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5.0
本书从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角度展开研究,在对改革开放以来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全景式回顾与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揭示了货币政策工具效果不显著的深层次原因,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存在冲突的框架制约了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为此必须解决制度上的内生政策矛盾;(2)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化伴随着体制性改革和政策性调整,二者对货币政策工具存在互为矛盾的影响;(3)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普遍存在功能错位现象,具有明显的危害;(4)各部门制度改革的衔接问题未被充分考虑,需要考虑此种改革对货币政策造成的冲击。
导言
第一章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第一节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功能
二、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历史沿革
三、对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功能的传统认识
第二节1998年合并存款准备金账户的实质意义
一、我国设置支付准备金账户的历史原因
二、1998年合并存款准备金账户的实质意义
三、第二存款准备金制度与备付金制度的差异
第三节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具体规定的探讨
一、我国部分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缴存制度的变化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中对非银行机构存款的规定
三、我国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的分析
四、动用存款准备金保支付问题
第四节对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的简要分析
一、19841999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及其效果
二、2003年以来我国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及其效果
三、2003年以来我国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及其效果分析
四、外汇存款准备金缴存制度的实施效果
本章小结
第二章公开市场业务
第一节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概述
一、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
二、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方式
三、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招标方式
第二节我国通货紧缩时期的公开市场业务
一、1998年5月至1999年:以投放流动性为目标
二、2000年:对冲向资产管理公司再贷款带来的流动性增加
三、2001年:注入流动性以抑制通货紧缩
四、2002年:全面对冲外汇占款投放的流动性
第三节我国通货膨胀压力不断扩大背景下的公开市场业务
一、2003年的公开市场业务
二、2004年的公开市场业务
三、2005年的公开市场业务
四、2006年的公开市场业务
五、2007年的公开市场业务
……
第三章中央银行票据
第四章再贴现和再贷款
第五章邮政储蓄、政策性金融与货币政策
第六章政府贷款与流动性管理
第七章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研究
第八章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制度背景
结束语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特征总结
附录货币当局与中央银行的辨析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研究》根据我国不同时期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化,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全景式的回顾和剖析,通过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和货币政策框架进行分析,探讨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效果及其深层次原因,并提出改革的方向和政策建议。【作者简介】 汪洋,1972年出生,江西省南昌人。2004年毕业于上海财经犬学,获金融学博士学位。现为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经济学(季刊)》等刊物的匿名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货币理论与政策。2004年以来在《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国际经济评论》和《国际金融研究》等国内主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部分文章为《人大复印资科》和《国研网》转载;翻译出版《货币联盟经济学》一书。代表作主要有:“中国的资本流动:19822002”,《管理世界》2004年第7期;“再论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冲突”,《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第1期;“铸币税:基于不同视角的分析”,《经济学(季刊)》2005年第3期。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4948496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3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3000 |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研究是中国金融出版社于2008.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822.0 的主题关于 货币政策-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