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59.0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刘方喜研究员撰写。本书属于文艺学和经济学交叉研究。“消费主义”是流行于当代西方的重要的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观、艺术美学观,与此针锋相对,本书把马克思相关的美学观念概括、提炼为“审美生产主义”,并以在全球化进程中形成的西方当代消费社会“文化与经济交融”现象为重点分析对象。
代序 什么样的生产主义?
引 言
第一章 消费社会·消费主义·文化研究:美学经济哲学重构的语境
第一节 作为反批判的“审美生产主义”与“经济哲学”初辨
第二节 1990年代与2008年危机:全球社会巨变与理论发展新动向
第三节 消费社会转型与新理论范式、新意识形态
第四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文化研究的“去经济哲学化”
第五节 作为马克思成熟理论整体的“经济哲学”及其美学向度
第六节 “关系”唯物主义与经济哲学:美学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础的重构
第二章 社会关系一自然关系:审美生产主义的“关系”政治经济学基础
第一节 “关系”政治经济学的哲学重构及其当代意义
第二节 双层冲突:全球经济社会转型与马克思“关系”唯物主义哲学的重构
第三节 去自然化:消费社会的“关系结构(社会关系一自然关系)”的重组
第四节 再自然化:全球经济社会转型中“剩余价值流转”的结构重组
第五节 “文化主义”“社会学主义”文艺论的偏失
第三章 生产的欢乐:审美生产主义的“需求”政治经济学基础
第一节 当代消费社会的“需求结构”重组
第二节 “需求”政治经济学的哲学重构及其“生产主义”分析框架
第三节 “资本主义快感线”与消费主义的审美后果
第四节 工业社会转型中“生产”与“快感”的剥离
第五节 消费社会转型中“消费”与“快感”的融合
第六节 “生产性”辨及“消费主义”文艺论的偏失
第四章 生产者一产品一消费者:审美生产主义的“活动”政治经济学基础
第一节 当代消费社会的“活动结构(生产一消费)”的重组
第二节 “活动”政治经济学及“生产者一产品一消费者”框架的哲学重构
第三节 “物质变换”“私人交换”“自由交换”“象征交换”辨
第五章 自由时间:审美生产主义的“时间”政治经济学基础
第一节 消费社会的“时间结构”重组与“时间”政治经济学的哲学重构
第二节 “自由时间”研究现状略述
第三节 “自由时间”与对艺术不同文化形象的再认识
第四节 时间哲学与经济(价值)哲学、关系哲学、自由哲学的会通
第五节 生产者一产品一消费者:人一人、人一物双重冲突及其扬弃
第六节 再论消费主义、接受论文艺观的偏失
关键词索引
参考文献
《审美生产主义:消费时代马克思美学的经济哲学重构》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当代西方消费社会的转型,而在此转型中,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冲突和生态冲突日趋尖锐,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和方法论发生了转型。从价值论的角度来看,本书所批判的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是消费主义。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本书试图超越消费主义、文化主义、社会学主义、“关系”唯心主义及去经济哲学化等理论倾向,同时针锋相对地重构马克思的经济哲学与“关系”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美学的一种经济哲学重构,《审美生产主义:消费时代马克思美学的经济哲学重构》所谓的审美生产主义,在与物质生产、意识形态生产、“生产性的”商业化精神生产这三种生产的联系和区别中,把艺术创造活动界定为“自由的精神生产…‘非生产性的”…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自由活动”。根据当代消费社会的诸种新特征,分别从“活动(生产一消费)…‘时间(必要的一自由的)…‘需求”和“快感(生产性的一消费性的)…‘关系(社会性的一自然性的)”的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把“自由的精神生产”具体界定为一种“生产”活动、在“自由时间”中展开的活动、满足人的“生产性需求”并产生“生产的欢乐”的活动、存在于“人与自然关系”中的活动。最后,在“生产者一产品一消费者”的分析框架中,《审美生产主义:消费时代马克思美学的经济哲学重构》强调,存在于艺术自由的精神生产中的自由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跟和谐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相互规定的。在全球化消费时代对马克思美学的经济哲学重构,具有极其广泛的意义。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审美生产主义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文库 | ||
9787509744222 如需购买下载《审美生产主义》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59.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审美生产主义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3.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83 的主题关于 马克思主义美学-经济哲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