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18.0
本书作者梳理了日本书业见学八记:作家、出版人、书籍、出版工作者、文学奖与书评、流行、现象与漫画,一一在他笔下生龙活现,读来温润风趣,但见解却又精辟深入。
序一读李小记/1
序二听李说书/5
序三知日当如李长声/11
书业众生相
吉川英治与《三国志》/3
出久根达郎之路/8
斩书斩人佐高信/15
筒井康隆掷笔/18
闲读《叶隐》/25
只说《雪国》第一句/28
村上春树的体验/34
日本稿酬古今谈/37
版税之外的救济法/43
对谈.鼎谈.座谈/47
一代杂志王:野间清治/52
文库的权威/58
角川春树的商法/62
打破文库的传统/65
筑摩的文学森林/68
家族的天下/70
小林一博:书的三大罪/72
见城彻的朋友们/78
四十位老板作家/83
《文艺春秋》一千号/86
三买《广辞苑》/89
黑衣编辑/91
并非出编辑的洋相/94
编辑的薪水/96
编辑之痒/99
自家立传的编辑/102
装帧设计家与他们的抱怨/105
翻译是女性的天职/107
校对的终结/109
发行部门出社长?/113
编辑的价值/116
为出版社作嫁的外包工作室/118
旧书店风景
旧书交易会风景/125
出版故事多
全集故事多/137
不同版本的夏目漱石全集/141
文本的校订/144
“新书”的两种意思/148
新书文化中间文化/151
日本的“孔乙己”/155
小小藏书票/157
横排与直排及日本人的二重性/159
菊池宽与文学奖/161
芥川奖与直木奖的缘起/164
文学奖什么?/168
粥多僧少/172
电影与电视带来的影响/174
书评与书评家/177
书评的种类/181
书评三千/184
可读的书评/187
蒙面杀手写书评/189
编辑也要写书评的时候/192
畅销书是怎么回事/195
制造畅销书的高手/198
饱食时代思健康/201
杀人百科,叫你周周不得安生/203
下个世纪书“迷你”?/205
旅游及其文学与出版/207
一亿日本尽白痴/212
柳下泥鳅有几条/215
有业无学是出版/217
小社三千/221
神奇的报纸头版广告/224
一本不卖也赚钱的杂志/228
企业与赞助出版/232
塑造企业的文化形象/236
带有表情的脸/239
书不二价/242
高不成低不就的书价/246
图书与咖啡之间/249
封底的斑马线/252
漫画王国/255
块世代的漫画/258
漫画国际化/262
五百万有什么了不得!/265
读者卡审判/269
别把漫画当漫画/273
看得见一张漫画的脸/276
漫画的编剧/279
别了,我青春的“少年跳跃”/282
给作家打分/284
阅读的品格/290
后记/295
前言
《读书》杂志在改革开放刚开步之际创立,主持人又是几位一贯提倡改革开放的前辈,所以刊物从一开始就努力提倡引进域外新知。我记得,一开始,最积极从事其事并且带领吾辈开发的是副主编冯亦代老先生。冯老精通英文,海外朋友又多,他组来的第一个海外作者是董鼎山先生。由鼎山先生的作品,我们开始同美国文坛打破隔阂。更神的是,董先生原来就是大陆文化界出身的,所以说起美国文化,都有一个中国的底子,读来特别亲切。
由董鼎山而发展到严亢泰先生的英伦通讯。那是扬之水女士的熟人,写来的英伦通讯也是普遍叫好。
如是若干年,英美发展得可以了,于是我们常挂记一个东邻日本。
中国文化人关心日本文化是天然的事,可我们却找不到在日本的“董鼎山”,大是憾事。
到《读书》创刊十来年后,这个愿望终算满足:总算找到了李长声先生。
长声先生当时大概还在国内工作,但因浸染日本文化多年,写来已颇出色。不久他东渡赴日,越写越出色。这出色,一方面由于他在日本从事出版行业的工作,较诸单纯的研究者了解更多情况。更主要的是,他有中国文化的深厚根底。令我们当年想像不到的是,他浸淫于中国的诗文化已久,本身就是一个写中国旧诗的诗人。这一来,他写的绍介日本文化的文章,大有在《读书》的海外通讯中进居首列之慨。《读书》杂志单我在位的那些年,就大概发了三十来篇吧。
我当年曾有狂想:如此奇才,久居东瀛,应当是我们出版人努力开发的对象。那时曾想请他编丛书、出刊物,妄图请他帮助我们在日本文化的宝地上,照老上海的说法去“做足输赢”。可惜不久后我退出出版舞台,一切无从谈起。以后同长声先生的交往,就只能在饭桌上了。
长声先生善诗。他同我写信,常引自己的旧赋新作。我没有扬之水的文才,既不能唱和,乃至不能读得懂其中奥义。只记得当我赋退之时,他引用自己一旧作说:
龙年竞舸日,遭踬渡扶桑。
禅定似初人,童心未尽亡。
勤工观社会,博览著文章。
十年归棹后,知非一梦长。
我当时虽然年过花甲,但读到“禅定似初人,童心未尽亡”,不禁大呼知己。只是这以后多少年来我实在老朽了,丝毫无能力“勤工观社会,博览著文章”了。
