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42.0
本书以故意犯罪的主观方面为研究对象,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故意犯罪的主观核心要素——犯罪故意的概括性研究。 重点研究犯罪故意在犯罪构成中的定位及其理论分类。第二部分研究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明知。刑法所要求“明知”的内容,不仅包括行为、结果、因果关系等事实性要素,也包括违法性认识。第三部分研究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希望和放任。如何解读希望和放任是界定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关键。第四部分研究目的犯的目的,重点目的犯的基本理论及其犯罪形态。
第一章故意犯罪的主观核心要素——犯罪故意第一节犯罪故意——一种由来已久的恶第二节犯罪故意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一、学说之介绍二、学说之评价第三节犯罪故意的理论分类一、确定故意与不确定故意二、预谋故意和突发故意三、事前故意和事后故意四、行为故意和结果故意五、实害故意和危险故意六、目的故意和非目的故意第二章“明知”——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第一节“明知”的地位和作用一、“明知”——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二、“明知”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第二节“明知”的内容一、理论分歧的要点二、“明知”应有的内容第三节关于“违法性认识”一、违法性认识的地位二、理论上之观点三、我国国内学说之争论第四节错误——“明知”的反面一、认识错误的基本理论二、事实错误与法律错误的区别三、错误理论中的几个特殊问题第五节明知与严格责任一、严格责任的基本理论二、严格责任的反对第六节共同犯罪中的“明知”一、共同犯罪中的认识内容二、共同犯罪中的认识错误——以教唆犯为例第七节正当行为与明知——以正当防卫为例一、防卫意图(防卫意思)及相关概念二、防卫意图是否必要三、防卫认识的内容及其认识错误第三章“希望”和“放任”——犯罪故意中的意志因素第一节意志因素概说一、意志因素与意志自由二、意志因素在犯罪构成体系中的地位三、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第二节“希望”和“放任”解读一、“希望”的解读二、“放任”的解读第三节间接故意的界限一、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界限二、间接故意与有认识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的界限第四节间接故意理论的发展一、必然的间接故意说二、客观的超过要素之概念三、复合罪过形式第四章目的犯之目的——故意犯罪的特别要素门第一节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一、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概说二、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存在范围三、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的联系与区别第二节目的犯之目的——特别目的概说一、目的犯的理论演变二、特别目的(目的犯之目的)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三、特别目的的理论分类四、我国刑事立法中的目的犯第三节特别目的的相关争议问题一、特别目的的定位——故意之中还是故意之外二、特别目的的范围——法定还是非法定三、特别目的的本质——犯罪动机还是犯罪目的第四节特别目的与犯罪形态一、特别目的与共犯形态二、特别目的与犯罪停止形态三、特别目的与罪数形态第五节特别目的举要——非法占有目的一、非法占有目的是否必要二、非法占有目的产生的时间三、事后的非法占有目的主要参考文献
《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博士文库:故意犯罪的主观构造及其展开》以故意犯罪的主观方面为研究对象,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故意犯罪的主观核心要素——犯罪故意的概括性研究,重点研究犯罪故意在犯罪构成中的定位及其理论分类;第二部分研究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明知;第三部分研究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希望”和“放任”;第四部分研究目的犯的目的,重点研究目的犯的基本理论及其犯罪形态。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故意犯罪的主观构造及其展开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博士文库 | ||
9787208124332 如需购买下载《故意犯罪的主观构造及其展开》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故意犯罪的主观构造及其展开是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1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924.114 的主题关于 故意(法律)-犯罪学-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