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何晓晖, 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6.0

书籍简介:

本教材是中医药高职高专的基础课,是学好中医的必修课。

书籍目录:

绪论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二、中医学的学术特色及优势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四、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概况

五、中医学的科学思维

六、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七、《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第一章哲学基础

第一节精气学说

一、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和特征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概念、特性及归类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精气血津液

第一节精

一、精的基本概念

二、精的生成

三、精的生理功能

第二节气

一、气的基本概念

二、气的生成

三、气的运动与气化

四、气的生理功能

五、气的分类

第三节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循行

四、血的生理功能

第四节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二、津液的代谢

三、津液的功能

第五节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二、气与精的关系

三、气与津液的关系

四、血与精的关系

五、血与津液的关系

六、精与津液的关系

第三章藏象

第一节脏腑

一、五脏

二、六腑

三、奇恒之府

四、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形体与官窍

一、形体

二、官窍

第三节神与志

一、神

二、志

第四章经络学说

第一节经络的概念与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十二经脉

一、命名

二、走向与交接规律

三、分布规律

四、表里配合

五、流注次序

六、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第三节奇经八脉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及生理特点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和功能

第四节经络的生理功能

一、沟通联系作用

二、运输渗灌作用

三、感应传导作用

四、调节平衡作用

第五节经络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阐释疾病病理变化

二、指导疾病的诊断

三、指导疾病的治疗

第五章体质

第一节体质的概述

一、中医体质的概念

二、体质的构成要素

三、体质的基本特点

四、体质的评价标志

第二节体质的形成

一、先天因素

二、后天因素

第三节体质的生理变化

一、体质与年龄

二、体质与性别

第四节体质的分类

一、平和质(A型)

二、气虚质(B型)

三、阳虚质(C型)

四、阴虚质(D型)

五、痰湿质(E型)

六、湿热质(F型)

七、血瘀质(G型)

八、气郁质(H型)

九、特禀质(I型)

第五节体质学说的应用

一、体质与病因

二、体质与发病

三、体质与病机

四、体质与辨证

五、体质与治护

六、体质与养生

第六章病因

第一节外感病因

一、六淫

二、疠气

第二节内伤病因

一、七情内伤

二、饮食失宜

三、劳逸失度

第三节病理产物性病因

一、痰饮

二、瘀血

三、结石

第四节其他病因

一、外伤

二、虫兽伤

三、寄生虫

四、医源因素

五、先天因素

第七章病机

第一节发病

一、发病机理

二、发病类型

第二节基本病机

一、邪正盛衰

二、阴阳失调

三、气血失常

四、津液失常

五、内生“五邪”

第三节疾病演变

一、病位传变

二、病性转化

三、疾病转归

第八章养生、防治及康复原则

第一节养生原则

一、养生学的意义

二、养生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预防原则

一、预防为主的意义

二、预防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治疗原则

一、治则的概念

二、中医治疗观

三、基本治则

第四节康复原则

一、康复学的意义

二、康复的基本原则

附录一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附录二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三《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内容摘要:

  本教材是中医药高职高专的基础课,是阐述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综合性学科,是学好中医的必修课程。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中医药的基本理论知识,突出基本技能。本教材经过5年的使用,广为师生认可和好评。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医基础理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117123891
如需购买下载《中医基础理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次2版印次6
定价(元)2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0装帧平装
页数 280 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中医基础理论是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1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R22 的主题关于 中医医学基础-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