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梦 故宫情

金石梦 故宫情

马思猛, 著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9.8

书籍简介:

马衡是我国著名的金石学家、考古学家和金石篆刻家.曾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考古研究室主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作者以饱含感情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马衡先生丰富而曲折的人生经历。

书籍目录:

代序郭沫若

厥功甚伟其德永馨纪念马衡先生逝世五十周年郑欣淼

前言

曾祖父因祸得福改换门庭

幼年从师叶浩吾

官商联姻娃娃亲

南洋公学中途辍学

吴昌硕题书凡将斋

“出污泥不染”一家两制

初出茅庐

1《论汉碑书体》

2孔德学校

3处乱世不惊恪守“君子不党”

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前驱

1抢救清官档案

2走向现代考古学

3中日学者共创东方考古学会

4“中瑞西北联合考察团”成果

5燕下都考古发掘留下终生遗憾

6北大考古学会举步维艰

“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广交学人同道只论学术不分政见

1四请王国维

2与钱玄同之交往

3和胡适的情结

4诗文会三沈叙不同情缘

5爷爷的忘年交

6张纲伯为爷爷解困

结交厂肆碑估掌握文物信息

1抢救敦煌壁画

2抢购山西稷山兴化寺壁画

3甘肃新莽权衡失而复得

4“无咎无恙”

5厂肆碑估黄伯川

曾经守护故宫的人们

“用人要用忠诚扎实之士”

国宝南迁纪实

遥瞩峨眉见一斑

1大足马衡碑

2功超“鲁壁”

3窥视爷爷唱《思凡》

抉择

从头越

1引路人王冶秋

2毛泽东太和殿庆“八一”

3班禅进京轶事

4“国防不足忧矣”

5爷爷争国宝的故事

6论“责任问题”

7党代表

8爷爷的遗愿

七旬老叟奉命南下鉴宝

1乾隆命名“三希堂”

2庄尚严话说《中秋》、《伯远》

3周总理下令赴港购国宝

《旧墨记》再现马衡《附识》手迹

回眸“易案”是是非非

1易院长亲信自乱阵脚

2图小利李宗侗引火烧身

3易院长被迫辞职,马衡临危受命

4吴瀛:“我无论如何要出这口恶气”

“三反”运动祸起萧墙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故宫的“三反”运动

2圆梦跋著《汉石经集存》

3北京城建曾经付出的沉重代价

4最后的日子

5马衡捐献文物一瞥

多余的话

附录1:马衡生平大事年表

后记

前言

马衡先生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前驱。

他继承了清代乾嘉学派的朴学传统,而又锐意采用科学的方法,使中国金石博古之学趋于近代化。他在这一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马衡先生同时还是一位有力的文物保护者。中国古代文物,不仅多因他而得到阐明,也多因他而得到保护。

前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期,马先生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之职,故宫所藏古物,即蒙多方维护,运往西南地区保存。即以秦刻石鼓十具而论,其装运之艰巨是可以想见的。但马先生从不曾以此自矜功伐。

马先生为人公正,治学谨严;学如其人,人如其名;真可谓既衡且平了。

马先生复能诗,善书,工篆刻。一九三九年同寓重庆,曾以青田石为我治印一枚,边款刻“无咎”二字。今以钤于文末。以见一斑。

凡德业之以盖人者,人不能忘之。马先生虽颇自谦。然其所成就,已应归于不朽。

一九六三年八月廿五日郭沫若

后记

本书于2006年7月脱稿,由于种种阴错阳差,使其一再延误面世。延误之中,给了我多次修补漏误的时间和机会,但爷爷生命的最后三年仍然是一片空白。正如王世襄先生在其著《锦灰不成堆》一书中所言:“此后三十多年,没有听到任何有关叔平先生的遗言或传闻。”因此,对于爷爷晚年的处境及三反运动的遭遇,曾引起不少人(包括亲属在内)无端的猜测和推断,把爷爷拒走台湾的抉择演绎成其晚年的“悲剧”,更有人把爷爷和陈寅恪、吴宓先生的“晚年悲歌”相提并论。我对此议虽不敢苟同,但疏于对爷爷当时的思想了解和缺乏有力的佐证,也总以为爷爷晚年后是消极地度过余生。故,无法把爷爷于1952年离开故宫博物院后的思想状态和精神面貌真实地再现于世,眼看本书将留下重大缺失和遗憾,却有幸阅读了爷爷晚年留下的全部日记;使我能有机会驱散历史的雾霾。看到了一位饱经旧中国贫弱战乱之风霜,面对新旧时代交替,不以个人荣辱得失看天下事的爷爷马衡。特此增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章节,使得爷爷的形象更加清晰更加完整。

现在再回过头来细看,爷爷一生,每个阶段都以不同形式的文字,记载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他早期的行踪作为,喜怒哀乐都可以从他遗留的书籍注释、金石跋文、印章边款中得以见视;抗战开始后,他因为行政工作任务艰巨而无暇进行金石考研时,则用诗句、诗简记录了自己在八年抗战时的行踪和喜怒哀乐,他所遗留的近百首诗抄手稿的内容,涵概了那个历史时期他所经历的方方面面:北平围城的时候,爷爷步人晚年,他以史家敏锐的眼光,预见到中国即将发生的重大历史转折。以日记形式真实地记录下新中国诞生的前前后后那历史的瞬间(爷爷本是不记日记的)。我就是在他几十年留下的诸多文字中,找寻到我的爷爷,认识理解了我的爷爷。

