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记

太湖记

陶文瑜, 著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3.0

书籍简介:

本书为散文集,作者以太湖和苏州的日常生活为依托,以自己的亲生经历和感受为出发点,将山清水秀的太湖与太湖边上的苏州以非常生活化的景象呈现于读者。

书籍目录:

辑一

苏州的逢年过节

正月里来

初一初二

接路头

闹元宵

看那花儿

简明桃花词典

清明

四月十四日

立夏的背影

伍子胥和端午龙舟

梅雨时节

七夕

踏秋

八月半

重阳

跑道上的秋天

腊八粥

冬至

大寒这一天

辑二

有线广播

对调

调房

小学

小学中学

蒋小王

敌人

1+1

老朱

防震棚

加工资

春联的春,春联的联

到有水的地方看潮

蛐蛐蛐蛐

秋天的拳击

辑三

拙政园

留园

环秀山庄

耦园

退思园

狮子林

沧浪亭

艺圃

网师园

十竹雅集

故宫里水乡

宋季丁华人德许风康

打开画

风吹老虎老虎动

夏回刘越王绪斌

沈氏笔庄

辑四

几样点心

拉拉扯扯

刀鱼时代

园林里喝茶

江湖吃客当评委

鲫鱼吃法大全

南瓜记

炒素

三不吃

可以吃的金庸小说

汤包

红烧肉

赛蟹粉

藏书羊肉

肠肺汤闲话

冬天了,掀起吃莱饭的新高潮

辑五

住下来

从早到晚

小岛

香雪海看梅花

西山看梅花

茶花

十二个月

古村落

王鏊故居

雕花楼

渔米

紫金庵

太湖蟹

木渎

光福

太湖石

苏州的“文瑜门”毕飞宇

前言

2005年春天,我为电视专题片《烟波太湖》撰写解说词,这是一次采茶式的写作,就好比太湖是一棵茶树,而我要做的工作是采下几片青翠的叶子来,炒成茶叶。专题片总共是八集,就是分八个方面,以一种相对抒情而干净的笔墨,写下来一些句子。比如第一集《从前以来》是这样写的:这是最经典的江南和最纯粹的自然了,历史和文化以日常生活的姿态,生生不息地流传,山水和花果以平常人家的本色,熠熠生辉地灿烂。

每一个清早,是太湖上的一个码头,每一个黄昏,是太湖上的另一个码头,最初升起的太阳顺流而下,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了。当我们转过头来,打量太湖,四季枝头,依旧硕果累累,而潮来潮去,竟已经是数千年的光阴了。

假如太湖是一种别致的生命,生生不息的流水,就是年轮。

考古工作者说,太湖曾经是东海的一部分,这是六七千年之前的事情了,六七千年之前的一个清早或者黄昏,东海中的太湖是义无反顾的脱缰而去,还是身不由己的依依惜别,我们已经说不清楚了,我们能够说清楚的,就是那一派烟波浩淼的奔流,依旧是大海的姿态,他们把一路走来的经历,记在太湖石上,他们衣袂飘飘地立在风里,这时候,岁月,就是一艘没有码头的老船了。

河对岸的古人,是河对岸的晓风残月。

仿佛就是一页书的正面和反面,遥远年代的历史,似乎这样轻轻一翻,就到了今天。今天,我们遥望从前,看到的是古人遥远的背影,在湖光山色中忽隐忽现。

最初的开始,应该就是一片刻着图案的碎瓦了,这是一片不规则的残块,平整的一面留下了拍击的印痕,和一点儿苇草的图案。考古学者说,苇草是我们的先人在制作土坯时,不小心沾上去的,但我们心里更相信这是我们先人忽发奇想的有意为之。当烧成褐红色的土坯再一次展现在我们的先人面前时,他不由自主地觉得这一枝苇草真美啊,同时,一个有关家的想法在心底里渐渐清晰了起来,这是在太湖之滨,在距离现在几千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先人风雨兼程,竟是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开始。

三山岛是生在太湖中的一个小岛,差不多是二十年前吧,耕种的村里人,就在自己脚下的田地里,翻出上万件旧石器,这是旧石器时代的家当,旧石器时代就是一家搬走的人家,他们的旧居,就是我们追根穷源的线索。

这一颗几千年前的稻谷,如果种进泥土里,依旧会有一个收获的秋天吧。或许就是飞鸟从或远或近的山上衔来一粒种子,最初的耕种在风雨中一唱三叹。

这一片几千年前的葛布,如果织成衣服,依旧是最动人的时装吧。就在我们的古人,脱下身上的树叶,穿起最初的纺织,季节里的容颜,仿佛不老的传说。

辽阔的太湖和太湖边用树叶遮掩着身体的广大人民,他们抬头仰望天空,天上是斗转星移,他们低头摆弄土地,地上是一年四季。

因此渔米之乡和衣被天下,应该是太湖矢志不移的性格和品德了。因此太湖其实就是我们自古以来的家园了。

地方志上说:“政和而和,中原云扰,乘舆南播,达人志士入山唯恐不深,于是乎,荒洲僻岛多为名流栖托之地。”这是南宋时候的事情了,南宋初年,北方士族纷纷南迂。

他们顺流而下或者逆流而上,他们在逃避,逃避天灾和人祸,他们也在寻找,寻找梦中的归宿。然后,他们在太湖里面的岛屿上,建立起一个又一个村落,这一个又一个的村落,仿佛生长在太湖上的鸟巢,达人志士不是徙迁,是一次美丽的回归,假如没有太湖,他们举目无亲。

