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5.0
本书在对传统货币区理论进行梳理、辨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欧洲货币联盟、非洲法郎区和拉美美元化国家货币区实践的分析,提出了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区理论,指出了发展中国家参与货币区合作的困难和危害,并对热议中的东亚货币区问题和中国国内货币区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第1章导论
1.1选题意义
1.1.1问题的提出
1.1.2选题的理论意义
1.1.3选题的实践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进展
I.2.2国内研究进展
1.2.3简要评述
1.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3.2主要研究方法
1.4研究难点、创新和不足
1.4.1研究难点
1.4.2主要创新点
1.4.3论文不足
第2章最优货币区理论述评
2.1最优货币区标准
2.1.1最优货币区的单一标准
2.1.2最优货币区的复合标准
2.1.3最优货币区标准内生性假说
2.2最优货币区成本收益分析
2.2.1最优货币区的各种成本和收益
2.2.2对最优货币区成本收益的比较分析
2.3其他研究进展
2.3.1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模型化
2.3.2对市场作用的探讨
2.4最优货币区理论评析
2.4.1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4.2最优货币区理论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区理论
2.4.3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主要分歧及辨析
第3章欧洲货币联盟的成就和经验
3.1欧洲货币联盟的产生和发展
3.1.1魏尔纳计划的实施
3.1.2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
3.1.3欧元区的构建和争论
3.2对货币区成本收益分类比较框架的提炼和运用
3.2.1对货币区成本收益的分类归纳
3.2.2对货币区成本收益分类比较框架的提炼
3.2.3对欧元区的成本收益分析
3.3对最优货币区标准的辨析和验证
3.3.1标准内生性假说的有限合理性
3.3.2对最优货币区标准的辨析和重构
3.3.3对新最优货币区标准的验证
3.4对欧洲货币联盟的评价和展望
3.4.1欧洲货币联盟的成就和经验
3.4.2欧洲货币联盟的困难和前景
第4章殖民地货币区和依附式货币区的困境与启示
4.1殖民地货币区的演变和特点
4.1.1英镑区的辉煌和衰落
4.1.2非洲法郎区的延续和蜕变
4.1.3殖民地货币区的本质和危害
4.2依附式货币区的发展和困境
4.2.1拉美国家美元化的发展及危害
4.2.2依附式货币区的成本收益分析
4.2.3依附式货币区的本质和危害
4.3对发展中国家最优货币区标准的探讨
4.3.1新最优货币区标准对发展中国家的失灵
4.3.2对新最优货币区标准失灵原因的剖析
4.3.3资本账户开放标准的引入
第5章东亚货币区问题探讨
5.1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和构想
5.1.1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和现状
5.1.2构建东亚货币区的各种建议
5.2新最优货币区标准对东亚各区域的考察
5.2.1金融市场一体化标准的考察
5.2.2贸易开放度标准的考察
5.2.3通货膨胀率相似性标准的考察
5.2.4资本账户开放标准的考察
5.2.5政治因素标准的考察
5.3对各种东亚货币区构想的批判性分析
5.3.1发展中国家间组建货币区的不可能性
5.3.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组建货币区的性质和危害
5.3.3对东亚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第6章对中国国内货币区问题的分析和判断
6.1新最优货币区标准对中国国内各货币区组合的考察
6.1.1金融市场一体化标准的考察
6.1.2贸易开放度标准的考察
6.1.3通货膨胀率相似性标准的考察
6.1.4资本账户开放标准的考察
6.1.5政治因素标准的考察
6.2从成本收益角度对目前中国国内组建货币区的否定性分析
6.2.1对大陆参与组建国内货币区的成本收益分析
6.2.2对港澳参与组建国内货币区的成本收益分析
6.2.3对台湾参与组建国内货币区的成本收益分析
6.3对未来中国组建国内货币区问题的判断
6.3.1对于未来中国组建国内最优货币区可能性的判断
6.3.2对于未来中国组建国内货币区决定性条件的判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书在对传统货币区理论进行梳理、辨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欧洲货币联盟、非洲法郎区和拉美美元化国家货币区实践的分析,提出了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区理论,指出了发展中国家参与货币区合作的困难和危害,并对热议中的东亚货币区问题和中国国内货币区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自蒙代尔(Mundell,1961)开创性地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理论以来,对于货币区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货币区间题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由于目前关于货币区问题的经济学理论尚不完善,以最优货币区理论为主体的传统货币区理论内部分歧严重,在基本概念、核心理论框架等问题上存在众多不同的解释和运用,对各种货币区实践的分析也难以形成比较一致的判断。