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克贝里·芬历险记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

(美) 马克·吐温 (Mark Twain) , 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19.8

书籍简介:

本书为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白人男孩哈克和逃亡黑奴在河上流浪历险的故事。

书籍目录:

英文版导读

译者序

第一章摩西和“赶牛的人”

第二章秘密的誓词

第三章路劫阿拉伯人

第四章毛球算灵卦

第五章爸爸做新人

第六章大战追命鬼

第七章金蝉脱壳

第八章饶了瓦岑小姐的吉姆

第九章河上凶宅

第十章玩蛇皮的结果

第十一章他们追来了

第十二章“干脆把他丢下吧”

第十三章破船上的贼赃

第十四章所罗门聪明吗?

第十五章跟老吉姆开玩笑

第十六章蛇皮再惹祸

第十七章甘洁佛家收留了我

第十八章海奈追帽子

第十九章圣驾光临

第二十章在剖克卫干的勾当

第二十一章阿肯色的难关

第二十二章乌合之众

第二十三章帝王都是败类

第二十四章皇帝假装牧师

第二十五章伤心落泪,信口开河

第二十六章赃款到了我的手

第二十七章物归原主

第二十八章骗人太不合算

第二十九章风雨中逃脱

第三十章救命有黄金

第三十一章祷告岂能扯谎

第三十二章改名换姓

第三十三章悲惨的下场

第三十四章让吉姆放心

第三十五章阴谋诡计

第三十六章尽力帮助吉姆

第三十七章辟邪的大饼

第三十八章“囚犯的一颗心,在这儿愁碎了”

第三十九章汤姆写匿名信

第四十章救人的连环妙计

第四十一章“一定是鬼怪”

第四十二章为什么不绞死吉姆

最后一章就此停笔

马克.吐温年表

前言

1883年的夏末,在纽约州南部Elmira北面的卡里农庄内,马克.吐温终于完成了一部他已经“来来回回折腾了七年”的作品(见吐温给他的哥哥奥利翁的信)。在这个夏天里,马克.吐温自己说,写作简直就像平日里撒谎一般容易。每天一吃完早饭,他就直接去书房工作;在那里,他的想象力可以说是自由驰骋“书稿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堆积起来”或是按照老习惯,散落在书桌的附近。就这样,在这个“安静得不能再安静的地方”,四十八岁的马克.吐温完成了在许多人看来是最伟大的美国小说,或者可以毫无疑问地说,美国19世纪最重要的一部小说《哈克贝里.芬历险记》。

的确,七年前的1876年7月,《汤姆.索亚历险记》出版后不久,马克.吐温就已经开始写作“另外一本关于男孩子的书”了。其间,他为此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一个月之内。这本被他称为哈克贝里.芬的自传的小说书稿就已经有了四百多页。但是,已在半途的马克.吐温觉得他已经写完部分的质量“不过尔尔”;于是,他考虑是否应该搁置甚至烧掉这些手稿。这样的情况匆忙的开始和突然的中断对于马克.吐温来说,是个常事。他曾经写到“只要一本书能自己流淌出来,我就做它忠实和专注的记录者;但是,如果这本书想让我的头脑来替它编造一切,我就会把它放在一边,因为那时我的脑子已经空空如也了”。可这一次的情况来得特别困难和严重。在此后差不多三年的时间里,他完全放弃了写作这本小说的努力,书稿停留在了小说的第16章;后来我们发现他一共花了七年的光阴“断断续续地工作”才最后完成了他在小说前16章里确定的主题。

1883年的夏天,马克.吐温并没有意识到他刚刚完成的小说的重要性。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马克.吐温把他的新作品说成“不过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姐妹篇而已”。无论那个夏天的写作给马克.吐温带来多大的快乐,他并没有看到这部源于他独特想象力作品的伟大意义。其实,在当时,几乎没有读者能真正体会到这个浮世绘般的,结构也不精练的小说背后蕴涵的力量。对于当时讲究体面的美国主流文化圈让我们以位于麻省的康科德文学协会为例吧《哈克贝里.芬历险记》显得“粗糙,粗野且没有任何优美之处,更适合贫民窟人们的阅读,而不能被有文化和教养的人接受”。简而言之,这本小说是“不折不扣的垃圾”。对于另一些稍友善的读者而言,《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似乎不过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续篇而已,是又一部以四十或五十年前的密西西比河谷为背景的,以儿童为主题的浪漫故事。这一切,连同小说中美国西南部式的幽默叙事风格,看起来都是马克.吐温历来擅长的东西。当然,从表面上看,小说的故事的确极其简单: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儿,为了逃避酗酒的父亲和故乡圣彼得堡城的人们要把他改变成一个“文明人”的诸般努力而离家出走;此时碰巧他又遇见了吉姆,一个从瓦岑小姐家逃跑的黑奴。两人乘着一只木筏,沿着正值“六月涨水期”的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一千多英里,一直到阿肯色州的费尔普斯种植园,小说也在此结束。

