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薰传

李薰传

李望平, 冼爱平, 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59.0

书籍简介:

李薰院士是一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科学家。曾任金属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主任等职。他早年留学英国,先后获雪菲尔德大学哲学博士和冶金方面科学博士。20世纪40年代初,研究发现钢中氢导致发裂及去氢规律,成为这一学科领域的开拓者。新中国成立伊始,应郭沫若院长之聘,放弃已在国外取得的名誉和条件,毅然回国,擘划新建中国科学院第一所大型研究所——金属研究所。主事三十年,成绩卓著,蜚声中外。他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个重返地面人造卫星、第一架超音速喷气飞机、第一艘核潜艇,提供关键材料,开拓尖端技术,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是我国冶金学科领域享有最高荣誉的学者。

书籍目录:

总序(路甬祥)序(师昌绪) 第一篇成长之路第一章 动荡的中国第二章 家庭环境 一、李家溯源 二、祖父与父亲 三、父亲是第一任老师第三章 求学之路 一、风云变幻的长沙 二、长郡中学与周铁珊先生 三、意外的转折 四、湖大才子第四章 结婚成家 一、席家之女 二、长沙结婚第五章 公费留学 一、应考公费留学生 二、金榜题名 三、漂洋过海 第二篇英伦十四年第六章 英国钢都 一、谢菲尔德市 二、谢菲尔德大学 三、冶金博士的摇篮 四、安德鲁教授第七章 白朗顿奖 一、第一次面试3l 二、获得白朗顿奖 三、1938年的暑假第八章 金属的塑性与加工硬化之谜 一、金属的冷加工硬化现象 二、安德鲁教授的猜测 三、相变的判据 四、科研要做老祖宗的工作 五、1939年的巴黎之行 六、博士毕业4l第九章 一架喷火战斗机坠落引发的基础研究 一、二战前夕英德之间的军备竞赛 二、一架战斗机失事引发的基础研究 三、氢致发裂的证明和孕育期的发现 四、追踪飘忽不定的氢 五、影响钢材发裂的多种因素 六、白色富氢相 七、氢脆敏感指数第十章 海外成名 一、高度的学术评价 二、中国留学生的骄傲 三、摘得冶金科学的皇冠第十一章 园林路81号 一、新来的中国房客 二、房东郝莱特太太第十二章 李薰的实验室 一、一把交椅 二、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第十三章 同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 一、公费留英助学金 二、李薰带过的中国学生 三、同在异乡的中国留学生第十四章 “冶金学家要回红色中国” 一、“我永远是中国人” 二、道路的选择 三、新生儿的躁动 四、告别英国 第三篇创建金属研究所第十五章 越王剑的传说第十六章 文津街三号 一、早期的中国科学院 二、冶金研究所筹备处 三、关于所名的思考 四、第一批大学毕业生 五、选址沈阳始末 六、开赴东北第十七章 辽东创业 一、古城沈阳 二、王鹤寿的“小灶” 三、西大楼的建设 四、忙碌的1952 五、初期的混沌 六、周恩来的任命书第十八章 钢材,钢材 一、共和国急需钢铁 二、冶铁技术的历史长河 三、“一五”计划与钢铁工业 四、炼钢小分队第十九章 建所初期李薰始建的几个学科 一、金属中氢 二、钢中定氧技术 三、钢中夹杂物的鉴别 四、真空冶炼技术第二十章 人才,人才 一、盛名之下,济济有众 二、青年人才的培养 三、金属学院第二十一章 创办《金属学报》 一、郭沫若院长的创刊词 二、两起两落 三、学人的口碑第二十二章 一杯清茶话知己 一、高景之 二、张劲夫 三、刘彬第二十三章 荣誉与责任 一、科学家的最高荣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二、规划国家科技发展蓝图 第四篇大国的脊梁第二十四章 运筹帷幄 一、中国冶金学科“十二年发展规划” 二、战略性的转折第二十五章 烈火金刚高温合金 一、新中国的航空工业 二、铸造涡轮叶片第二十六章 打开核工业的大门一段尘封的历史 一、旧中国的核计划 二、“纸老虎”与“真老虎” 三、土法提铀就像做豆腐 四、分离铀一235 五、铀冶金 六、核燃料堆芯 七、那时我们正年轻 八、发展钛合金第二十七章 耐天火的防护衣 一、嫦娥奔月的传说 二、中国返回式人造卫星计划 三、天火的起因与难熔金属 四、钼的脆性之谜 五、耐天火的涂层 六、钼蒙皮研制始末 七、头部材料第二十八章 科学家为维护空军战斗力做出了贡献 一、几百架战机停满沈阳的机场 二、神秘的钢框自行开裂 三、冷加工与渗氢的二重唱 四、叶剑英元帅召开的会议 五、基础研究与技术突破 第五篇润物细无声第二十九章 大师风范 一、办所思想 二、严谨治学 三、优良学风 四、海纳百川第三十章 情感与家庭 一、沈阳团聚 二、女儿眼中的父亲第三十一章 “文革”岁月 一、狂飙骤降 二、逃离沈阳 三、再人“牛棚” 四、“检查”过关 五、重新挂帅第三十二章 钢之品格 一、大炼钢铁与“超声波运动” 二、“三线”建设 三、“文革”顶风记 第六篇科学的春天第三十三章 春天来了 一、春雷阵阵 二、全国科学大会 三、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第三十四章 和风吹春 一、恢复整顿 二、盘点成果 三、再绘蓝图 四、提拔“右派” 五、推荐学部委员第三十五章 国际交流 一、交流与培训 二、尼加万来访 三、借鉴与思考第三十六章 重返北京 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二、领衔技术科学部 三、组织学部委员评议研究所 四、倡导大力发展技术科学第三十七章 播种春天 一、支持水下机器人学科领域的开拓 二、建立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 三、大力选拔中青年人才 四、面向国民经济建设 尾声第三十八章 永远的人间三月天参考资料附录一 李薰名言录 一、关于科学研究 二、关于人才培养 三、关于政治与科研附录二 李薰年表附录三 李薰主要科学论著目录后记

