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镜头里的日俄战争

洋镜头里的日俄战争

徐广宇, 编译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5.0

书籍简介:

本书源自1905年Underwood & Underwood公司出版的一套99张日俄战争的立体照片,多数照片都有英文的说明,编译者对其进行了整理、翻译。借这些外国摄影师的镜头再现了一百多年前,以中国东北为战场,日俄两个帝国主义争夺在华地盘的那场不义战争的一个侧面,可看到日军在这场战争中的军备装置、官兵士气、战场火拼、日胜俄败等真切的战争场面,令今人反思良多。

书籍目录:

日军围攻旅顺

日军巨炮

战场侧面

俄国战舰

俄军阵地

战争的代价

主要参考文献

编译后记

前言

影像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

人类渴望了解历史。也渴望记录历史。

远古没有文字,人类记录历史,靠一代又一代的口耳相传,这就产生了最初的口述史学。例如各民族的创世记、神话、传说等皆是。这一种史学保存了各民族对自己历史的最初记忆。但它的缺点是明显的。即模糊、含混,没有确切的时间、地点、人物,而且众说不一。

后来,人类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载历史的最佳工具,于是。文字史学云蒸霞涌,蔚为大观,出现了无数的史学著作,人类的历史赖以记录、保存,传之遐迩、久远。迄今为止,文字史学仍然是人类使用最悠久、最普遍、最便捷的一种史学体裁,功莫大焉。但是,这种史学也是有缺点的,这就是缺乏形象性和直观性。例如。讲到孔子、孟子、秦皇、汉武,人们只能通过文字了解他们的言行、品德和事功,但是,却无从真切地看到他们的高矮胖瘦。音容笑貌。虽然,人们可以通过历代流传下来的画像观察其大概,但是,这些画像,并非当时、当地的写实之作,更多的还是出自于后人的想象。唐朝吴道子画的孔子像算是有名的了,但是,吴道子的时代距孔子已远,他绘制的孔子像有多大的真实性很难说。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了,人们发明了摄影术、录音术,不仅可以摄下静止的图像。而且可以录制流动的、连续的画面和声音,于是,史学就多了一种新体裁。这就是影像史学。这种体裁可以弥补文字史学的不足,使人们可以观其形,听其音。得到形象的、直观的感受,让读者仿佛身历其时、其境一般。前些年《老照片》一类的图书大为畅销,其故在此。看来,这一种史学体裁方兴未艾,前程远大。

摆在我面前的是一套一百多年前在国外出版的照片集,原名《日俄战争专辑》,反映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中国东北等地的权益,在我国的领土上所进行的一场肮脏战争。但是。它并未反映战争的全过程,而是选取其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旅顺攻防战作为焦点。旅顺攻防是日俄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海陆鏖战,长达5个多月,日军参战13.6万,死伤6.2万;俄军伤亡2.1万,被俘3.3万。其结果是新兴的日本帝国主义战胜了老大的沙俄帝国主义。这场战争不仅世界瞩目,中国人普遍关心,并且给了中国的革命党人、立宪党人和清朝统治集团以巨大影响。《日俄战争专辑》共收照片98帧,都是英、美和日、俄的随军记者们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现场拍摄的,它们所包含的内容和细节有许多是其他文字史学所无法反映的。今天看来,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那场战争的具体认识,而且同时会带给我们惊心动魄的感受。

本书编者徐广宇先生是位有心人。他不仅收罗到了这套“老照片”,而且为了帮助中国读者阅读,又参考英文说明,查阅大量史料,翻译,并为有些照片补写了解说词。在此之前,他已经编辑并出版过同类著作《1900,美国摄影师的中国照片日记》。我很欣赏徐先生的工作,海内外此类资料尚多,我热切地希望他能在已经开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愿“影像史学”有更大的发展。

2009年8月30日写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后记

第一次看到这组立体照片的时候,笔者仅仅听说过日俄战争,对这场战争的来龙去脉一无所知。笔者觉得这组来自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照片十分珍贵和罕见,而且大部分照片都配有英文说明,因此就有了翻译、整理出来,与读者共享的想法。为此。笔者恶补了许多功课。

