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35.0
本书从意识形态理论出发,结合文学、文化、哲学、经济和科普领域的大量翻译例证,研究意识形态对于翻译诗学的影响和相互作用,探讨翻译文本在生成、制作、流通和接受的过程中的诗学建构策略、动因和操纵因素,展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揭示翻译在文学、社会和文化的演进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序前言第一章 意识形态与隐形的翻译诗学 一、隐形 理据 二、在隐形之后 三、隐形之再思第二章 意识形态的多样性与诗学的改写 一、翻译改写中的诗学变脸及其操纵 二、经典翻译诗学的历史作用 三、诗学改写的意义与价值第三章 审美意识形态与翻译的诗学“间离” 一、什么是间离? 二、风格的间离 三、词汇的间离 四、句子结构的间离 五、叙事方式的间离 六、修辞方式的间离第四章 个体意识形态与现当代诗学的传译 一、对诗学差异的向往 二、独特的翻译诗学观 三、赞助、研究与情感 四、语言诗学文化能力第五章 文化意识形态与译者的诗学策略 一、《论语》及其译本简介 二、以耶释儒:传教士的文化哲学 三、意象析字:儒家文化的审美诠释 四、以西释中:辜鸿铭的文化情节 五、通俗编译: 语堂的文化世界 六、以中释中:斯林格兰德的中国味第六章 政治意识形态与翻译诗学的构建 一、关于话语场域 二、文化资本与运行策略 三、翻译诗学与文化资本的积累第七章 意识形态“前结构”与诗学的误读 一、“前结构”与误读 二、《中国传奇》之误读 三、误读之文化价值第八章 经济意识形态与商标的翻译诗学 一、商标 译的意义 二、商标的翻译方法和诗学风格 三、商标英译时应注意的问题第九章 媒介意识形态与翻译诗学的嬗变 一、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 二、翻译理论与诗学模式的转变 三、语言-文化-图像:翻译的转向第十章 后现代意识形态与对话的翻译诗学 一、汉译《第五项奇迹》的诗学规范 二、交互主体性vs.主体性 三、翻译的交互主体性之哲学渊源 四、后现代对话诗学构建之必然性参考文献作者简介
诗学的形式、意义、产生、消亡和再生,对于翻译实践至关重要,也是翻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前沿课题。《翻译诗学与意识形态》所关注的重点,正是诗学在翻译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译者的策略、主要操纵因素,以及它们对于文学、社会、文化传播和文化构建的意义。杨柳教授的研究成果确实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创新意义,对于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简介】 杨柳,南京大学教授、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后,1999—2000年留学美国奥本大学,现任教于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系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科技翻译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翻译协会理事、新世纪湖南省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百人工程”专家。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和其他科研课题10项,在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译文40多篇,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等12部,20次荣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教学成果奖和其他奖项。主要研究领域:翻 学、美学、中国学、文化学、比较文学、教育学。代表作包括:《林语堂翻译研究——审美现代性透视》、《20世纪西方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接受史》等。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翻译诗学与意识形态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030297730 如需购买下载《翻译诗学与意识形态》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160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