同时,由于主要以欧洲货币联盟为研究对象,传统货币区理论的众多假设和结论都带有浓重的发达国家特性,对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区实践缺乏解释力和指导性。因此,从发展中国家的视角对货币区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书在对传统货币区理论进行梳理、辨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欧洲货币联盟、非洲法郎区和拉美美元化国家货币区实践的分析,提出了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区理论,指出了发展中国家参与货币区合作的困难和弊端,并对热议中的东亚货币区问题和中国国内货币区间题给出了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本书共分为六章。第1章导论,主要介绍选题的意义、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与论文不足等问题。第2章是对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回顾和评析。第3章提出了货币区成本收益分类比较模型和新最优货币区标准,并对欧洲货币联盟进行了实证分析和判断。第4章在对殖民地货币区和依附式货币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最优货币区标准。第5章是对东亚货币区问题的探讨。第6章是对中国国内货币区问题的分析和判断。 本书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政府是货币区合作的主导者,构建货币区的决策是建立在成本收益分析基础上的。根据目的不同,货币区成本收益分析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即进入分析、维持分析和退出分析。在退出分析中,当一个已经加入货币区的国家,其存在于货币区的成本大于收益时,退出货币区未必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如果该国退出货币区的净损失要大于存在于货币区的净损失,那么这个国家选择继续存在于货币区,虽然对其经济是不利的,但却是更优的。在货币区成本收益分类比较模型中,我们将上述情况称为“最优货币区陷阱”。 第二,货币区理论是建立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的。如果一个货币区中每个成员加入货币区后,都能够更好地实现内外均衡目标,那么这个货币区就是最优货币区。最优货币区标准是在货币区成立之前用以判断该货币区能否成为最优货币区的标准。由于影响整个货币区内外均衡的因素是多元的,所以最优货币区标准应该是一个复合的标准体系。本书提出的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新最优货币区标准包括4个核心标准和1个参考标准,4个核心标准是金融市场一体化标准、贸易开放度标准、通货膨胀率相似性标准和资本账户开放标准,1个参考标准是政治因素标准。 第三,货币区合作并不一定是一种平等的合作。从货币区的发展历史来看,发展中国家参与的货币区实践有两种模式:一是与宗主国组建的殖民地货币区,例如英镑区;二是与发达国家组建的依附式货币区,例如非洲法郎区。殖民地货币区和依附式货币区实质上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在货币领域进行剥削和压迫的工具,发展中国家加入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的货币区最终只能沦为附庸。 第四,由于欧元区成立以来,各成员国的宏观经济表现优异,货币区的组建使各成员国更好地实现了内外均衡目标,因此欧元区是一个最优货币区。虽然,目前欧元区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未来扩大后的欧元区很可能不再是一个最优货币区。但是,欧元区作为一个货币区的生命力是强大的,退出欧元区对各成员国在经济上都是不利的。 第五,东亚各国间的巨大差异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点,决定了东亚发展中国家间不可能组成最优货币区,而东亚发展中国家与日本等发达国家间即使组成货币区也只能是依附式货币区,是非常危险的。 第六,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之间特殊的政治关系以及彼此间较大的经济差异,特别是目前大陆资本账户开放的不可能性,决定了短期内在中国国内组建货币区是不可能的。未来中国国内货币区的组建取决于人民币能否成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货币区问题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9514658 《货币区问题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08 | 印数 | 1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