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王美平, 宋志勇, 著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32.0

书籍简介:

本书依据翔实的日文资料并参考学界的先行研究成果,系统地考察了近代日本政界、军界、知识界以及舆论界对于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日俄战争、辛亥革命、国民革命等给中国历史命运、东亚国际格局乃至世界发展局势等带来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的认识,发现“中国亡国观”是该时期日本对华观的显著特征,并阐述了“中国亡国观”的形成、发展与变动过程,揭示了“中国亡国观”是日本在近代不断推行侵华政策、进而发动十五年战争的认识根源与思想鸦片。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中国亡国观”的雏形--走上侵华之路

一 世界文明中心观的转移与甲午战争的发动

二 日本对华观的全民性逆转

三 “东洋盟主观”的形成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四 “中国亡国观”的雏形

第二章“中国亡国观”的形成--“入欧侵亚”

一 “三国干涉”与“东洋盟主”意识的受挫

二 列强对中国经济权益的竞争与“中国亡国观”

三 对列强瓜分中国的认识与福建省的“不割让”

四 “入欧侵亚”路线的统一

第三章“中国亡国观”的巩固--与列强“共舞”

一 日本政府的义和团观与出兵决策

二 民间的初期认识及其煽战舆论

三 战争过程中的中国观察

四 《辛丑条约》的签订与“中国亡国观”内涵的拓展

第四章“中国亡国观”的升级--“大陆政策”的强化

一 日俄战后民众的自我观与对华观

二 “中国客体观”与“大陆政策”的强化

第五章“中国亡国观”的“应验”--分裂“满蒙”

一 日本政界的辛亥革命观及对策

二 大陆浪人的辛亥革命观

三 知识分子的辛亥革命观

第六章“中国亡国观”的变动--走向十五年战争

一 币原外交背后的北伐观

二 田中外交背后的北伐观

三 “满蒙领有论”与皇姑屯事件

第七章“中国亡国观”的实践--灭亡中国的梦魇

一 对华认识与“九·一八”事变

二 对华认识与东亚“门罗主义”

三 走向侵略战争的对华认识与行动

四 蔑视中国与“七七事变”

五 《支那抗战力调查报告》的中国认识及其影响

六 “大东亚新秩序”的梦魇与中国

后记

内容摘要:

甲午战争直至日本战败(1895-1945年),日本在中国不断深化的民族危机中,蔑视型中国观进一步固化,对于中国掀起的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国民革命等救亡图存运动,日本政界、军界乃至知识界的主流均否定其积极意义,甚至以表象为据反向理解各种革新运动会促使中国更为迅速地走向分裂与崩溃,坚持“中国亡国观”。由于持有此种认识的主体或直接位于决策地位制定政策,或处于决策周边提出议案,或置身于驻华使馆及军事机构提供相关情报,或活跃于言论界主导舆论,故“中国亡国观”通过各种渠道融入日本对华战略及决策的制度框架,并成为支配性观点,导致日本最终发动十五年侵华战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凤凰文库
9787214081568
如需购买下载《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南京出版单位江苏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是江苏人民出版社于2012.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07.8 ,D829.313 的主题关于 汉学-历史-日本-1895~1945 ,对华政策-研究-日本-1895~1945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