这组照片是1905年由美国的LJnderwood&LJnderwood公司发行的《日俄战争专辑》(GetofRusso-JapaneseWar),共98张。在传媒还不发达的一百多年前,在欧美,立体照片是人们了解世界的途径之一。出于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角力,这场战争在欧美被宣传为日本的正义战争,英美两国均派出军事观察团和记者,随日军拍摄了大量战地照片,向国内报道详细战况。本书引用的这个专辑所选择的照片来自不止一名摄影师。除了著名的詹姆斯.利卡尔顿(JamesRicaltorl,1844~1929)等英美摄影师外,还有佚名的沙俄摄影师和日本摄影师。

这场战争的性质,史学界早有定论,是发生在中国领土上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控制权而进行的非正义战争。列宁称日俄战争是标志着帝国主义形成的第三次帝国主义战争。懦弱的清政府不但无力抗击,甚至专门划定区域供两国交战,致沈阳、大连、旅顺一带的无辜百姓生灵涂炭。原编辑者在对照片解说时,站在美国的立场极力偏袒日本,甚至盛赞日本军国主义。本书的解说文字大部分译自原编辑者的说明,代表的是原编辑者的视角和立场,并不代表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日俄战争在1895年结束的中日甲午战争就埋下了伏笔。日本和沙俄对我东北觊觎已久。尽管日本赢得战争,据《马关条约》迫使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但沙俄联合法、德两国通过外交手段使日本同意清政府以三千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进而借1896年的《中俄密约》、1898年的《旅大租地条约》和1900年的庚子国变占领我东北大部。日本通过中国政府赔偿的两亿三千万两白银一夜暴富,大力发展军备,欲重夺中国之东北。英、美等国亦担心沙俄在中国的势力扩张会影响到其在华利益,不但在外交上怂恿日本发动对俄战争,还提供了八亿日元的军费以支持开战。终于,在1904年2月8日,东乡平八郎率领的日本海军舰队用他们惯用的偷袭战术。袭击了停靠在旅顺港的沙俄太平洋分舰队,日俄战争爆发。在整个战争中,旅顺攻围战最为重要也最为惨烈。旅顺港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位置使她成为亚洲最好的军港之一,被称为“东方直布罗陀”。港口三面环山,山上原有清政府为御敌入侵而修建的堡垒和炮台,在沙俄占领后又对这些工事进行了加固和改建;狭窄的出海口易守难攻,而且出海口两侧的黄金山和老虎尾也安置了炮台和堡垒。面对这样“固若金汤”的防守,日本军队在军国主义的感召下,由乃木希典大将率领的第三军对旅顺周边(主要是东北方向)的堡垒炮台发起一波又一波的肉弹式袭击,还从大阪紧急调来18门在当时世界上口径最大(280毫米)的岸防炮助阵,最终拿下旅顺地区的制高点203高地(今尔灵山)。借助高地上的广阔视野,日军用巨炮轰炸了旅顺城及旅顺港内的沙俄舰队,迫使沙俄驻防旅顺的司令施特塞尔中将投降。随后日军又进行了奉天会战和对马海战,最终日俄两国在1905年9月1日签订休战书。1905年9月5日,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斡旋下,日俄两国在美国朴茨茅斯港的五月花号战舰上签署了条约,战争结束。

