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

韦正翔,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2.0

书籍简介:

本书是根据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一线教授韦正翔的课堂讲稿整理而成的。此讲稿的视频在全球最大的中文视频网站排行榜的哲学类排第一名。作为从事多年马克思主义公共课的教学的老师,本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坐得住、听得进。

作者介绍:

韦正翔,出生于1963年12月。现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组副负责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外语课组负责人、中国马克  思主义与当代课程组主讲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专家、共家学派的倡立者。清华大学第十届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成员。   曾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学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硕士生和博士。英文曾达同传水平,能够用德文、法文、日文、俄文阅读,已录制了英语、德语、法语、日语、古希伯来语、梵语、阿拉伯语、古希腊语、拉丁语等10门外语语法的部分录音(可在http://www.tudou.com/home/_78781713收听)。   曾在清华人文学院哲学系工作8年;曾为国际学术会议的口译、笔译和译审;全国妇联国际部美洲和大洋洲处和国际项目合作处工作人员、某进出口公司的出口部副经理。曾接受联合国的联系组织扶轮国际和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的邀请,在美国用英文讲授了三年的《中国哲学》。曾在墨尔本大学应用哲学和公共伦理研究中心做了一年的交换学者。曾赴德国和意大利进行全球化问题的学术考察兼商业谈判顾问。曾为新加坡大型信息技术展外贸签约代理。曾随清华顾秉林校长和袁驷副校长率领的清华大型百年校庆访美团在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伯克利大学、联合国大学做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的英文演讲和会谈。   正在写作《追寻幸福: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明的缔造(中文卷)》、《追寻幸福: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明的缔造(西方卷)》、《〈共产党宣言〉探究(对照汉、德、英、   韦正翔,出生于1963年12月。现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组副负责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外语课组负责人、中国马克  思主义与当代课程组主讲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专家、共家学派的倡立者。清华大学第十届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成员。   曾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学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硕士生和博士。英文曾达同传水平,能够用德文、法文、日文、俄文阅读,已录制了英语、德语、法语、日语、古希伯来语、梵语、阿拉伯语、古希腊语、拉丁语等10门外语语法的部分录音(可在http://www.tudou.com/home/_78781713收听)。   曾在清华人文学院哲学系工作8年;曾为国际学术会议的口译、笔译和译审;全国妇联国际部美洲和大洋洲处和国际项目合作处工作人员、某进出口公司的出口部副经理。曾接受联合国的联系组织扶轮国际和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的邀请,在美国用英文讲授了三年的《中国哲学》。曾在墨尔本大学应用哲学和公共伦理研究中心做了一年的交换学者。曾赴德国和意大利进行全球化问题的学术考察兼商业谈判顾问。曾为新加坡大型信息技术展外贸签约代理。曾随清华顾秉林校长和袁驷副校长率领的清华大型百年校庆访美团在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伯克利大学、联合国大学做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的英文演讲和会谈。   正在写作《追寻幸福: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明的缔造(中文卷)》、《追寻幸福: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明的缔造(西方卷)》、《〈共产党宣言〉探究(对照汉、德、英、法、俄文版)》、《〈资本论〉探究(对照汉、德、英、法、俄文版)》。   主要代表作有:(1)独著《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约30多万字);(2)《有清华学生这样学习马克思主义》(韦正翔、张正东主编,约35万字);(3)《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18讲》(赵甲明、韦正翔主编,约45万字);(4)《博士生关注的当代问题探析》(赵甲明、韦正翔主编,《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辅助教材,约50万字);(5)独著《国际政治的全球化与国际道德危机:全球伦理的圆桌模式构想》(约35万字);(6)独著《逃离国际经济中的伦理风险》(约36万字);(7)独著《软和平:国际政治中的强权与道德》(约26万字);(8)独译《金融领域中的伦理冲突》(约17万字);(9)独著《生活原来可以如此有趣:在墨尔本大学的思想笔录和生活体验》(约23万字)。以上9部作品有8部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显示全部信息

书籍目录:

序 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术化——共家学派的倡立

第一节 为什么要追求崇高?——我的人生经历

一 老师的基本特征

二 关于人生的大幸福

三 从庸俗到脱俗的转向

庸俗的好人/开始脱俗/追求崇高/绝地逢生

第二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有什么用?

