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4
定价:
本书弘扬艺术的人文精神,讨论了艺术学科的界定、规范、历史等重要问题。
导 论 艺术的基本问题第1章 古老的艺术与年轻的艺术学 ○ “认识你自己”:从艺术术语的困惑说起 ○ 艺术:从历史的方向看 ○ 艺术是如何成为艺术的 ○ 艺术学前史:一个简略的回顾 ○ 艺术学学科:对象、方法与体系第2章 在贫乏的年代,艺术何为 ○ “自由自觉的劳动”: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生产 ○ 审美与自我实现: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需求 ○ 艺术和艺术学:人文学科与人文价值 ○ 艺术:永恒的人类精神家园第3章 世界:作为艺术的本源 ○“大乐与天地同和”:世界作为艺术的本源 ○ 艺术创构的二元:抽象与移情
导 论 艺术的基本问题第1章 古老的艺术与年轻的艺术学 ○ “认识你自己”:从艺术术语的困惑说起 ○ 艺术:从历史的方向看 ○ 艺术是如何成为艺术的 ○ 艺术学前史:一个简略的回顾 ○ 艺术学学科:对象、方法与体系第2章 在贫乏的年代,艺术何为 ○ “自由自觉的劳动”: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生产 ○ 审美与自我实现: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需求 ○ 艺术和艺术学:人文学科与人文价值 ○ 艺术:永恒的人类精神家园第3章 世界:作为艺术的本源 ○“大乐与天地同和”:世界作为艺术的本源 ○ 艺术创构的二元:抽象与移情 ○ “镜”与“灯”的对立统一:表现与再现 ○ 中西艺术实践:典型与意境 ○ 超越表现/再现、典型/意境第4章 艺术家主体:走向自由的创造 ○ “人心之通天”:主体与客体的遇合 ○ “人化的自然”: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 ○ “手中之竹”:艺术家与语言的搏斗 ○ “秘响旁通”:艺术创造过程中的对话与潜对话第5章 艺术作品本体:形式与结构 ○ 艺术品:何时?何地?何人? ○ 艺术品对物的超越:物-器具-艺术品 ○ 艺术作品形式研究的回顾 ○ 艺术作品的层次与结构第6章 艺术欣赏与接受的奥秘 ○ 视界转换:走向接受之维 ○ “第二次创造”与“净化”:艺术接受的意义 ○ 共鸣或“视界融合”:艺术接受中的对话与潜对话 ○ “艺术必有意义”:惯例、程式、前理解与先结构 ○ “空故纳万象”:艺术接受的态度与层次第7章 面对艺术新现象与新难题 ○ “米涅瓦”的预言:黑格尔与“艺术死亡”的难题 ○ 现代艺术实践对艺术理论的全面挑战 ○ 未完的结语:开放的艺术体系,永恒的艺术意蕴主要参考书目建议阅读艺术入门书目修订版后记
这是一本有特色、有新意,并非常适合于初学艺术者阅读的艺术入门书。 本书弘扬艺术的人文精神,开掘艺术的人文意蕴,致力于探讨艺术与人互为依存、提升的本体价值和艺术之作为人类精神家园的独特意义。 本书立足于人文精神建设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力图扣问并深入到艺术世界的堂奥,讨论了艺术及艺术学科的界定、规范、历史,艺术的独特功能、价值和人文意义等重要问题,并探究了艺术的本原、艺术创造、艺术传达、艺术的接受与欣赏的种种奥秘和规律。本书还对日新月异的现代艺术实践提出了独到的阐释。 本书语言生动活泼,文风晓畅通脱,举例丰富详实,论述深入浅出,值得一读。
艺术是我们时代的投影和文化的隐喻与象征,它永远能够表现着这个世界,不仅因为艺术栖身于它,也不仅因为艺术承担着世界的需求,更因为艺术是为人而存在的,是与人互为本体的。 ——摘自本书 盖艺之至者,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师天写实而犁然有当于心;师心造境而秩然勿倍于理。莎士比亚尝曰:“人艺足补天工,然人艺即天工也。”圆通妙彻,圣哉言乎!人出于天,故人之补天,即天之假手自补;天之自补,则必人巧能泯;造化之秘与心匠之运,沆瀣融合,无分彼此。 ——钱钟书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艺术为什么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写给大众的人文艺术丛书 | ||
9787300060491 《艺术为什么》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语种 | 简体中文 |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