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58.0
学术的命运永远系乎国运,而国运深深关联到时势。在因应外部世界的冲击的过程中,思想知识界相继出现过“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西学中源”、“中体西用”“全盘西化”等等方略,保守的心态夹杂着开放的意愿,为证明自我的“寻求富强”的努力伴随着自我迷失的深沉困惑,“向西方寻找真理”的热诚交织着抵御外侮的志气,从物质到精神,从制度到心理,近代中国的更生之变,是异常复杂的。“古今中外”之间的紧张与汇合,是中国近代学术的最为鲜明的特色。本书围绕康有为、章太炎、胡适与钱穆的思考,就中国近代的经史之学做了极为精致的梳理,极具学术价值。
自序第一章:经降史升: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来龙去脉第一节: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本源与意蕴引 言一、“文史校雠”之学的开拓与“六经皆史”说的发轫二、“六经皆史”说的基本内涵三、章氏“六经皆史”说的时代意义第二节:经典的没落与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提升一、“六经皆史也”:在《文史通义》位列首句之迷案二、“六经皆史”说的传延:章氏的影响与新时代意识建构之间的互动三、“六经皆史”说的折变与经典权威地位之失落第二章:“今古文辨义”:康有为、章太炎的经学之争与现代人文学术第一节:《教学通义》与康有为的早期经学路向及其转向——兼及康有为与廖平的学术纠葛一、 周公?刘歆?古文经二、 孔子与《春秋》三、 礼学中的今古学之辨四、 从“记诵之学”起脚,到“以经营天下为志”。五、《教学通义》的弃去与康有为的今文经学立场的确立第二节:从援今文义说古文经到铸古文经学为史学——对章太炎早期经学思想发展轨迹的探讨一、 章太炎早年的经学立场二、《訄书》初刻本所体现的经学思想——章太炎对康有为今文经说的迎与拒三、《訄书》重订本的经学思想之大变四、结 语第三节:康有为、章太炎经学今古文之争的“知识转型”第三章:经、子易位:“诸子不出于王官论”及其效应引 言一、“九流出于王官说”说与胡适批驳此说的意义二、“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建立——有关的根据、要素、过程三、示范作用——“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影响第四章:“汉宋之争”再起?——梁启超、胡适、钱穆之间的“戴震”公案第一节:试从“科玄论战”看梁启超、胡适有关“戴震”研究之异同离合一、频频著文二、梁、胡心目中的戴震三、从“科玄论战”看梁启超、胡适对戴震的同尊异由第二节:钱穆的重明“宋学”及其对胡适、梁启超之“戴震”研究的批评一、梁启超、胡适对戴学的推崇与宣扬的一致指向:“反理学”二、钱穆对胡适、梁启超之尊“戴”论的辩驳三、围绕戴震研究的学术观和文化观之争第五章:经学的史学化:《刘向歆父子年谱》如何结束经学争议一、引言二、《刘向歆父子年谱》的学术背景三、《刘向歆父子年谱》的学术贡献四、《刘向歆父子年谱》的初始反响五、《刘向歆父子年谱》与经学的史学化六、余论第六章:“国史”创制一例:《国史大纲》“重明中华史学”的新努力一、造作新通史——时代的需要与时代的限制二、“新史学”的内涵三、从以《国史大纲》为中心的“新史学”来看二十世纪中国史学中的钱穆学派本书结论 :历史的教训征引文献后记
经史之学乃中国学问之命脉 作者立足根本 厚积薄发 为国学招魂《中国学术的近代命运》以经史之学为中心,通过关键论题、关键人物、关键著作的有机结合,从富于个性的视角探讨西力东侵、西学东渐背景下中国近代学术变迁之大势:经学史学之更替、子学之凌驾经学、“汉宋之争”之折变、“国史”创制之新局诸端,选题新颖、论证严密、脉络分明,为近年来难得之佳作。其意义,一言以蔽之,为重建中国学术之学统,提供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教训。【作者简介】刘巍,浙江省嵊泗县人,先后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清华大学历史系,师从钱逊教授、彭林教授。1998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为该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学术思想史。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多次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优秀成果一等奖、青年优秀论文奖。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国学术的近代命运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 | ||
9787303161140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学术的近代命运》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5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中国学术的近代命运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3.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25 的主题关于 学术思想-思想史-中国-近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