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国学

大家国学

夏承焘, 著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3.0

书籍简介:

本书从“文献”的路子整理国学,以“近现代国学人物+国学经典”的方式建构本丛书,类似于“大家小书”。

书籍目录:

总序

前言

《月轮山词论集》之分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评李清照的《词论》

论陆游词

辛词论纲

论陈亮的《龙川词》

姜夔的词风

读张炎《词源》

词论八评

四声绎说

岳飞《满江红》词考辨

论杜甫人蜀以后的绝句

杜甫与高适

杜诗札丛

《唐宋词欣赏》之分

词的形式

长短句

盛唐时代民间流行的曲子词

敦煌曲子词

中唐时代的文人词

花间词体

不同风格的温(庭筠)、韦(庄)词

温庭筠的《菩萨蛮》

论韦庄词

南唐词

冯延巳和欧阳修

范仲淹的边塞词

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的悼亡词

苏轼的中秋词《水调歌头》

周邦彦的《满庭芳》

李清照的《醉花阴》和《声声慢》

李清照的豪放词《渔家傲》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陆游的《鹊桥仙》

陆游的《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肝肠似火色貌如花

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的《丑奴儿》

辛弃疾的《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的农村词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的《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刘克庄的《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

谈有寄托的咏物词

填词怎样选调

词调与声情

词的转韵

词的分片

宋词用典举例

说小令的结句

《词学论札》之分

唐宋词叙说

唐宋词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风格

读辛弃疾的词

《楚辞》与宋词

为辛弃疾逝世七百五十周年纪念作

唐宋词声调浅说

西湖与宋词

读《长恨歌》

兼评陈寅恪教授之《笺证》

读《琵琶行》

说苏轼的西湖诗

林逋的诗与大中祥符的“天书”

“采诗”和“赋诗”

前言

《大家国学》这套丛书,是在“国学热”持续升温的氛围中问世的。承编者要我写几句话,考虑了一下,想有这样几点可说。

第一,我要讲的是,“国学”并不是“一阵风”式暂时流行的话题。

“国学”和“国学热”,现在已经成为媒体习见的热门名词。上海的《学术月刊》与《文汇读书周报》,曾将国学评选为“2005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之一。《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6》,在历史学部分专设“国学热的挑战”一节,描述国学怎样“得到学者和媒体的强烈关注,引发了如何重新评价传统学术文化和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的地位及作用,当代中国是否需要‘重振国学’、‘重振国学’是要‘接续文脉’还是‘复辟返古’等问题的争论”。刚刚出版的《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7》,又设有“国学热的反响”一节,于叙说“国学热仍在持续,受到学术界的广泛注意”之余,着重介绍了一些论作对这一潮流的批评讨论。不难预料,明年的《发展报告》还会把国学列为重点内容。

国学之所以热,决不是出于偶然,也非少数人炒作能致,应该说,这是历史必然趋势的一种体现。中国的振兴,正在国内外造成强烈的震撼。身历祖国由积弱转趋盛强的中国人,不会忘记反躬省察自己的文化传统,希望以其精华贡献于世界。外国人面对崛起的中国,也一定会更加关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要求有更多更深的了解,而这又增加了中国人探讨研究传统文化即国学的责任。这样看来,国学之热当前仅仅是开始,其高潮尚远在后面。

第二,我想说,“国学”是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术范畴。

现在有了成熟的文学、史学、哲学等等学科,为什么还要谈什么“国学”?这样的问题,很早就有学者提出过了。前些时,我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和《光明日报》国学版合编的《年度国学2006》写了一篇题为《国学的存立》的小文,涉及这个问题。

我在那篇短文里提到,一九一一年初,王国维先生给《国学丛刊》撰序,主张“学无中西”,他说:“何以言学无中西也?世界学问,不出科学、史学、文学。故中国之学,西国类皆有之;西国之学,我国亦类皆有之。”到上世纪二十年代,钱穆先生在江南授课,其讲义《国学概论》弁言也说:“学术本无国界。‘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特为一时代的名词。”需要指出王国维讲“学无中西”,其“学”是“专以知言”,即具体的知识,不能说中西的文化学术彼此一样,钱穆的“学术本无国界”,也应作如是观。

不仅文史,科学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这样。二○○五年,我在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开幕式上说过:科学作为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认识,本身确无所谓中西,但作为科学产生和发展背景的社会、文化是无法摆脱地域或民族色彩的。事实上,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中,科学的形成、发展有着不一样的途径和过程,在社会、文化中科学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中国的学术文化有着非常明显的独特之处,从而“国学”终不可废。

第三,我还想建议,大家通过学术史的角度来认识国学。

“国学”一词,本由与“西学”区别而出现,通行既久,其涵义似乎人人明白。然而如果像北京话说的“较起真来”,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的内涵、外延如何,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争论。今天要求一下子讲清楚,实际是做不到的事。

经常有朋友、同学问我,要了解国学,初识门径,应该从哪些书人手,我总是推荐两本书,一本是章太炎的《国学讲演录》、一本便是上面提到过的钱穆《国学概论》。章书从小学谈到经、史、子、集,是横的分类介绍,钱书自孔子下及民国,’是纵的历史叙述。两书体例不同,但和其他类似著作一样,贯穿着作者本人的见解。如欲比较全面地知道国学的范围与内容,特别是学者各家的异同,还必须博览种种重要论著,即所谓原典。

当然,国学历代论著浩如烟海,绝非有限时间所能涉猎,这便需要选择与我们最关紧要的优先阅读。前辈学者为我们树有典范,重视学术史的研究,尤其是上一世代学术史的研究。例如梁启超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撰写《清代学术概论》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对引导促进当时学术进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因为民国前期的学术文化是直接从清代延续变革而来。我们距离清朝已远,要接触学术文化传统,自然首先是二十世纪的国学诸家。认识国学,最好先来阅读二十世纪诸家的作品。

《大家国学》丛书,正是为此设计的。编者就二十世纪名家学者,“选择其关于国学、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国学术等概论性、常识性的文字成一选本”,“以便于引导读者进一步了解、把握学者最基本的国学修养与学术思想”,这确是便利一般读者的创意。相信这套书会继续编印下去,对国学的普及和中国优秀文化的阐扬,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李学勤二○○七年十一月一日

内容摘要:

  《大家国学》者,夏承焘大师的国学修为,今日大众的国学养分也。在“国学热”经由电视讲坛进入百姓视野、传统文化过度娱乐化。而国学常识却明显匮乏的当下,听听昨天的大师怎么说,是一种补课,更是一种参照。  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别号瞿髯,浙江温州人。著名词学家,一代词宗,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4岁入温州师范学校。从1930年起,先后担任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教授及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以考信求实的态度研究词体、词乐、词律和词史等,构筑起超越前人的严整的词学体系,拓展了词学研究的疆域。著有《唐宋词人年谱》、《唐宋词论丛》、《姜白石词编年笺校》、《月轮山词论集》、《唐宋词欣赏》、《龙川词校笺》、《词学论札》等。同时创作《夏承焘词集》、《天风阁诗集》等诗词。  本书是关于夏承焘先生的国学读物。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大家国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201058269
如需购买下载《大家国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天津出版单位天津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3.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大家国学是天津人民出版社于2007.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Z126-53 的主题关于 国学-中国-文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