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

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

杨杰, 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6.0

书籍简介:

本书介绍家庭教育故事。

书籍目录:

序言她是个会讲故事的“小魔女”

楔子

第一章读懂孩子的心

1.五岁的故事

2.欠揍的小屁孩儿

3.“群魔乱舞”

4.我是懒人我怕谁?

5.谁懂我心伤?

6.最恨作业

7.初中的挣扎

8.一对母子对话的细节

9.“把枪扔了吧!”

10.谁破坏了规矩?

11.孩子需要什么样的陪伴?

12.我最老的朋友不在了

13.大人和孩子的利益,谁服从谁?

14.恶作剧的往事

第二章与孩子斗智斗勇

1.看电视的较量

2.“治”好了表妹的失语症

3.谁说我们不爱做作业?

4.让孩子体会真实的后果

5.拍拍后脑勺

6.洗脸、吃饭还要谈判?

7.赢水果的游戏

8.说脏话的代价

9.小小的冲突

10.狠心的我

11.一段短暂的师生情谊

第三章孩子会树大自直

1.不恰当的疼爱

2.孩子会树大自直?

3.小儿科的战争

4.为童年而战

5.童年决定一生

6.反思对弟弟的教育

7.来自童年的忧伤

8.让孩子自己来

9.催出来的慢性子

10.把局限留给自己

第四章教育全在细节中

1.孩子不说话怎么办?

2.从建立信任开始

3.把握教育的契机

4.令人惊喜的转折

5.一家人的渐进变化

6.只说五句话

7.正面交锋

8.我不上课!

9.说到做到

10.小事中的转变

11.和坏脾气说再见

第五章有一种影响了无痕迹

1.史上最“年轻”的父母

2.家庭中的虚假规则

3.说说吃饭这件事儿

4.清晰的规则

5.爸爸的“政治课”

6.处处是课堂

7.孝顺的接力棒

8.有一种影响了无痕迹

9.拜年

10.我的另一个家

11.玩耍的岁月

第六章内心力量的觉醒

1.再也不能这样活!

2.不要抹掉孩子的优势

3.人生的觉醒

4.战胜自己的一年

5.十年困局

6.考研的不可思议

7.坚持中蕴藏着可怕的力量

8.让坏毛病寿终正寝

9.学外语的一波三折

10.用什么激励孩子?

前言

她是个会讲故事的“小魔女”

尹建莉

我和杨杰是好朋友,年龄相差十几岁,因而叫“忘年交”。之所以能在交往中忘了“年”,实在是我们比较有缘分。

第一次认识她是在北师大很有名气的学生社团“农民之子”的一次例会上。那天,她是活动主持人,我是旁听者。我之所以心血来潮去“旁听”,是很想了解一下当时的年轻人,他们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尤其这样一个心系农民的社团,它到底聚集了一群怎样的年轻人呢?于是看到了杨杰。

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成熟、大方、稳重,感觉她对场面有很好的控制力。活动结束后,我们随便聊了几句,算是认识。

我认识不少年轻人,很多人令我欣赏,但“代沟”这个东西是客观存在的,大多数不会太多地交往。杨杰却成为少有的例外,这例外是缘于另一次小小的契机。

有一天,我们在北师大服务楼前相遇,本来是随便打个招呼,却由一个话题开始,越说越亲近,越说越贴心。这个话题居然是我们共有的一个痼疾:头痛。我们的头痛是一种经常发作的、天昏地暗的痛,和平时别人说的头痛不是一个概念,所以周围人大多难以理解其痛苦可见我们平时不但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还承受着无处倾诉的孤寂。那天,也许是我正在头痛,或是她正在痛,我们一下子就这个话题热聊起来,终于找到了知音,找到了理解和倾诉的对象,不多说两句不行!

我们竟然站在那里聊了一个多小时。

单单一个头痛当然不会让我们说那么长时间。话题七拐八弯,越谈越多,越谈越远,欲罢不能。具体说了些什么已不记得了,只记得不得不说再见时,我们感觉彼此已像老朋友一样,熟悉而亲近。

我们怎么会从一个简单的病痛聊成交情久远的朋友呢,我想这就叫投缘吧。她身上有一种让我十分欣赏和喜爱的气质,似乎可以用聪慧、踏实这些词来形容,但不够;她对许多事情有着超越同龄人的了悟与洞察,同时也有足够的淡定与把控。我们虽然见面和聊天的次数不是很多,但感觉每次说说话,彼此都有收获。

我们的话题逐渐由漫无边际,向一个中心聚拢,这个中心就是:家庭教育。我们都在感叹当下家庭教育的不得法,感叹教育界对家庭教育毫无道理的漠视,都想在这方面做点什么这是我俩真正的兴趣点,是我们成为朋友的基础和催化剂。

那时,她就给我讲过几个她在此书中写到的故事,我听得心中暗暗赞叹:这个年轻女孩子,真是个做老师或做家长的天才啊!

