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46.0
滇藏茶马古道,作为唐宋以来即形成的民间贸易通道,是联系汉、藏、傣、拉祜、哈尼、纳西、白、彝、傈僳等民族的纽带,它见证和反映了因古道而起、而兴或衰的西南边疆民族间的历史交往和彼此联系,并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凝聚和形成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存,是今天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和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然而,古道这项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具有独特文化意义的线状遗产却正遭受着自然和人为的种种破坏,导致古道四分五裂、残缺不全,无法展示和表述其遗产文化的多样性,亟待加以整体保护。
前言
第一章 追述滇藏茶马古道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不同历史时期滇藏茶马古道上的经济交往
一 滇藏茶马古道的起源
二 唐代是滇藏茶马古道的起步时期
三 宋元是滇藏茶马古道获得小发展的时期
四 明清是滇藏茶马古道迈入兴盛的时期
五 民国是滇藏茶马古道异常活跃的时期
第二节 历史上滇藏茶马古道上的文化交融
一 滇藏茶马古道族际文化交融的历程
二 滇藏茶马古道族际文化交融的具体现象
三 滇藏茶马古道族际文化交融的特点
四 滇藏茶马古道族际文化交融途径分析
第三节 滇藏茶马古道构建文化遗产廊道的可行性与必然性
一 滇藏茶马古道的文化内涵
二 滇藏茶马古道构建文化遗产廊道的必然性表现
三 滇藏茶马古道构建文化遗产廊道的可行性分析
第二章 文化遗产廊道保护的理论框架
第一节 认识遗产廊道
一 遗产区域保护思想的内涵及表现
二 遗产廊道与遗产区域、文化线路的比较
三 遗产廊道保护规划的重点问题
四 遗产廊道保护规划基础理论
第二节 我国现行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概述
一 文化遗产体系中的基本概念
二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及保护层次
第三节 文化遗产廊道保护的理论框架
一 文化遗产廊道的概念
二 文化遗产廊道保护对象的层次分析
三 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的基本思路
第三章 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构成要素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构成要素的判别
一 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的主题
二 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构成要素的限定
三 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构成要素的类型
第二节 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构成要素调查与整理
一 调查与整理的相关规定
二 调查整理结果
第三节 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遗产要素构成及空间特征分析
一 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要素构成分析
二 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遗产要素
……
第四章 遗产廊道视阈中滇藏茶马古道的价值再认
第五章 构建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示范区
第六章 构建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示范区对策探讨
参考文献
附录1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调查结果
附录2 普洱市调查结果
附录3 大理白族自治州调查结果
附录4 丽江市调查结果
附录5 迪庆藏族自治州调查结果
附录6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调查结果
附录7 西藏昌都地区调查结果
附录8 拉萨市调查结果
后记
滇藏茶马古道,作为唐宋以来即形成的民间贸易通道,是联系汉、藏、傣、拉祜、哈尼、纳西、白、彝、傈僳等民族的纽带,它见证和反映了因古道而起、而兴或衰的西南边疆民族间的历史交往和联系,并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凝聚和形成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存,是今天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和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然而,古道这项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具有独特文化意义的线形遗产却正遭受着自然和人为的种种破坏,导致古道四分五裂、残缺不全,无法展示和表述英文化的多样性,亟待加以整体保护。同时,以遗产区域化保护为核心的世界遗产保护新思想——“文化遗产廊道”为茶马古道摆脱重重保护危机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构建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成为我国滇藏等西南省区不容忽视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战略性文化工程。因此,《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视野下的考察》以“运用文化遗产廊道理念和方法对滇藏茶马古道这一跨区域大型线状文化遗产进行整体保护”为中心,整理了在“面”状或“线”状层面上古道所集聚与展示的遗产要素,基于对其遗产整体价值的认识,进一步探讨了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的内部格局、保护层次、保护项目和推进此文化遗产廊道顺利构建的保障措施,以期为我国诸多大型线形遗产保护提供经验借鉴。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滇藏茶马古道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6112618 如需购买下载《滇藏茶马古道》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6.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滇藏茶马古道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2.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928.6 的主题关于 古道-研究-西南地区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