安家落户的士族避世自安,在他们的观念中,主张经商重于仕进,到了明清时期,洞庭商人集团崛起,大批商人也应运而生。因为他们意气风发的样子,当时的社会称他们是“钻天洞庭”。

最初的时候,他们离开家乡东奔西走或者南来北往,他们走在离家的路上或者回家的路上,他们大富大贵或者小商小贩,他们经历不同的人生,感受一样的颠簸。

现在,他们渐行渐远,他们如一片树叶,飘落枝头,而大树还在,也就是说一个时代一个时代,如太湖上的过客来了又去,但太湖还在。

太湖是达官贵人衣锦还乡的故居,走遍天下的风光,因为最初的朴素而叫人怦然心动。太湖是穷困潦倒、倦鸟归巢的老宅,浪迹天涯的漂泊,因为最后的依恋而叫人热泪盈眶。

假如太湖是一种别致的生命,生生不息的流水,就是年轮。

完成了《烟波太湖》的写作之后,再回过头来想起那些在太湖上行走的日子,有关太湖这个话题,反而有了很多的感触。

我的父亲原来住在仓街,母亲住在和仓街相隔不远的大儒巷。母亲是当时大儒巷里的美人,父亲成功地和她喜结连理,说明也有一定的过人之处吧。

父亲和母亲结婚以后,单独搬到西花桥巷去住,他们在那里生下了我,然后交给仓街的祖父祖母带领。到我上小学的时候,再回西花桥巷,并在那儿长大成人,直到结婚。结婚以后,我就搬到桃花桥弄去住了。

从仓街到桃花桥弄,散步着走,半个小时的时间,而这几乎就是苏州旧城东西走向的全部距离了。所以苏州旧城区的方圆不大,在这样相对不大的格局内,点缀着百余座大大小小的园林,这些大大小小的园林,在外地人眼里,是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在苏州人看来,跟自己家的后院似的。苏州人和园林都生在苏州,这是一种约定俗成,是一种日常生活。

回过头来说太湖,太湖也是吧。

再打一个比方,一个楚楚动人的女子,在你眼里,就是心仪的对象,你希望成为她的恋人,如果觉得太可望不可及了,你还是在心里面一遍一遍地呵护着,而且是一点情绪都没有的。别人要当着你的面对她说三道四,你会认真起来,甚至会翻脸,别人要在背后说,你知道了也会很难过。

而这个楚楚动人的女子对我们来说,却是另外一种态度,我们甚至都无所谓她的好看难看,好像她的美丽大方和朴素善良都是该着的,为什么呢,因为她是我们的家人,是我们的母亲或者女儿。

这样的一种状态,和苏州人对待太湖的态度有点仿佛。

换一个地方,这么好山好水的风光,是名胜和景点,在苏州就成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一方水土,这也是一种约定俗成,是一种日常生活,也正因为太湖与苏州这样的关系,所以你要话说苏州可以从太湖开头,你要话说太湖也可以从苏州说起。

比如刚才,朋友约我去饭店吃午饭,饭桌上好几道菜,银杏板栗呀,河虾白鱼呀,莼菜汤呀,这一些全是太湖特产。我们也不是专门为了吃太湖特产而去饭店的,饭店也不是专门为了我们而准备了这些饭莱的,我们如果去另一家饭店,七七八八差不多也就这几道菜吧。

比如现在,我坐在书房里写作,泡上一杯碧螺春,我们从碧螺春说开去,也是一个青山绿水的太湖。有时候碧螺春喝完了,泡一杯炒青,这个炒青,也是长在采碧螺春的那株茶树上的。

昨天呢,昨天的现在这个时候,我刚好去太湖边的香雪海看梅花了,前天呢,前天好像和太湖无关,这也很正常,就像是自己的家人,你也不是一天到晚老泡在一起的呀。

这是一个开场白,这个开场白说明太湖其实是日常生活的太湖,太湖上的风月,也是日常生活化的风月。另一点,太湖与苏州是一个整体,我要是将苏州写出个七七八八,太湖基本上也跃然纸上了,反过来我写明白太湖,湖边上的苏州,几乎也呈现出来了。

内容摘要:

  这是最经典的江南和最纯粹的自然了,历史和文化以日常生活的姿态,生生不息地流传,山水和花果以平常人家的底色,熠熠生辉地灿烂。……假如太湖是一种别致的生命,生生不息的流水,就是年轮。  “每一个清早,是太湖上的一个码头,每一个黄昏,是太湖上的另一个码头,最初升起的太阳顺流而下,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了。当我们转过头来,打量太湖,四季枝头,依旧硕果累累,而潮来潮去,竟已经是数千年的光阴了。……”作者以太湖和苏州的日常生活为依托,以自己的亲生经历和感受为出发点,将山清水秀的太湖与太湖边上的苏州以非常生活化的景象呈现于读者。【作者简介】  陶文瑜,作家,1963年生,现居苏州。著有诗集《木马骑手》、《练习一》,散文集《江南》、《纸上的园林》、《茶馆》、《烟波江南》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太湖记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7066026
如需购买下载《太湖记》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远东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3.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太湖记是上海远东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7 的主题关于 散文-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