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的意涵

图像的意涵

刘德宾,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48.0

书籍简介:

我国明代(1368-1644)绘画充满多元的变数,明代人物画所体现出来的特征较其前后两朝更有极大差异。与山水画和花鸟画得到更多关注与研究的情形不同,对明代人物画做深入探究与检讨的论著目前仍较少见,此方面研究尚有待充实。本书三篇有关明代人物画的研究专论,分别检讨明代早、中、晚期较具代表性的画家与作品,从民俗学、哲学与心理学等新角度审视、剖析明代人物画图像,以丰富对传统绘画的检索渠道与理解路径。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篇 艺术与信仰:商喜《关羽擒将图》与15世纪的关公崇拜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明前期宫廷绘画与商喜的《关羽擒将图》

第三节 15世纪的关羽崇拜及其造型

第四节 “小传统”与政治情境:商喜的艺术策略

第五节 结论:文化分层、政治身份与艺术样式

第二篇 《伏生授经图》:明中期人物画与“新儒学”思潮互动关系研究(1450—1600)

第一节 研究史回顾与本篇写作旨趣

第二节 杜堇与《伏生授经图》解读

第三节 明中期的“新儒学”思潮与文化情境

第四节 复本回源:王阳明对“圣学”的承继与杜堇的创作旨趣

第五节 “经世”与复古:明中期人物画的时代意涵与意义纲络

第六节 结论

第三篇 图像、性情与观看:陈洪绶的《斗草图》及其女性主义意识

第一节 前言:相关研究现况与本篇作旨

第二节 珠玑满斗:《斗草图》与“斗百草”

第三节 “乱世之出处”:晚明社会变局与审美风尚概观

第四节 “斗草”争奇:陈洪绶作品中的女性观看与女性主义意识

第五节 余论:图像——境遇与心理的互动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内容摘要:

《图像的意涵:明代人物画研究三题》将明代人物画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中进行考察,以三篇研究专论分别检讨明代早、中、晚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画家及相关作品。
  作者重点考察了明代社会环境与人物画的互动关系,从历史、民俗、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汲取有效的研究资源,力求将明代人物画置于人文学科的广泛视野中进行交叉性、综合性审视,尝试以情境分析与图像学考证的较高眼界,观照美术现象、析辨时代源流,多面向思维,努力针对具体讨论对象采取恰切考察方式,以期寻绎美术史研究的创新性手段与有效范式。
  作者在研究中紧扣时代、社会与思潮的发展脉络,广征博引,以丰富翔实的文献与图像资料,通过史、论结合的写作手法,为检视和解析明代人物画的主题、风格与世态人心的内在逻辑,勾勒出一组生动别致的画幅。

编辑推荐:

《图像的意涵:明代人物画研究三题》三篇有关明代人物画的研究专论,分别检讨明代早、中、晚期较具代表性的画家与作品,虽然具体而微的画史个案研究不便从中获取“因缘承成的不同风格变化”,但对于促发创变的“要素、程度、性质及其效果”却每有新异的收获。其间,对于社会政治、宗教民俗、学术潮流以至画家性情等因素与艺术间存在的“某种正比关系”的捕捉收效尤著。承认画史“变革内部自发自足的特质”当然必要,但所谓“本体性”如果仅指变化的根源始自画家与绘画发展自身因素的话,那么对其的厘清与证定仍不可避免地需要考察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否则,单就绘画或画家的“本体”发声,则很难不陷入片面理解与纯形式分析的有限思路中。利用“上至宗教,下至经济学”等文化史上的各种资料探求画作问隐含的“消息”,这是艺术史学科不断发展的生命线。因此,要把握中国传统绘画的深髓和精义,亟须立足于人文学科的宏观文化背景以解读、分析画家作品与美术现象,让作品尽量多且细地告诉我们关于它的故事,使模糊的感受渐趋清晰明朗。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图像的意涵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149072
如需购买下载《图像的意涵》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图像的意涵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4.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212.05 的主题关于 中国画-人物画-绘画评论-中国-明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