,我得以集中精力关注近代中国的代议制尝试问题。对这样一个宏大的课题,我深知无论怎样站位、立意,都需依托扎实的具体研究。能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个为人所留意的门槛,就是本研究的最大愿望。

选题得到了我敬爱的黎仁凯老师(2006年3月因病辞世)、魏光奇老师和张鸣老师的引导。作为一个拓荒类选题,资料的搜集占用了我很大精力(资料的搜集得到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国家图书馆古籍部、地方文献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北大图书馆古籍部、河北省社科院图书馆、河北省图书馆、河北省档案馆等地熟悉或不熟悉的老师们的热情协助,在此表示感谢)。论文开题得到了张小劲、景跃进、王乐理、阎润鱼、谈火生等老师的有益指导,谨向他们深致敬意。

三年中,最大的影响来自张鸣老师。他不仅学识渊博、头脑睿智,更可钦敬的是,他脾性敦厚,正气凛然,有种别样的脱俗雅致。在论文写作中,他不时指点迷津,把我引向历史的纵深处;初稿告成,他又悉心修改。能够做他的学生诚为今生之幸,在此,对张老师三年来的导引深表谢意。我所供职的河北省委党校党史部也给予了我多方面的支持,张连月老主任和王金池主任还在百忙中审读了论文初稿,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此感谢他们无私的关照与爱护。论文定稿后,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雷颐、王奇生、左玉河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史卫民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历史所郭世佑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萧延中教授、清史所黄兴涛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李俊清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魏光奇教授,作为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对论文的改进又提出了极富启发性的意见。感谢他们对我论文的纵深引导。

论文酝酿、写作中,我同师弟把增强、傅金柱,师妹王霞等有所探讨,他们的意见引发了我的思考。感谢他们的帮助。

本书是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其间,我校戴广田老师与我多有探讨;张鸣老师欣然作序,均使我不胜感激。

以读书学习为主的生活,离不开家人的默默奉献。三年来,我的爱人冯玉莲除了承担繁忙的基层工作外,还要支撑家业、教育幼女,这不是任何言语所能回报的。

本研究有幸得到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垂青,感激之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出版界享有盛誉,本书能借此以面世,深感荣幸。

本书由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在此衷心感谢党校各位领导和同仁多年以来对我的关心与帮助。

把我对历史的追忆和思考与世人共享,是我的一大心愿。然而,因学识所限,感觉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深化,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摘要:

  从晚清到民国,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现代民主政治的历史阶段,这是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结果,是中国人全面学习西方的实习课。  全书由六部分组成。先是纵向梳理直隶地方议会的演变情况;继之对直隶地方议会运行的政治背景和社会环境加以分析;其后则将直隶代议政治的实态分为三个横剖面进行专题研究,并借此管窥当时中国地方政治的转型问题,探究当时的具体历史情境。  进入20世纪以来,地方自治、选举、议会及由此形成的代议政治,这些近现代西方宪政的精华成为国人挽救危机、振衰起弊,进而强国利民的“屠龙之术”。然而,清末民初的自冶推行和代议政治的尝试,却呈现出不同于西方的发展景象,越来越沦为摆设,只是在经过中国本土因素的改造后,开始和后者糅合起来共同塑造当时中国的政治面向。  直隶地方议会的研究尚属有待开垦的“处女地”。这种“拓荒”工作能为今人和后人提供诸多相关历史知识;不惟如此,著者希冀透过这一北中国地方议会的“标本”,来略加检视近代国人尝试代表政治的一种基本形态代议政治的得失。  本书由六部分组成。先是纵向梳理直隶地方议会的演变情况;继之对直隶地方议会运行的政治背景和社会环境加以分析;其后则将直隶代议政治的实态分为三个横剖面进行专题研究,一是选举的困境,二是议员群体分析,三是地方议会的实际运作,借此管窥当时中国地方政治的转型问题,探究当时的具体历史情境。【作者简介】  刘建军,河北高邑人,1971年生。1990-1997年在河北大学历史系学习,师从黎仁凯先生,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7年至今,在河北省委党校从事教研工作,现为党史教研部副教授。2005-200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深造,师从张鸣先生,获法学博士学位。在教书之余,仍心系中国近代史研究,主要参与或主编《李大钊全集》、《中国政党》、《丰碑》等,亦有十余篇相关论文问世。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你所不识的民国面相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63390199
《你所不识的民国面相》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桂林出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 × 0装帧平装
页数 350 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你所不识的民国面相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9.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93.22 的主题关于 议会制-研究-中国-1912~1928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