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重构

乡村重构

冯健,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年代:2012

定价:35.0

书籍简介:

本书作者从1997年开始从事乡村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小城镇和乡村城镇化),陆续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工作,发表相关论文。本书是作者在这方面研究的集成。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三、相关概念

第二章 反思乡村:发展历程及其评判

第一节 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与模式

一、中国的城镇化道路

二、中国城镇化模式:三大模式及其新发展

三、小结

第二节 对小城镇发展与规划的思辨

一、规模与发展的关系

二、规划的首要着眼点

三、规划的个性与共性

四、规划目标与城乡一体化

第三节 对传统乡村发展观的评判

一、割裂的城乡发展观

二、不可持续的产业发展观

三、不科学的政绩观

四、滞后的规划观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与乡村发展

第五节 本章总结

第三章 发展动力:乡村重构的基础

第一节 乡村发展的传统产业机制

一、工业兴村与工业兴镇:乡村社区的工业化

二、乡村旅游:方兴未艾的乡村朝阳产业

三、文化与乡村社区变迁:文化产业的拉动作用

四、以市场促发展:市场贸易的带动作用

第二节 新产业机制:产业集群与乡村发展

一、产业集群:一种新的发展机制

二、产业集群与乡村城镇化发展

三、产业集群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四、产业集群与小城镇发展

五、小结

第三节 乡村发展的区域机制及规划对策

一、引言

二、乡村发展的区域机制及规划应对

三、启示与讨论

第四节 本章总结

第四章 发展模式:乡村重构的道路与经验

第一节 农业专业化生产:特征、症结与对策

一、农业专业化生产发展背景

二、农业的专业化、产业化与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分析思路与调查地区

四、农业专业化生产类型与特征

五、农业专业化生产问题和症结分析

六、对策建议及应对措施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济发达地区乡村发展模式

一、农业产业化模式的特点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不同模式

三、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利益分配和运行机制

四、小结

第三节 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发展模式

一、研究思路与调查地区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县城为主导的县域发展模式

三、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乡村发展模式

四、新时期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发展战略与政策措施

五、小结与讨论

第四节 庐江模式:人口流出区低收入高消费现象的地理学解释

一、引言

二、实证研究地区

三、人口与经济发展特征

四、庐江现象:低收入和高消费并存的经济学悖论

五、庐江模式的地理学解释

六、庐江模式的理论意义

七、小结

第五节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回归工程”发展模式

一、引言

二、“回归工程”的概念

三、“回归工程”发展模式的特征

四、“回归工程”产生的原因

五、通城县“回归工程”实例分析

六、“回归工程”的理论意义

七、小结

第六节 多层次城镇化:新时期城乡发展分析的综合视角

一、多层次城镇化:一种综合分析的视角

二、实证研究地区与基本判断

三、多层次城镇化的发展特征及其动力

四、多层次城镇化模式

五、小结

第七节 小城镇与现代乡村社区变迁

一、研究思路与实证地区

二、区域小城镇发展历程与特点回顾

三、小城镇发展与现代乡村社区变迁

四、现代小城镇建设与乡村社区发展展望

第八节 本章总结

第五章 空间规划:乡村形态与景观重构

第一节 大型集镇规划与空间重构

一、研究思路与研究样本

二、大型集镇发展特征及空间规划思路应对

三、大型集镇空间规划与景观结构模式

四、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中小型集镇规划与空间重构

一、研究思路与研究样本

二、中小型集镇发展特征及规划思路应对

三、中小型集镇空间规划与空间形态重构

四、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水乡圩区集镇规划与空间重构

一、研究思路与研究样本

二、圩区农村聚落特征和社会经济传统分析

三、圩区集镇规划编制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四、圩区集镇空间规划与景观结构模式

五、小结与讨论

第四节 村庄规划与乡村重构

一、村庄规划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的村庄规划若干问题

三、小结

第五节 本章总结

第六章 制度创新:乡村重构的政策保障

第一节 户籍制度创新与乡村重构

一、传统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形成

二、改革开放后城乡户籍制度重构

三、各种城乡户籍政策及其发展的最新动态

四、户籍制度创新与乡村重构

第二节 土地制度创新与乡村重构

一、中国农村土地制度重构

二、土地制度变革与中国乡村重构

三、新时期中国农村土地制度面临的问题

四、乡村重构进程中土地制度创新展望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创新与乡村重构

一、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重构

二、社会保障制度创新与中国乡村重构

三、乡村重构进程中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展望

第四节 本章总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缅怀我国乡村地理的先行者先师金其铭教授(代后记)

致谢

内容摘要:

作者冯健既传承了我国乡村地理先行者金其铭先生衣钵,又得城市地理学家周一星先生点拨。同时,作者勤学外语,吸收国际先进理念。通观全书,着力探索乡村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发展模式及其内在联系,从制度中寻找乡村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演变的深层次原因。从全方位把握乡村重构的机理,将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这是《乡村重构(模式与创新)》的特点,是《乡村重构》的贡献。当前,“三农”问题和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成为国家、社会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冯健所著的《乡村重构(模式与创新)》的研究思路是从集镇和乡村发展规划的角度研究中国乡村城镇化发展模式、乡村重构特征和乡村制度创新过程。 《乡村重构(模式与创新)》在辨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中国乡村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和评价,总结了乡村重构的动力基础,继而集中探讨了基于乡村重构道路与经验的乡村发展模式、基于空间规划的乡村形态与景观重构以及包括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在内的乡村制度创新和政策保障。 本书可供地理、社会、经济和城乡规划领域的科研人员以及农业、发展改革和规划建设部门的实际工作者参考阅读。【作者简介】冯健(1975— ),江苏沛县人,理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理事,《人文地理》杂志编委。出版著作《城乡划分与监测》、《开发区产业配套研究》、《城市社会的空间视角》、《转型期中国城市内部空间重构》等10部。在Environmentand Plannjng B、Urban Geography、Regional Studies、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jcs、《地理学报》、《城市规划》等中英文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以及各种省市级规划研究项目30项。获第10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乡村重构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100089753
如需购买下载《乡村重构》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商务印书馆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乡村重构是商务印书馆于20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299.2 的主题关于 城乡建设-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