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5
定价:48.0
目前我国对市场预测性的研究缺乏科学系统化。研究我国市场可预测性,能在关注市场有效性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挖掘市场预测本身所包涵的经济意义。本文基于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主要考察证券市场微观结构对证券市场可预测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人们理解通过改进证券交易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措施可以优化证券市场微观结构,提高我国证券市场运行效率,为我国证券市场交易体系的完善和我国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提供依据。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本书的研究意义
1.3 本书的研究范畴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本书的研究框架
1.6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微观结构理论的文献回顾
2.2 证券市场预测性与定价均衡理论的回顾
2.2.1 证券市场预测性回顾
2.2.2 证券市场定价均衡理论回顾
2.3 交易机制与预测性
2.4 信息成本与预测性
2.5 流动性与预测性
第3章 我国证券市场的微观结构
3.1 我国证券市场的交易机制
3.2 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
3.3 我国证券市场的流动性
第4章 交易机制对我国证券市场预测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基于交易机制的微观结构理论
4.3 交易机制对我国证券市场预测性的实证分析
4.3.1 实证检验模型
4.3.2 设立涨跌停板制度前后影响的实证分析
4.3.3 设立开放式集合竞价前后影响的实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信息成本对我国证券市场预测性的影响
5.1 引言
5.2 模型介绍
5.3 实证部分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流动性对我国证券市场预测性的影响
6.1 引言
6.2 证券市场流动性的度量
6.3 基于流动性的上证指数收益率可预测性实证分析
6.4 基于流动性的深圳综指收益率可预测性实证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相关建议
7.3 本书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附录A 程序清单
参考文献
后记
《证券市场可预测性研究 基于微观结构理论的视角》从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角度出发,选取设立涨跌幅限制和实施开放式集合竞价机制这两个事件,采用两种多元方差比法对交易机制与市场预测性进行实证研究:运用LSB模型对上证指数和万科A的信息成本大小进行度量,然后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它们的每分钟收益率分别进行模拟,进而预测一段时间的收益率,用预测结果与真实收益率进行比较;采用CARCH模型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对价格波动的影响,沿用设置涨跌幅限制前后和实施开放式集合竞价机制前后的A股收益为样本。
《证券市场可预测性研究 基于微观结构理论的视角》主要考察证券市场微观结构对证券市场可预测性的影响,有助于人们理解通过改进证券交易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措施可以优化证券市场微观结构,提高我国证券市场运行效率,为我国证券市场交易体系的完善和我国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提供依据。
《证券市场可预测性研究 基于微观结构理论的视角》基于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主要考察证券市场微观结构对证券市场可预测性的影响。《证券市场可预测性研究 基于微观结构理论的视角》的研究有助于人们理解通过改进证券交易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措施可以优化证券市场微观结构,提高我国证券市场运行效率,为我国证券市场交易体系的完善和我国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提供依据。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证券市场可预测性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2122710 如需购买下载《证券市场可预测性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156 | 印数 | 1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