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38.0
本书主要介绍了目前世界较前沿的太阳能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从理论到实践到开发原则,一一道来。全书分为促进生态愿景、被动性优先设计、定义一个足够的伦理、使用环境响应、生态审美表达五个部分,从不同角度对这一命题进行了探索。书中介绍十个由不同公司完成设计的建筑工程项目,这些项目引领一条通往崭新的、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之路。
引言第一章:培养生态理念 促进生态愿景第一所LivingHome预制房屋模型/美国,加利福尼亚,圣莫尼卡/雷卡皮建筑师事务所与LivingHomes公司金斯潘住宅/英国,哈福德郡,沃特福德,英国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BRE)创新园/谢泼德罗布森建筑设计公司,艾伦希格勒和马丁罗斯第二章:被动式设计优先施里堡太阳能小区/ 德国,弗莱堡/罗尔夫迪希建筑师事务所奥尔多利奥波德遗产中心/美国,威斯康辛州,巴拉布市/库巴拉沃沙特卡建筑师事务所第三章:定义一种“足够的”行为准则蒂姆和卡伦希克森(政府峡谷)游客中心/美国,得克萨斯州,赫洛茨/LakeFlato建筑师事务所SOLTAG 节能示范住宅/丹麦,豪斯荷姆(为北欧设计的住宅原型)/尼尔森和卢堡及其合伙人、Cenergia能源咨询公司、Kuben Byfornyelse丹麦有限公司及威卢克斯丹麦公司第四章:应用反应度灵敏的表皮洛扎克房屋/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班奈特湖/特鲁坡建筑师事务所,艾德里安沃克2015年住宅原型德国制造/德国,达姆施塔特/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太阳能十项全能团队第五章:生态审美表达施泰因胡德海上娱乐设施/德国,施泰因胡德/RSA建筑师事务所和阿基米德有限责任公司中意环境节能楼/中国,北京,清华大学/MCA建筑师事务所鸣谢
如今,为应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建筑师必须再次考虑太阳的作用,而且要比以往更加严肃、认真地对待太阳的作用。《零能耗建筑新型太阳能设计》是设计行业迫切需要的一种呼声,它重新定义了“什么是建筑”,有助缓解人类面对的生态问题。这本书探讨了新型太阳能建筑设计的理论、实践和原则,有助促成杰出的设计和低能耗建筑。太阳能建筑不仅仅是被动式策略、科技系统和生态工程的总和。由太阳塑造的建筑能对气候、场地做出反应,而且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建筑形式也具有审美效果。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作者分析了全球范围内十个获奖建筑,重点讲解了设计策略的细节、当地气候影响以及阳光和风力的季节性变化的重要性。她还进一步表明新科技可以使建筑师实现更高的性能标准,同时也能与周围环境景观协调一致。这一建筑策略不仅对建筑行业非常重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整合持续化的关键方法。《零能耗建筑:新型太阳能设计》针对人们对零能耗和零碳建筑的关注,阐释了如何在建筑设计中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和风等可再生能源,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太阳能建筑。全书分为五个章节,分别从“培养生态理念 促进生态远景”、“被动式设计优先”、“定义一种‘足够的’行为准则”、“应用反应度灵敏的表皮”和“生态审美表达”五个角度来论证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实现零能耗和零碳排放,并在每个章节下选取两个获奖建筑项目例证论点。每个项目分析中都包括设计意图、气候和场地分析、采光和热设计介绍、能源系统设计以及对下一代的思考等内容,并附有平面图、剖面图等图纸,以及风研究、日径实例研究和气象研究数据,而且在项目最后总结了设计概况的各项数据,方便人们参考、借鉴和研究。 【作者简介】玛丽古佐夫斯基是明尼苏达大学建筑学院的副教授。她从事采光、太阳能建筑和生态设计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已出版的著作包括《可持续设计的采光》。她近期的研究集中在太阳能建筑以及碳中和设计在审美和生态方面的创新。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迈向零能耗建筑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60983004 如需购买下载《迈向零能耗建筑》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武汉 | 出版单位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18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迈向零能耗建筑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于2012.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U29 的主题关于 太阳能建筑-建筑设计 的书籍。
(澳) 普拉萨德 (Prasad,D.) , (澳) 斯诺 (Snow,M.) , 著
郑瑞澄, 等著
汪光焘, 焦舰, 郑康, 主编
黄献明, 主编
徐燊, 编著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建筑专业委员会, 编
桂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主编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编著
(加) 安德里亚斯·阿斯埃涅提斯 (Andreas Athienitis) , (加) 威廉·奥布瑞恩 (William O’Brien) ,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