内容摘要:

李薰院士是一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科学家。曾任金属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主任等职。他早年留学英国,先后获雪菲尔德大学哲学博士和冶金方面科学博士。20世纪40年代初,研究发现钢中氢导致发裂及去氢规律,成为这一学科领域的开拓者。新中国成立伊始,应郭沫若院长之聘,放弃已在国外取得的名誉和条件,毅然回国,擘划新建中国科学院第一所大型研究所金属研究所。主事三十年,成绩卓著,蜚声中外。他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个重返地面人造卫星、第一架超音速喷气飞机、第一艘核潜艇,提供关键材料,开拓尖端技术,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是我国冶金学科领域享有最高荣誉的学者。 李望平等编著的《李薰传(科学与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记述了李薰自强、自立的奋斗历程,以及他为科学研究和科技强国事业做出的贡献。 李薰,院士是国际著名的冶金和金属物理学家。李薰1937年考取公费留学英国;1940年获谢菲尔德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世纪40年代,以研究发现钢中氢导致发裂及去氢规律,开拓了钢中氢研究领域:1951 年获冶金学博士学位,他因此成为自1923年设立该学位以来世界上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学者。新中国成立伊始,应郭沫若院长之邀,李薰回国创建了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主事30年,成绩卓著,蜚声中外。他坚持科学研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李望平等编著的《李薰传(科学与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以翔实的史实和丰富的图片,记述了李薰自强、自立的奋斗历程,以及他为科学研究和科技强国事业做出的贡献,展现了一位中国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特别是通过李薰回国创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历史脉络,介绍了在新中国崛起的过程中,一代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投身于科技强国事业的奋斗史。 《李薰传(科学与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适合大众读者,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文化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科技管理者和各级领导干部阅读。【作者简介】 李望平 1955年l0月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硕士学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科技处处长,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第一、二、三届专家委员会委员。早期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研究与开发,1987年以来先后从事科研重大项目的组织管理和研究所的科研管理工作,负责或参与组织实施完成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多项重大科研项目。曾先后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2篇,主编《科学数据库与信息技术论文集》第三至第十一集。 冼爱平 1955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1982年考取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李薰研究员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属中氢;1989年攻读该所斯重遥研究员的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属与陶瓷的焊接,毕业后留所工作;1996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冶金及材料科学系学习;1998年回国。目前主要从事微电子互连材料及材料失效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1992年获国际焊接学会首届格兰让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7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20多项。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李薰传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科学与人生 : 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
9787030390134
如需购买下载《李薰传》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 300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李薰传是科学出版社于2013.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6.16 的主题关于 李薰-传记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