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书

家国书

王旭烽, 著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2.0

书籍简介:

本书是纪实文学,以时代剧变、风云际会的中华民族近现代百年历史为背景,以人才辈出的马、沙、翁、沈江南四大家族人物为对象,描述了四大家族儿女在伴随着共和国的历史进程中演绎的各自精彩的人生篇章,生动而艺术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六十年的伟大历程和巨大成就。

书籍目录:

第一封用毛笔写在宣纸上邱隘盛垫.“一门五马”

第二封将蓝图画在天空上高桥石塘.翁氏父子

第三封用鲜血浇灌在大地上塘溪沙村.沙氏兄弟

第四封把希望播撒在原野上钟公庙.沈氏家族

前言

母亲,此刻我已经来到了您的故乡。

我登上坐西朝东的宁波城鼓楼,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俯瞰古鄞州大地的旧貌新颜,但见正前方,姚江与奉化江逶迤而来,汇成甬江。三江合流,恰在我的眼前做了那壮阔的九九归一。

三江口,我的母亲河,您是千里奔行的最后一站。您的江风是凛冽而略咸的,您的江水既生动又沉着,色泽沉郁且丰厚,那是因为您饱含了这座城市的荣辱悲欢,目睹了她的沧桑世态,阅尽了两岸的千年盛衰,并且知道您的终极地已不再遥远。于是,您在我的眼前聚集起最后的力量,蓄势待发,奔向东海!母亲,六十年前,您剪一头齐耳短发,着一袭月白旗袍,孤身一人,一夜穿过故乡的山野,不正是沿着奉化江前行的方向,疾步而去,走向三江口,走向新中国的光明,开始您最初的革命生涯的吗?

您可曾想过,在那水与水的汇合之处,有一个男人,以革命的名义正在等待。对这个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的青年指挥员而言,那只是一种并不清晰的、置身于天翻地覆慨而慷的狂欢之中的无意识的等待;而您,一个毕业于鄞县正始中学的十八岁的江南美少女,又何曾想到,在与革命胜利会师的日子里,竟会与这样一个来自北方的当过放牛娃的革命军人会合,从此厮守终身。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生发出太多宏大的事件,其中也不乏细小的情事,我们这个小家庭的诞生,当属其一。

父亲的祖籍是在黄河边的兵家必争之地徐州,而母亲的祖籍则在长江以南的浙东宁波我脚下的这片土地。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无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军人石光荣和非无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军人褚琴的夫妻关系,大约可以对应他们的关系架构。虽然屏幕上的那对夫妇已然被艺术化,在我这样一个旁观者看来,那些本来属于正剧的生活已经多少被消解,被喜剧化了。

母亲,您和父亲的关系,当然要比屏幕上的那一对平常、温和、深刻甚至艰难多了。一方面,你们是一对相互忠诚又相敬如宾的夫妻,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看到你们当着我们儿女的面吵过一次嘴,也从来没有听见你们在背后对对方有任何不敬的言语。而另一方面,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有一些东西,像玻璃碎片一样撒在生活的外围,不小心就会伤及我们的家庭,你们由此变得小心翼翼,非常时刻则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此刻,父亲去世二十余年了,我仔细回想你们在一起时的生活,想起你们和我们一起庄严度过的八一建军节、七一党的生日,包括六一儿童节……可一次也想不起你们互相戏谑玩笑的场景。我知道,那并不是你们生性严肃。它是一种外来的东西,渐渐地渗透了你们,直到有一天终于成了你们生命的一部分。

我能够闻到那种带着咸味的大海的气息,那正是宁波我外婆家的气息。

回想我幼时及长大成年后,虽然在所有表格上填写的祖籍都按惯例随父系,但因为一直生活在江南,对我而言,整个父系家族多少还是陌生的。相比之下,由于宁波与杭州的距离,由于外婆对外孙们的养育之恩,我与我的母系家族则建立了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兄妹四人从小就由外婆养大,吃宁波菜,听宁波话,到宁波外婆家度假,与宁波亲戚来往一个姨妈,四个舅舅,一些堂舅表舅,一大堆表姐妹表兄弟,外围又有七大姑八大姨远亲近邻,我与宁波的关系,不可谓不深矣。读书以后,尤其是以史学为大学本科专业之后,作为晚明资本主义萌芽地的宁波,作为晚清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的宁波,作为产生“宁波帮”的宁波,更是在字里行间常见,我与宁波,不可谓不熟矣。

