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28.0
本书为研究学校教育的专著。共分为五个部分,从人性论角度出发,检视现代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并解读人与人的原生样态,重申教育应当关涉人的美好生活这一本原问题。
导言
一、研究缘起与主要论题
二、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三、文献综述与研究品格
四、研究思路与主体框架
第一章 学校教育关涉美好生活的人性论假设
一、教育与生活的应然之态
二、教育关涉美好生活的人性论假设
三、教育关涉人的美好生活的现实根基
第二章 学校教育“直面美好生活”的本体内涵解读
一、基本内涵
二、主要特征
三、价值意蕴
第三章 学校教育“远离美好生活”的现实样态剖析
一、“被规定”的自我生活设计
二、“被剥夺”的积极生活体验
三、“被殖民”的当下生活状态
四、“被架空”的日常生活智慧
第四章 学校教育“缺席美好生活”的社会归因检视
一、遭遇现代性:确立与反抗并存的尴尬
二、无奈的事实: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的双重缺失
三、共在的消失: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割裂
第五章 学校教育“实现美好生活”的三维理性建构
一、社会之维:归还教育本真
二、教育之维:倡导专业管理
三、主体之维:践行美好生活
结语
让生命因教育而美好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从教育与人、教育与生活的应然关系入手,提出教育关涉美好生活的论题。回溯历史上众多学者对人性讨论的基础上,将视野投射在现代社会人的域限中,探讨现代学校教育对人性的碎片化、抽象化、断层化、权力化等消极影响,批判教育现实对人性的扭曲,使人们无法实现美好生活,集中阐明人的自然完整性、现实实在性、生长连续性、生存和谐性等属性特征。
第二章首先界定“美好”、“美好生活”及直面美好生活的学校教育的内涵,然后分别从教育目的、教育价值、教育方式、教育过程、教育结果诸方面分析其特征,并明确指出直面美好生活的学校教育的价值意蕴。
第三章检视当前学校教育中的学生生活,白描出学生在不得不面对的学校场域中“痛苦”的生活样态。外部世界形成的教育目的观规定了学生生活的轨迹,使他们在面对自己的人生时缺乏自我参与自主设计的权利;争夺教育认可和教育资源时的竞争使学生时刻面对被淘汰、被漠视、被苛刻要求等消极的情感体验,不仅使自我“权力化”,而且无法与他人和谐生存;成人意志更是毫不留情地入侵儿童生活,使学生生活失去了作为个体人一生重要阶段的独立地位与独特价值;制度化的学校生活在道德、价值、交往、文化等方面遗忘了在我们生活中真实存在并起支配作用的生活智慧。分析至此,凸显了学生的学校生活的确被控制,被割裂,被殖民,被牺牲。这既违背了人性,又违逆了学校教育的初衷。
第四章将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的问题放进社会大背景中去考察,挖掘出学校教育无法将学生导向美好生活的深层根源。在这个时代,我们遭遇了现代性,在建构现代性的同时又受到西方后现代思想对现代性解构的影响。在尴尬且艰难的社会思想变革与重建中,学校教育的理念显得有些迷惘。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人被工具理性主宰而丧失了生活的自主性;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割裂而丧失了生命的完整性,沦为自我生活的牺牲品。
第五章分别从社会之维、教育之维、主体之维三方视角来尝试进行关涉美好生活的学校教育的理论建构。倡导循教育的固有轨迹和合理的教育专业自主来确保教育目的能够回归到“人”的视域,为实现美好生活做理念准备;改革学校管理为实现美好学校生活创设时空环境;关注学校生活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将美好学校生活真正落于现实。最后指出,关涉美好生活的学校教育不仅应当关照到学生生活的现实美好,还应指向人生可能面对的美好,从而将学校教育带给人的生活引领价值延伸到了人的一生。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存在的价值是使人能够审视自我并追寻美好的生活。教育是从对人的理解和把握开始的,对人性的解读和认识是正确理解教育目的和价值的核心问题。当代教育“丛林”式的诸多问题都可以从对人性的诘问入手展开深层讨论。《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正是从人性论角度出发,检视现代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并解读人与人性的原生样态,重申教育应当关涉人的美好生活这一本原问题,深入分析了学生生活痛苦迷失的现状与深层原因,并从社会、教育、主体三个层面构建关涉美好生活的学校教育。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60292076 如需购买下载《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长春 | 出版单位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7 × 23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162 | 印数 | 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