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细说孟子

傅佩荣细说孟子

傅佩荣, 著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年代:2009

定价:48.0

书籍简介:

本书通过阐述孟子的儒家理论,让读者理解儒家价值观,并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

书籍目录:

自序

绪论

卷一梁惠王篇上

卷二梁惠王篇下

卷三公孙丑篇上

卷四公孙丑篇下

卷五滕文公篇上

卷六滕文公篇下

卷七离娄篇上

卷八离娄篇下

卷九万章篇上

卷十万章篇下

卷十一告子篇上

卷十二告子篇下

卷十三尽心篇上

卷十四尽心篇下

前言

传统文化以儒家与道家最具主导作用。这两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孔子与孟子,以及老子与庄子。由于代表孔子思想的《论语》,既是学派开山之作,又有简明扼要的特质,以致千古传诵、深入人心。至于《孟子》一书,则相对而言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情况在道家的《老子》与《庄子》二书,亦颇有类似之处。

《孟子》为什么重要?因为孔子曾经感叹:“莫我知也夫!”(《论语.宪问》)如果孔子认为同时代的弟子与朋友未能了解他的思想,那么谁可以了解?孟子可以,而证据就在《孟子》一书里面。既然如此,大家对孟子又不太热衷,这是怎么回事?

司马迁说他每次阅读《孟子》,看到梁惠王问孟子“何以利吾国”,就废书而叹。如果谈利益,天下不可能太平,而这是历史所证明的;但是如果谈仁义,天下就会像孟子所说的成为理想国吗?这一点却从未得到检验的机会,因此我们无法判断孟子的对错。事实上,孟子很希望说服当时的国君。他在一再失败之后,写出作品传诸后世,希望后代的人可以明白他的理想,进而予以实践。但是,即使《孟子》被宋代的朱熹编人《四书》,成为大家熟知的“论孟学庸”之一,其中许多精彩的语句与简单的概念也普遍受到肯定,我们还是要问:谁真正了解孟子?

阅读《孟子》,要有耐心。这种耐心的回馈是非常丰富的。先就语文来说,孟子善于使用比喻,又能创造成语,其中至今依然脍炙人口的有:一暴十寒、缘木求鱼、杯水车薪、迁于乔木、事半功倍、守望相助、绰绰有余、出尔反尔、流连忘返、自暴自弃、反求诸己、手舞足蹈、心悦诚服、独善其身、兼善天下、有为者亦若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等等。

再就历史来说,孟子广泛引述《诗经》(三十五次)与《书经》(二十九次),对古代圣君贤相的事迹津津乐道,可谓取法乎上。舜在他的笔下宛如重获生命,使读者可以亲见其言行,进而心生向往。他自行分类圣人,如伯夷之“清”、柳下惠之“和”、伊尹之“任”,然后是集大成的孔子之“时”。这无疑是他的创见。

对于孔子为何是集大成,理由则是完美的德行加上随机应变的“智慧”。他赞成孔门弟子(如子贡、宰我、有若)对孔子的评价,认为孔子是“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只要想起孟子以“好辩”知名于天下,说过“说大人,则藐之”,甚至对管仲也不屑于多谈,就可以明白他对孔子的认识是如何深刻,而评价又是如何崇高了。

真正画龙点睛之处,则是孟子自成一家之言的人性论。他把孔子的人性观点说清楚了。孔子以“仁”为其一贯之道,肯定仁包含“人之性、人之道、人之成”三个层次,贯穿人的一生。他强调“杀身成仁”,孟子则倡言“舍生取义”,这两者如出一辙而其基本立场则是人性“向善”。以此为基础,才可推而建构经济、教育、社会规范、政治制度方面的合理内容。并且,人生才找得到修养的途径以及由内而发的快乐。

二十多年以来,我每谈儒家,必定揭示人性向善(而非本善)的微言大义,也得到不少批评与指教,但是更多的响应则是告诉我:在明白之后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之后深有心得,因而改善了人生,活得充实而有意义。

我曾在社会上为许多朋友讲解《孟子》,并由好好好文教基金会制成CD发行。后来北京出版界的朋友认为内容值得出版,就将其转录成文字稿,再由我全面修订一次。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的编辑同仁费了许多心思整理初稿,润饰文字,并加上小标题,使全书更为可读,特此致谢。

本书主旨为“人性向善”,可谓一语道破我对儒家哲学数十年的研究心得。我的说法是否正确,则请读者耐心细品本书再做判断。知我罪我,皆在本书。是为序。

内容摘要:

  一部孟子智慧的全本,一部细讲经典的巨作。  全书根据傅教授40小时孟子系列讲座,历时三年整理而成,突出地体现了傅教授对儒家哲学数十年的研究心得。  让一般读者均能遗址文字的障碍,借以欣赏傅佩荣教授谈古说今、中西贯通的文风。  《孟子》一书共有七篇,每篇再分为上下,其中有六篇是采用人名。首先是《梁惠王》,是孟子与之谈话的一位梁国国君。其二是《公孙丑》,一般认为是孟子的学生。其三《滕文公》,是滕国的国君,他不称王而称“公”,是小国的国君,因为要势力够大才敢称王。第四篇是《离娄》,离娄是古代眼睛最好的代表,可以看得又远又清晰,直至“秋毫之末”,即秋天野兽新长出的毛的尖端。其五是《万章》,孟子的学生。其六是《告子》,是当时一位学者,他讲了一句名言,叫做“食色性也”。最后一篇不采用人名,叫做《尽心》,等于是做一个总结,孟子思想的精华也在于此。  《孟子》前面几篇的内容有许多具体的事件和谈话,因为这些篇章中出现几位国君,他们程度有限,并不是做学问的人,只是负责治理国家。孟子是哲学家,所以在同他们谈话时,难免表现遇强则强,遇弱则弱。  至于孟子与告子辩论的时候,就十分精彩了,人性是善?还是向善?或是不善不恶?在《告子篇》里都有深入的探讨。【作者简介】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现任台大哲学系教授、浙江大学讲座教授。  傅佩荣积极推进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被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获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教学特优奖”。出版作品逾百种,曾获台湾地区“中正文化奖”、“最高文艺奖”等多项殊荣。  作为一位杰出的演讲家,近十几年来,他每年开展200多场哲学及国学的演讲和讲座,还多次应邀前往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华人社团作传统文化讲座,在华人文化思想界影响深远。  傅佩荣博客:blog.sina.com.cn/fupeirong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傅佩荣细说孟子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42630056
如需购买下载《傅佩荣细说孟子》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三联书店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傅佩荣细说孟子是上海三联书店于2009.0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222.55 的主题关于 孟轲(前390~前305)-哲学思想-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