一 社会发展目标的设定

二 领导力的培养

三 心灵的进化

四 如何修身、平天下

第三节考核和公正无私课堂的建立

一 相对评分制

二 公正无私的课堂

三 关于串写能力

序  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术化——共家学派的倡立

导论  做好思想工作

第一节  为什么要追求崇高?——我的人生经历

一  老师的基本特征

二  关于人生的大幸福

三  从庸俗到脱俗的转向

庸俗的好人/开始脱俗/追求崇高/绝地逢生

第二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有什么用?

一  社会发展目标的设定

二  领导力的培养

三  心灵的进化

四  如何修身、平天下

第三节考核和公正无私课堂的建立

一  相对评分制

二  公正无私的课堂

三  关于串写能力

四  关于阅读书目

第一章  马克思之于中国的重要性

第一节  中国为什么需要马克思?

一  中国崛起的精神领袖

二  马克思主义对于西方和中国哲学的超越

三  共家学派的倡立

第二节是什么让人变得伟大?

一  马克思17岁时的抱负

二  清华精神是什么?

第三节  马克思的人民情结

一  为什么他会钟爱自由和平等?

二  为什么他会同情人民?

三  怎么他会有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的志向?

四  为什么他是一个特级愤青?

第四节  马克思的本事是怎样炼成的?

一  组织能力的展现

二  串写能力的形成

三  想象力的开发

四  学以致用的方法

五  严谨的推理能力的培养

第五节  马克思的理论何以能够在中国扎根?

一  辩证法——踏上中国领土的第一只脚

二  无神论——踏上中国领土的第二只脚

第六节  马克思这个共产主义者的诞生

一  关注经济问题

二  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

三  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四  永久的爱恋

五  对资本主义的失望

六  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

七  与过去决裂

八  组建共产党的必要性

九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第七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一块整钢

一  《资本论》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二  唯物史观证明了共产主义必然实现

三  自然辩证法证明了唯物史观的正确性

四  物质第一性的证明维护了科学的权威

五  教科书的目录解析

第八节  哲学的特殊学习方法

一  从简单到复杂的论证方法

二  在坐标系中解决现实问题

三  立场决定观念

四  学文史哲为什么容易学成高级小人?

第二章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是什么?

第一节  谁来找寻社会秩序?

一  大哲学家都谈社会秩序

二  逃离自然界的奴役

三  发展生产力的需求

四  建立社会秩序的需求

第二节  哲学不一定是真的

一  成为意识形态的哲学

二  传播的载体不一定是真的

第三节  中西方的“天人合一”观

一  对于权威的需求

二  天的权威性

第四节  安装社会秩序观的不同方式

一  寓教于乐

二  中国主要用哲学安装秩序

三  西方人主要用基督教安装秩序

四  用马克思主义安装秩序时的困境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具有科学性?

一  教科书绪论的结构

二  以前的哲学为什么要说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三  马克思主义靠科学建立权威

四  马克思主义是一张真实的世界地图

第六节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和继承性

一  时代怎么具体地影响了马克思?

二  空前绝后的理论一定没有生命力

第三章  哲学的基本问题到底在讲什么?

第一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宗教

一  哲学基本问题在西方的现实意义

二  中国人学习哲学基本问题的用途

第二节  老师接触基督教的经历

一  对死亡的恐惧

二  美国的道德教育

三  功利性选择与自愿性选择

第三节  康德与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

一  康德的“道德神论”

二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阶段论

第四节  对于上帝是否存在的证明

一  自然界和人类是怎么来的

二  世界为什么是运动的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有什么用?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概述

一  唯物辩证法与自然辩证法

二  主静和主动的哲学

三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第二节  三大客观规律

一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观点/自然辩证法的视角/唯物史观的视角/辩证逻辑的视角/在矛盾群中抓主要矛盾/“和而不同”

二  质量互变规律

生死对决/在类特性上努力/乱量变产生不了质变/把握住关节点/如何飞起来/富裕不一定先进

三  否定之否定规律

解决一个矛盾的三个环节/公与私的矛盾的解决/反复现象的出现/为什么不能完全否定历史?/终生学习的必要性

第三节  概念和范畴体系

一  相对与绝对:不一定与肯定如此

二  运动与静止:现实中没有完美

三  时间与空间:爬楼梯和搭梯子的晋升

四  内容与形式:西医补内容中医调结构

五  现象与本质:人通过说谎来造假象

六  共性与个性:每个人都是有个性的

七  一般与特殊:世界真的是怪怪的吗?

八  原因与结果:人会无缘无故地难受吗?