然而,这难道就是那个本质意义上的宁波吗?这些年来,我知道有很多人在研究宁波,身在其中的我感觉还做得远远不够。宁波究竟给我们这些后人留下了什么样的精神遗产?该点击哪一条路径进入宁波的灵魂之门呢?在我越来越多地知晓了母系家族的命运之后,我常常会自觉又不自觉地将我父系和母系的家族作一比较。他们之间的不同是多么鲜明。一方面,在中国当代史上的任何一阵汹涌波涛之中,父系家族是我们这个小家庭填写各种表格时的定心丸,是做各种亮相时胸口挂着的光荣花,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时的挡箭牌。另一方面,六十年来,我北方的父系家族除了前三十年始终如一的贫困和三十年之后小心翼翼地脱贫之外,他们是如此的简洁,甚或说是单一,他们是如此的纯真,甚或说是普通,他们是如此的老实,甚或说是木讷,他们是如此的忠诚,甚或说是守旧。这所有的特质构成了父系家族的色泽,在那个“唯成分论”的年代里,奶奶家是红色的;在今天这个以财富论英雄的时代里,他们属于沉默的大多数。

是的,我热爱他们的沉默,我热爱父系家族的淳朴与厚道。

同样是这六十年,我母亲的那个大家族却经历了命运的大开大阖。若写一部家族史,真是如泣如诉,峰回路转,催人泪下。可以说,每一次国家的行动,都会有我母系家族的人主动或者被动地呼应,出演种种正反面角色。母亲,如果您能够与我一起细细数来,或许也会和我一样,不免大吃一惊。我的母系家族中人竟然没有漏掉百年来任何一次历史波澜的印记:从“宁波帮”开始,国民党、共产党、黄埔军校、解放军、“反革命”、“右派”、“文革”、改革开放、台湾同胞、实业家……由此引发的结婚、离婚、逃婚、丧偶、改嫁,甚或入狱、出狱,乃至于被镇压、自杀,以及后来的平反昭雪、发财致富、再铸辉煌……我外婆家是五颜六色的。

是的,我热爱他们的折腾,我热爱我母系家族的抱负与情怀。

这种认识,一开始是非常感性的、肤浅的。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并不曾在历史的层面认识我的外婆家。这个有着强烈海洋气质的城市,这个我曾经声言要像热爱我的外婆一般热爱的城市,让我见识了大海,吃够了对虾,给我亲情和口福,也给了我“阶级斗争”的启蒙,可我起初并未意识到她和我之间原来是有一条灵魂通道的。、年少时,家国予我更多的只是一个历史与文学的名词,是南唐李后主“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诗意的惆怅。我的精神营养大多从学校、书本、个人的阅历中来,我很少想到家族在精神上给予过我什么。走过许多年,推开过不少并非属于自己的精神之门,我终于发现,宁波正是这样一个有着以家族为核心、与国家建立深刻关联的人文传统的地域。然后,我以自己的家族为审视原点,综观历史,旁及他人,遂感家族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原来竟是如此的水乳交融,所谓家国情怀,就此油然而生。钟声敲响,百年家国扑面而来。

中国人的国家构建是由家开始的。家庭一家族一国家,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模式是儒家文化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理想,反映的正是家与国之间的这种同质关系。

家国,可以说就是中国人的信仰。未有我之先,家国已在焉;没有我之后,家国仍永存。千年积淀,华夏传承,家国已融人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成为生命之核。如此,精神有了归宿,生命乃有意义,短暂而有限的生命,就此融入了一种深沉的无限之中。

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超越个人情感的士子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的固有传统。从抱石沉江的屈原,到“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飞,从文天祥“沛乎塞苍冥”的《正气歌》,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不管是乡野小农还是高官巨贾,“家国”两字,在中国人心中重逾千钧。

此刻,我站在一个重大的三十年的终端,回望我们的家国。百年,作为一个整体的时间段,出现在我的历史年表中。我意识到,当我想要认识这三十年时,我必须首先认识六十年,而当我想要认识六十年时,我还必须首先认识这一百年。因为,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幸福,从衰败到强盛,20世纪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是一个最为奇特、最富有变化、最有张力的世纪。于我们的国家是这样,于我们的家园又何尝不是如此。

母亲,这正是我选择了以您的出生地来进行精神寻根的缘由。为此,我以一己之家族,推及百年来甬上之重要家族,潜心研读,那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容,又沧桑又亲切,就此逐渐开始浮现。

可以说,我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感慨您故乡的先贤们对家国竟然会有着如此强烈的情怀;我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意识到您故乡的先贤们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格局起着如此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相信,宁波这座城市,由于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可替代的奉献,一定会被一次次地刷新认识。而我亦唯有身体力行,与她做血脉的交融,如此,宁波才会真正进人我的灵魂,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这正是我此番家国之旅的使命。

就这样,我将这封长信发给我母亲的诞生之地。

家国书自此启封。

后记

家国,是数千年来中国人生存的重大命题,这是由中国的全部历史决定的。我能够有幸在我的这部新作中对此做一些探讨,深感这项精神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十八年前,我跟着一支摄制组队伍跑了浙江省五十多个县、市、区,回来后写就了中篇报告文学《革命行》,当时就对祖国与家族之间的关系做过一些联想,关于中国现代史上的革命对我的家族而言就是一部分亲戚与另一部分亲戚对峙的感想,就是在那时候产生的。