但我,仍然密切注视着李长声兄的成就,直到现在。
二○○八年八月
后记
此书出版,先得谢二位先生,程三国和施宏俊。
去年(二○○七年)九月,三国邀我到他的书业观察论坛讲日本出版,我跃然前往,但生性讷于言,讲是讲不好的。大概也不无遮丑之意,过后谈天时提及多年来撰写的小文章,关于日本出版的,想合成一集,虽然灾梨枣,但或许聊胜于无,供中国出版人参考。三国赞成,过了数日把我引荐给宏俊。原来宏俊正留意海内外有关出版的选题,而且早读过我的文字,当场拍板。在场的储卉娟小姐承担责编,此后付出了心血,令我感激。
可能我很受了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之类说法的影响,早年从事环保工作,便逐译西村京太郎的长篇小说《污染海域》,连载于广东的环境杂志,说不定在公害文学领域有先锋之功。改行作编辑,那时候我们的社长们还不大走得出国门,更没有走遍世界,我就找来了出川沙美雄著《漫话世界出版社》翻译,在山西《编辑之友》杂志上连载,后来由书海出版社出版单行本。1988年7月自费东渡,虽属于随大流,但也有点反潮流,那就是不想坐留学生板凳。偏巧和日本出版学会会长吉田公彦先生有缘,所谓缘,也就是机会,于是抓住机会,专攻日本出版文化史。然而,我又是个没长性的人,攻而不克,结果就是写了这么些随笔似的东西,杂七杂八,充其量粗浅介绍日本的出版状况罢了。某日本出版业专家说过,即便在现代,出版行业也近乎手工作坊,有一张桌子和一部电话就能办出版。所幸有这种落后性,不易变化,我的文章也得以不过时。当初多是以专栏的形式发表在北京《读书》、上海《文汇读书周报》及《编辑学刊》、台湾《中国时报.开卷》等报刊上,迄今对诸位编辑的策勉念念不忘。
日本江户时代有位蜀山人,行状有点像我们传说的唐伯虎,好学善文章,滑稽诙谑,虽村老野妪。我也想绝倒一下,读他的《拥书漫笔》,序中引述清人石庞天的话,说人生有三乐,一读书,二好色,三饮酒。好色乃寡人之乐,让他偷着乐去,更可乐的是读书与饮酒。我好酒,不曾像黄庭坚那样“中年畏病不举酒,辜负东来数百觞”,但饮酒耽误读书。积以时日,能结个小集子付梓也可以知足。知足者长乐。
对于出版我始终有兴趣,写书评也每每涉笔书外。虽非秘辛或八卦,但了解一些书外的事情更增加阅读的趣味。从赏玩来说,文字是比较麻烦的,倘是一幅画,瞥一眼就可以说画得好,或者画得差,但是一本书,不能像数钞票似的一翻就说写得好,顶多说一句印得真漂亮,可装帧印制,功不在作者。读者诸君若从头到尾读到了后记,或读了后记又从头读起,直到后记前一页,那我是感激不尽的。至于谬误,常言道在所难免,恕我下一本更少些。
二○○八年九月三日记于东瀛高洲
《三国志》何以在日本风行三百余年,吉本芭娜娜与漫画的千丝万缕,《叶隐闻书》的湮没与流行,小说之外的村上春树……这是你不知道的文坛掌故,和无法想像的兴废传奇。沈昌文、止庵撰序推荐,旅日学者李长声的且饮且歌,且行且书! 这本随笔论及日本书业的方方面面,从著书到出版,从编辑到作者,文字温润风趣,见解精辟入里,既是文人胸怀,更见学者功底。出版业界人士固可从中取经,爱书人亦可一睹日本文坛风采。谈及日本书业的历史与发展,爬梳剔抉;闲话作家们的风流往事,生趣盎然,而文末结语处述说其个人观点,每每让人玩味再三。 这是一本介于吉川英治与吉本芭娜娜之间的书,也是一本兼顾爱书人兴趣与出版人专业的书。【作者简介】 李长声,一九四九年生于长春,曾任日本文学杂志副主编。一九八八年自费东渡,一度专攻日本出版文化史。自励“勤工观社会,博览著文章”,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为北京、上海、台湾、广东等地的报刊写随笔专栏,结集《樱下漫读》、《日知漫录》、《东游西话》、《四帖半闲话》、《居酒屋闲话》、《风来坊闲话》等,近译有藤泽周平著《隐剑孤影抄》、《黄昏清兵卫》。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日下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208079052 《日下书》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1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6000 |
日下书是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239.313 的主题关于 出版工作-研究-日本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