九  偶然与必然:脱离现实的不一定脱离必然性

十  现有与应有:为什么要有理想?

十一  可能性与现实:准备好的人才能获得机会

第五章  人的认识是从哪里来的?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谈认识论?

一  不可知论到底要干什么?

二  什么是能动的反映论?

第二节  人怎么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

一  价值观:我们选择什么去认识?

二  知识体系主要包括什么?

三  如何利用思维工具?

感性认识:你的世界里鲜花在盛开吗?/理性认识:你能用有限的生命认识无限吗?/形式逻辑:怎么才能确定是与不是呢?/辩证逻辑:只要正反面都说到了就辩证了吗?/数理逻辑:怎么才能只思考时空?/直觉能力:专家为什么一眼就能看穿现象?/认识真理:真相不一定代表真理/改造世界:偷懒的人怎么会产生好的创意呢?

第三节  怎么知道我们认识的是对的呢?

一  为什么要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二  理论在什么条件下是可靠的?

第六章  为什么我们无法选择想要的社会?

第一节  社会发展为什么是有规律的?

一  社会存在:人为什么不能像神一样地活着?

二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古人为什么要讨好大自然?

三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为什么再富有也不能买军队?

四  社会意识:为什么工作了想法会有变化?

第二节  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形态越纯粹,越容易管理

一  原始社会存在等级吗?

二  中西方原始社会解体方式的差异

三  各个阶级为什么具有自己的历史使命?

第三节  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对历史的贡献

一  人民群众怎么对历史作出贡献?

二  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第七章  用《资本论》解析当代美国社会结构

第一节  《资本论》能够解释当代美国社会吗?

第二节  美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一  美国文明是欧洲文明的继续

二  谁是真正的统治者?

三  “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初含义

四  金钱的高度代表着权力的高度

第三节  美国当代的社会结构分析

一  非生产性劳动者:服务业创造价值吗?

公务员:总统是谁的仆人?/经管人员:职业经理人是资本家吗?/律师、教师、医生:什么人选择文史哲专业?/高科技人才:为什么给他们提供奖学金?/艺术家:高雅艺术家为什么常落魄?/非熟练技工和熟练技工:打零工为什么不丟脸?/非生产性劳动者的生活特征:他们为什么怕失业?

二  特殊人群

黑工等:大赦是干什么用的?/多种有快乐无幸福的人:为什么流浪?/慈善和社会保障:为什么工人们会放低底线竞争?

三  生产性劳动者:美国的生产性劳动者在什么地方?

第四节  美国在搞多极化还是单极化?

一  围棋原理与霸权布局

二  英、美霸权的类似之处

第五节  美国对于人类社会的主要贡献和缺失

第八章  《资本论》的严整逻辑

第一节  学习《资本论》的目的

第二节  商品和市场

一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二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三  供求关系

四  市场中不产生新的价值

五  商人不一定是资本家

第三节  资本的产生

一  第一桶金的来源

二  资本的用途

三  工资的来源

四  慈善和保障系统的功用

五  什么挣钱就生产什么

六  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高

七  资本家为什么节俭?

八  为什么提倡消费主义?

第四节  资本中存在的分工

一  借贷资本和利息

二  产业资本及产业利润

三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四  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五  知识经济是不是改变了价值规律?

第五节  资本主义的大结局

一  经济危机

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

三  资本主义的死寂

四  工人阶级的力量

第九章  人所追求的一切最终都与他的幸福相关——共产主义的诞生

第一节  共产主义到底是什么样的?

一  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

二  人不再为生存的需求而受人剥削

三  劳动真正成为人的幸福的来源

四  人的道德水平的普遍提高

五  怎么理解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六  共产主义能够实现吗?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符合马克思主义吗?

一  计划经济的历史功绩

二  采用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三  国有企业的发展前途

四  腐败等社会问题什么时候才能够解决?

五  坚持共产主义的必要性

六  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第十章  中国共产党的世界性历史使命——在全球范围内捍卫共产主义信仰

第一节  氏族伦理的传承差异说

一  人性善恶的不同

二  堆与单子的不同生活方式

三  家族长生与个人长生的不同

四  上帝与圣王的不同

五  软和平与硬和平的不同

六  中国还是西方真正具有多元文化?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

后记  相爱的人能够燃烧自己的生命成全对方的梦想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104033
如需购买下载《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1.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A81 的主题关于 马克思主义-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