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0.0
本书通过分析国外有关群体诉讼的现状与法律,结合本国实际研究在我国进行群体诉讼的可行性与具体操作。
上篇总论
第一章群体纠纷与社会
第一节群体纠纷
一、群体纠纷的界定
二、群体纠纷的特征
三、关于几个概念和本文的研究范围
第二节群体纠纷的功能
一、纠纷的功能
二、群体纠纷的功能
第二章群体诉讼
第一节群体诉讼概述
一、群体诉讼
二、群体诉讼方式创设的必要性:传统诉讼方式的局限
第二节群体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与功能
一、群体纠纷一次性救济的理论基础
二、群体诉讼制度的价值与功能
第三章国外群体诉讼制度比较研究
第一节美国
一、集团诉讼
二、其他群体纠纷诉讼方式
第二节英国
一、代表人诉讼
二、集体诉讼
三、其他群体纠纷诉讼形式
四、对英国群体纠纷诉讼体系的评价
第三节巴西
一、集合诉讼的立法与司法实践
二、启示
第四节德国
一、团体诉讼
二、团体诉讼与其他群体诉讼方式的比较
第五节日本
一、选定当事人制度
二、日本群体纠纷诉讼机制的发展方向
第六节各国群体诉讼制度的比较
一、各国群体诉讼制度设置的共性
二、各国群体诉讼制度设置的区别
下篇我国的群体纠纷与群体诉讼
第四章转型中国的群体纠纷
第一节转型中国群体纠纷的概况
一、群体纠纷的主要类型
二、群体纠纷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转型中国群体纠纷的成因分析
一、群体纠纷频发的直接原因:改革中利益过度分化和部分群体利益受损
二、群体纠纷频发的深层次根源之一: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及其转变与群体纠纷
三、群体纠纷频发的深层次根源之二:社会组织结构变迁与群体纠纷
四、对一个具体领域的分析资本市场
第五章我国群体诉讼的立法与实践
第一节代表人诉讼制度概述
一、代表人诉讼制度概况
二、代表人诉讼的特征与功能
第二节群体纠纷的解决与代表人诉讼制度的适用
一、法院针对群体纠纷的司法政策和处理方式
二、法院针对群体纠纷的司法政策和处理方式的原因分析
三、对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检讨和反思
第三节公益诉讼的实践与团体诉讼的雏形
一、检察机关、公民个人公益诉讼的实践探索
二、团体诉讼的雏形
第六章构建多元的群体诉讼制度
第一节重塑我国群体诉讼制度的前提和路径
一、群体诉讼制度构建和有效运作的前提诉讼机能的扩张
二、重塑群体诉讼制度的路径私益诉讼和公益诉讼的划分
第二节在代表人诉讼和集团诉讼之间的抉择
一、对私益型群体纠纷进行集合性处理的两种方式
二、在代表人诉讼和集团诉讼之问的抉择
第三节保护公共利益的群体诉讼制度的构建
一、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迫切性
二、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第四节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改进和完善
一、代表人诉讼的要件
二、代表人诉讼的类型
三、代表人诉讼程序规则设计的相关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书对群体诉讼的研究立足于群体纠纷本身,针对群体纠纷的特征、产生和发展机理等方面探讨制度设计。本书注重综合应用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法律问题。如对“群体纠纷”,作者从社会学、心理学甚至政治学的视角,分析这一类型纠纷的特殊性以及其存在对我国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民众心理、社会变迁可能产生的影响。对于转型期我国群体纠纷的现状和成因,作者应用了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的梳理和考察。 作者综合运用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知识,从更开阔、更务实的视野,系统研究了群体纠纷与群体诉讼制度,比较分析了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群体诉讼制度,并从我国的历史和现实国情出发,在考察了我国群体诉讼制度的设计机理与初衷,观察了其实际运作情况之后,对我国群体诉讼制度的构建与改良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作者简介】 薛永慧,女,1977年4月生,宁夏固原人。1999年获中央财经大学法学学士学位。2002年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至今。2006年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曾在《政法论坛》等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数篇,参加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主持校级社科规划项目一项。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群体纠纷与群体诉讼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民商法学专题研究书系 | ||
9787802474864 《群体纠纷与群体诉讼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47 | 印数 | 1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