直到20世纪,这部情节简单的小说之中的重要意义才为后人普遍接受。这个被密苏里州圣彼得堡城一个醉鬼父亲遗弃的小男孩儿的逃跑故事,在马克.吐温的手中,被写成了一部名副其实的美国经典。1913年,H.L.门肯称这部小说为“世界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这也成为后人对《哈克贝里.芬历险记》评价的基调。门肯特别强调马克.吐温的“美国性”,认为他是“我们国家文学与文化遗产之父;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艺术家,他的身体里流淌着十足纯粹的美国的血液”。在门肯之后的海明威对于这部小说也有类似的评论;他说道“所有现代美国文学都来自于一本被马克.吐温称作《哈克贝里.芬历险记》的书……这是我们所有的一切中最好的东西。美国的文学作品都根源于这部小说;之前没有比它更好的,之后也没有”。虽然他们的赞美言辞并不能告诉我们太多关于小说本身的东西,可是它们的确能够使读者明了后人评论这本小说时的基本立场。长久以来,《哈克贝里.芬历险记》已经成为了严肃文学评论的对象。即使评论家并非总是正面地看待这本小说,但是无论对其长处或弱点的讨论都基于对于这本小说伟大的地位及重要意义的共识。伯纳德.德沃托指出这本小说“具有的活力,深度和多元意涵超过了其他任何一部美国小说;我们不知道还有没有能和它媲美的作品”。T.S.艾略特认为哈克贝里.芬“是小说中具有永恒象征性的人物,足可与尤利西斯、浮士德、堂吉诃德、唐璜、哈姆雷特和其他人类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创造出的文学形象相提并论”。这就是今天文学批评解读这本小说时所具有的基本的评论框架。

……

在《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中,马克.吐温以美国的方式表达了一种自文艺复兴以来始终困扰着欧洲人思想的观念一种试图从客观的知识,从智性本身和文明社会中解放出来的愿望。《哈克贝里.芬历险记》属于这一个将现代文明的发展看成是与生活自身的创造性资源相互冲突的思想传统。马克.吐温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经历使他能够用一种出色的具体性来表述这个一直伴随着19世纪人类历史的困境。《哈克贝里.芬历险记》所阐明的是个体经验的价值和文明发展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一点才使《哈克贝里.芬历险记》的意义远远大于《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姐妹篇;而使它成为一部伟大的现代性的小说。

彼得.卡文尼(PeterCoveney)

毛亮译

内容摘要:

  本书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重要作品之一,深受全世界青少年读者的喜爱。小主人公哈克贝里.芬是个孤儿,无人管束,但心底善良,爱憎分明。他帮助黑奴吉姆逃往废奴区,一路上遇见了各式人等(如“打冤家”的南方家族,伪装成贵族的骗子,杀人越货的强盗等等),遭遇了许多艰难险阻,终于获得了胜利。好朋友汤姆.莎耶的母亲要收他作义子,但他不愿接受所谓的“教养”,宁愿继续过无人管束的生活,于是又逃了出去……  小主人公哈克贝里.芬是个孤儿,无人管束,但心地善良,爱憎分明。他帮助黑奴吉姆逃往废奴区,一路上遇见了各式人等,遭遇了许多艰难险阻,终于获得了胜利。好朋友汤姆.索亚的母亲要收他作义子,但他不愿接受所谓的“教养”,宁愿继续过无人管束的生活,于是又逃了出去。他们在途中结识了骗人的“公爵”和“皇帝”,卷入了两个家族的世仇争斗,又碰上了扯不清的遗产纠纷……两个骗子的计谋会得逞吗?黑奴吉姆会不会又被抓回去?【作者简介】  张万里,已故,北京大学教授。主要译作有《哈克贝里.芬历险记》、《大地》(赛珍珠)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哈克贝里·芬历险记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企鹅经典
9787536689831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重庆出版单位重庆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9.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5000

书籍信息归属: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是重庆出版社于2007.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712.84 的主题关于 儿童文学-长篇小说-美国-近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