杨杰毕业后去了南方,我们一直断断续续地联系着。在这个过程中,或许借助于彼此的鼓动和鼓励,我们最终都把工作方向确定为家庭教育。虽然我们都是家庭教育这个领域里默默无闻的“新手”,但胸腔里都有一股蓄积的气流,不放不行了,于是我们又前后脚开始了教育写作。在这个过程中,“深圳家长论坛”邀我到论坛开设专栏,我以为这个邀请是来自于前几天刚在这里开设专栏的杨杰的推荐,但杨杰说不是天下之大,坛主居然就率先找到了我们两个,让地处一南一北的我俩“共聚一坛”,真是无巧不成书啊。这再一次印证了我和杨杰的缘分!

我的书先于小杨平时习惯这样称呼她的书出版了,这使我有了一个捷足先登的机会,荣幸地获得为她的书作序的机会。认真地看了小杨的这一叠书稿,对于一个“天才”的感叹又一次不由自主地轻轻发出。

小杨在书中讲了一系列故事。有她自己成长的故事,也有她从小到大如何“教育”别人的故事。这些故事的发生本来平淡,因为有了她的参与而显示出不一般来。她用自己的“方法”,改变了一件又一件事情的走向和结局;那些受她影响过的家长和孩子,他们未来的境遇和命运,似乎被这个女孩子轻轻地拨弄了几下,得以扭正了方向。

那些遇到小杨的家长和孩子是幸运的。本书的出版,会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与小杨“相遇”,给更多的人带来这样一份幸运。

我非常喜欢小杨以讲故事为主要形式和大家分享她的教育心得,在这一点上我们又想到了一起。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法则:如果你想要告诉别人些什么,讲故事比讲道理说得更明白。她的书,既真实又有趣,既有方法又有原理。她是真正爱教育懂教育的人,用她对教育良好的感悟,炒出了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营养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慢慢消化。我相信认真读过这本书的家长或教师,都会从中受益。

人们说,有些人是为一些事情而出生的。李白为诗歌出生,许海峰为射击出生,李小龙为中国功夫出生。杨杰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但是,我非常想说,或者说想预言的是,她是为教育出生的。凡事喜欢就是天才,杨杰是我见到的对教育真正充满热爱,真正执着和坚持的人,所以我相信她将来一定会在这方面有所建树。

在读小杨的书时,不知为什么,“小魔女”这个词一再地出现在我的感觉中,可能是我被她的一些“方法”折服了吧。一些教育中的难题,到了她的手上,怎么就被她整得那么服帖呢,她有什么魔法吗?“小魔女”之“魔”和“天才”之“才”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或是一个事情的两种说法。用这个比喻作我这篇序言的标题,是我对小杨的赞赏,也是我对她的祝福。

愿她的故事越讲越好!

内容摘要:

  她是北师大教育学硕士,她是第一批家庭教育指导师,她对家庭教育有着惊人的天赋,她对身边家庭教育故事的反思,成为我们家庭教育的一面镜子。  这本书写了作者身边的和家庭教育有关的一些有趣的故事,对家庭教育的成败得失做了反思,对指导家庭教育很有意义。  这本书写了作者身边的和家庭教育有关的一些有趣的故事,对家庭教育的成败得失做了反思,对指导家庭教育很有意义。  作者是家族里最大的孩子,名副其实的“孩子王”,从小到大,只做了一件事儿一一玩!常常带着一群孩子疯玩,最高纪录是17个。在若干年的玩耍岁月里,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也积累了无数对付小孩子的招数,很善于抓住孩子的心理。  今天,当她读了教育学硕士考上家庭教育指导师后,回头反思自己以前管理孩子的经验,并上升到教育理论上,从中发现很多有益的经验。同时,由于时间间隔不是很长,能很好地回忆起当时自己和孩子的心理,对很多人家庭教育很有指导作用。  从小就被戏称为“懒人”,但在家庭教育方面却相当地“勤快”、见家长搞不定,就忍不住出手相助、最近十年,持续不断地阅读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绞尽脑汁地琢磨家庭教育难题的破解方略。  读书之路也是一波三折先是靠小聪明名列前茅,后因贪玩厌学而跌落后五名。高中时代终于觉醒,再次进入前五名,没想到又被生病一竿子打回“原籍”,此后,靠不懈的坚持完成学业,对学生的冷暖处境深有体会。【作者简介】  杨杰,北师大教育学硕士曾做过教育期刊的编辑,首批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作者是个名副其实的“孩子王”,在带领孩子疯玩时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今天,当她回头反思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以及以前管理孩子的经验,并上升到教育理论上,从中发现很多有益的经验,对家庭教育很有帮助。  目前专职从事家庭教育咨询工作。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6350976
《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作家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是作家出版社于2009.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78-49 的主题关于 家庭教育-通俗读物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