不过这些断想和素材,并没有真正集合起来,而是分散到我的小说中去了,有不少成为“茶人三部曲”的细节和故事。

而这一次,终于有了集中思考展示的可能。

其实,我所做的工作更多的是整合意义上的,因为在此之前有许多人已做了出色的工作。马家、翁家、沙家与沈家,这些亲历者的思考与回忆,留下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都是最珍贵的历史记录。后来者的大量追述,有文献工作者的整理,也有传记家们的文字再现,其中周时奋先生给我的思想启示,熟谙地方志的戴松岳先生的介绍,戴光中先生对人物史料的搜集考证,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助。我阅读了大量的资料,也走访了一些地方,从许多人那里得到营养,要感谢的人太多了。但由于出书时间紧迫,使我无法一一与他们联系,我会在本书出版后做好后续工作的。

这项工作于我而言,还是刚刚开始,比之于各位方家,还有着许多的不足与肤浅之处,想必也会在本书中留下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正是我以后要做的事情,在此先谢过各位。

即使工作刚刚开始,对宁波这座城市的思考,尤其是对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与成就的思考,依旧让我深感其中的意义与价值所在。我在文中表达了我们还将一次次刷新认识的感想,我现在依然相信,这样的一次次刷新是必然的。

文中所涉及的四大家族,都在宁波市鄞州区辖内,这也是有意义的选择。我的外婆家,从大的地理环境上看,就在鄞地,从小的地理环境上看,则在鄞州区与奉化县的交界处,我小时候就知道我母亲和书中所涉及的四大家族都属于宁波人氏。在如此浓缩的地理坐标上,坐落着如此密集的卓尔不群的家族,展示了极有价值的人文生态,值得更多的人去研究。

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得到了中共宁波市鄞州区委宣传部和宁波市鄞州区档案局的大力支持。面对家国的百年沧桑,所有参与本书工作的人都展示出了他们心灵中最深情的一面,给我以极大的鼓励。

烈士沙文求诗云:“昆仑为志,东海为心。万里长江,为君之情。飞步东行,愿君莫驻。瞿塘三峡,愿君莫躇。”谨以此诗言志。

作者2009年3月22日

内容摘要:

  王旭烽的长篇纪实文学《家国书》,是一部在对中国近现代史以至当代现实生活中浙江宁波鄞县的几个特殊家族非凡人物的真实描绘,表现了他们在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科学救国实践、革命真理追寻和现今经济振兴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和曲折坎坷的人生,用深情、钦敬同时带点伤感的笔触,简洁凝重地表现了古老的鄞州大地生长出的奇异家族文化现象及其浓郁的家国情怀,读来使人感受深刻,颇多震撼和思索。  本书以时代剧变、风云际会的中华民族近、现代百年历史为背景,以人才辈出的马、沙、翁、沈四大家族人物为对象,描绘了四大家族儿女在伴随共和国成长的历史进程中演绎的各自精彩的人生篇章,生动而艺术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的伟大历程和巨大成就。  本书由曾获茅盾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著名作家王旭烽创作。主题立意高远,从中国人“家”“国”相连的角度入手,讴歌中华民族精神,极具中国元素、时代特色。在艺术上,显示了作者严谨明达的史识和描写纷繁社会现象的腕力。正如著名报告文学专家李炳银先生如此评价的:“这是一部具有厚重庄严的历史内容和传奇般人物复杂经历表现及包含认真镜鉴历史的作品,具有突出的真实历史书写和动情文学表现的特点,有很珍贵、丰富和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很好的地方文化教育与爱国教育读本。”【作者简介】  出生在杭嘉湖平原上的我,祖籍虽在江苏徐州,自小却在浙江富春江两岸迁徙辗转。少年随父母入杭,从此与西湖作伴,品佳茗,历山川,风南人生,荡涤惰怀。求学子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历史系,沉醉子文学,曾供职于中国茶叶博物馆,现为浙江文学院作家。  从事文学生涯二十年,杜鹃声里,烟雨楼中,遂成文字,凡四百余万,其中十年一剑,磨得(茶人三部曲),前二卷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另有多部小说、随笔问世、对茶文化及杭州地方文化史情有独钟。又旁涉影视,有近百集电视专题、专栏节目参与制作编导。  《斜阳温柔》是我继《杀人三部曲)后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近年来,王旭烽义发人表了大量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斜阳温柔》、《绿衣人》,散文随笔集《香草爱情》、《绝色杭州》、《走读西湖》、《书香乌镇》、《西湖新梦寻》等。在历史与文学之间,她也进行了大量劳动,包括史话类作品《杭州史话》《走读浙江》等。  在茶文化领域里,出版作品除一百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茶人三部曲”之外,包括散文集《爱茶者说》,《瑞草之国》(茶文化史话)《茶者圣吴觉权传》(人物传记)、《话说茶文化》(中央电视台17集电视专题片撰稿者)等。王旭烽现为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多年来,王旭烽荻各级文学奖项数十种。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家国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6867211
《家国书》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杭州出版单位浙江摄影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200 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家国书是浙江摄影出版社于2009.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5 的主题关于 纪实文学-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