日俄战争无论在政治还是军事上都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政治上,日本获得了在华的巨大利益,占领了东北大部,巩固了对朝鲜的统治,借俄国在东北留下的一部分铁路。发展成后来的满铁株式会社。大肆从中国掠夺自然资源,为日本三十年后入侵中国做了铺垫,同时也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俄国因军事上的失利而恶化了国内糟糕的政治、经济环境,导致1905年沙俄的第一次资本主义民主革命,加之后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利。最终爆发了1917年的十月革命,沙皇被推翻,苏联成立;英国虽然在这场战争中只是背后的推手,但是他对日本的一再支持、怂恿和退让,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鼓动日德两国的胶东半岛之争,导致其最后丧失在亚洲的殖民利益;美国作为日俄战争中日本战争贷款的最大债主,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在军事上。主要的几场海战(蔚山海战、对马海战)巩固了战列舰在海战中的核心地位。形成了近代海战的形式;战壕战和肉搏战也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预演;大量新武器得到应用,如马克沁机枪和速射炮,新技术也应用到战争中,比如潜望镜、热气球高空侦察、带电铁丝网等等,这些都在以后的战争中被推广。日俄战争对世界影响很大,对中国影响尤其深。有识之士面对这场卑劣、无耻的战争而对清政府失望之极,加快了国内革命的脚步。最终导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倒台,中华民国建立。战争期间鲁迅先生还在日本学医,他本来打算通过医学增强中国人之体质,然而他看到日本宣传战争的纪录片中,被当作沙俄间谍的中国人将要被砍头,身体健壮但是神情麻木。旁边围着看热闹的中国人,鲁迅先生深受刺激,决心要唤醒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弃医从文,成为一代文学巨匠。他在《呐喊》自序中写道:“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利益集团的博弈。尽管胜利者能获得土地、资源和金钱,但是也必然付出巨大的代价。日俄战争中俄国投入兵力500000人,有115000人阵亡,146519人负伤,80000人被俘;日本投入兵力400000人。有88000人阵亡,173425人负伤。中国人民的生命与财产损失更是无法用数字来统计。在此。十分感谢著名学者杨天石先生,拨冗赐笔为本书写序;感谢福建教育出版社的林冠珍老师,给了我鼓励和帮助;还要感谢张萍小姐,她为本书的编译和整理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因原立体照片是单张卡片式的。零散而无逻辑归类。笔者为编书,对其进行了整理,并据照片的内容编制了简单的目录。每张照片标题的英文为原文实录。解说文字主要以翻译为主。文中所涉及的一些伤亡数据。前后文(或与史实)有些不一致,无从证实。依原文照录。供读者参考。第7、9、10、13、14、39、40、41、44、53、54、55、57、58、59、60、61、62、63、64、76、80、81、85、89、90、91、92、93、95、96图,除标题文字外,原照片无其他文字说明,为了帮助读者阅读,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史料补写了解说词,不足和错误之处还希望方家指正。

内容摘要:

  这是一套一百多年前在国外出版的照片集,原名《日俄战争专辑》,反映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中国东北等地的权益,在我国的领土上所进行的一场肮脏战争。但是,它并未反映战争的全过程,而是选取其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旅顺攻防战作为焦点。旅顺攻防是日俄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海陆鏖战,长达五个多月,日军参战十三万六千人,死伤六万二千人;俄军伤亡二万一千人,被俘三万三千人。其结果是新兴的日本帝国主义战胜了老大的沙俄帝国主义。这场战争不仅世界瞩目,中国人普遍关心,并且给了中国的革命党人、立宪党人和清朝统治集团以巨大影响。《日俄战争专辑》共收照片九十八帧,都是英、美和日、俄的随军记者们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现场拍摄的,它们所包含的内容和细节有许多是其他文字史学所无法反映的。今天看来,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那场战争的具体认识,而且同时会带给我们惊心动魄的感受。  本书源自1905年美国Underwood&Underwood公司出版的一套98张日俄战争的立体照片,多数照片都有英文的说明,编译者对其进行了整理、翻译。借这些外国摄影师的镜头再现了一百多年前,以中国东北为战场,日俄两个帝国主义争夺在华地盘的那场不义战争的一个侧面,可看到日军在这场战争中的军备装置、官兵士气、战场火拼、日胜俄败,中国人民惨遭涂炭等真切的战争场面,令今人反思良多。【作者简介】  徐广宇,1977年出生于古城天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喜爱中国历史及传统文化。现在北京从事艺术品投资行业,业余收集、研究有关中国的老照版,译有《1900,美国摄影师的中国照片日记》一书。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洋镜头里的日俄战争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33452353
如需购买下载《洋镜头里的日俄战争》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福州出版单位福建教育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6装帧平装
页数 226 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洋镜头里的日俄战争是福建教育出版社于2009.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313.430.6 的主题关于 日俄战争(1904~1905)-史料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