爷爷毕生致力于金石学的研究,其方法继承了清代乾嘉学派训诂考据传统,十分注意进行出土文物的实地考察。在学术方面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扩大了金石学的研究范围,对宋代以来的金石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从文字的演变和有关铭刻的对比,论定石鼓文是东周时秦国的刻石;根据新莽嘉量等的实际测量,推定汉唐间的尺度比率和长度;历经近三十年对汉魏石经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全面研究。他的著作在其身后经整理出版的有《汉石经集存》,此书整理排比,由中科院考古研究所任其事。先后经前辈学者陈公柔先生、陈梦家先生、侥惠元先生、邵友诚先生等誊录、标点、校定、排定图版,始终其事;复承罗福颐先生假所藏汉石经残字拓本全部,其中有爷爷屡欲寻访而不得者,均以补入,又有爷爷生前同道挚友徐森玉先生题署,费时二年终使书成,1957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为后人研究金石学留下珍贵资料。另有《凡将斋金石丛稿》1960年代初,由傅振伦先生整理编辑,1963年郭沫若先生为之作《序》,197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问世。《凡将斋印存》系1990年故宫博物院建院六十五周年纪念出版,由朱家晋先生作《序》,叶其峰先生撰写后记。爷爷的遗著是在学界前辈们多年的不懈努力下才得以刊出成书。在此,敬请诸前辈及已仙逝者在天之灵接受马衡先生后人迟到的敬意。

爷爷去世后,和奶奶叶薇卿合葬在北京福田公墓。墓地在“文革”中被夷为平地,八十年代末,四叔文冲先生不顾古稀高龄,努力查寻方得墓地遗址,远在新加坡的堂妹马企昕和妹夫朱耀球先生特地回国主持重修爷爷墓地,得故宫博物院原代院长吕济民先生的支持和故宫博物院的赞助,使“马衡之墓”得以重修,新建墓碑由朱家晋先生撰写碑文。并增补了“墓志铭”。

2005年,故宫博物院举办建院八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同时举办了纪念马衡逝世五十周年纪念活动,是故宫博物院和当代故宫人给了我找回我心中的爷爷的勇气和力量。亲友们纷纷通过各种方式给予鼓励和支持,终下决心于当年秋开始动笔。在写作的过程中,除去参阅爷爷的佚文、诗抄、日记及中国文博名家画传《朱家晋》,郑欣淼先生著《厥功甚伟,其德永馨》,那志良先生著《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庄尚严先生著《山堂清话》,俞建伟先生著《马衡传》及周作人的文字外,吴瀛先生的《故宫尘梦录》,也为我补充了有关爷爷的形象资料和那段鲜为人知的复杂的历史。再者是电脑网络也是帮了大忙的,如果没有如此众多热心且至今仍关注爷爷研究爷爷的学者和网友,我恐怕很难完全找回我心中的爷爷。更令我感动的是许多网友们还设立了马衡先生的网络灵堂、陵园、纪念馆供网友留言纪念,在此谨代表马衡先生后人深表谢意。

写《我心中的爷爷马衡》,实际上是根据所收集资料。对爷爷的一生的方方面面进行考研,用自己的心灵和爷爷进行沟通,把各方面的资料系统化,进行归纳整理,绝不敢贸然称为个人之作,只愿先灵能够感受到一丝欣慰,而完成吾辈的心愿而已。如有谬误请专家学者给予批评指正。在此特别感谢信札收藏家方继孝先生给予的无私帮助。感谢青年作家陈书旦女士,热情为我提供书法篆刻工具书籍。感谢甘肃定西县县政府退休干部赵安仁先生为我提供《定西县县志》等参考资料。

王世襄先生是爷爷在抗战胜利后,接纳并倚重的有志于文博事业的青年知识分子,他先后赴日本、美国为抢救我国流失珍贵文物做出了卓越贡献。今已九十四岁高龄的王世襄先生是仍然健在的唯一曾和爷爷有患难之情的同事,当老先生听说我撰写“我心中的爷爷马衡”一书时,特题书签《金石梦故宫情》,为拙作增辉,借此机会向王世襄先生致谢并表敬意。

马思猛于通州

二零零八年二月廿日

内容摘要:

  马衡先生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前驱。他继承了清代乾嘉学派的朴学传统,而又锐意采用科学的方法,使中国金石博古之学趋于近代化。他在这一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马衡先生同时还是一位有力的文物保护者。中国古代文物,不仅多因他而得到阐明,也多因他而得到保护。本书将为您再现马衡先生一生的众多生平事迹!  本书实际上是根据所收集资料。对爷爷的一生的方方面面进行考研,用自己的心灵和爷爷进行沟通,把各方面的资料系统化,进行归纳整理。  全书包括了曾祖父因祸得福改换门庭、幼年从师叶浩吾、官商联姻娃娃亲、南洋公学中途辍学、吴昌硕题书凡将斋等部分。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金石梦 故宫情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1339754
如需购买下载《金石梦 故宫情》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9.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金石梦 故宫情是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于2009.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5.81 的主题关于 马衡(1881~1955)-生平事迹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