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9.0
孟澍江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为全国著名的温病学家、中医临床家、中医教育家,是我国现代温病学科的开创者和现代温病学课程体系的创建者。本书是根据孟老讲授《温病学》五版教材的讲稿进行整理而成的。全书分为上篇总论、中篇各论和下篇原著选三个部分。
上篇总论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温病的概念
第三章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第四章温病的辨证理论
第五章温病常用诊法
第六章温病的治疗
第七章温病的预防
中篇各论
第一章风温
第二章春温
第三章暑温
附:冒暑、暑秽
第四章湿温
第五章伏暑
第六章秋燥
第七章温毒
大头瘟
烂喉痧
下篇温病名著选讲
第一章《温热论》选讲
第二章《湿热病篇》选讲
第三章《温病条辨》选讲
附录引用方剂汇编
本书按第5版教材的内容编排,由上、中、下三篇组成。上篇主要介绍温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内容有温病学的发展概况、温病的特点及分类、病因与发病、辨证理论、常用诊法、治则和治法、预防和护理等。中篇主要介绍各种温病的具体证治,包括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大头瘟、烂喉痧等病。下篇为温病名著选讲,介绍了清代温病学的主要代表著作:叶天士《温热论》、薛生白《湿热论》(在《温热经纬》中名《湿热病篇》)、吴鞠通《温病条辨》等。 本书根据他讲授《温病学》5版教材的讲稿整理而成。全书分为上篇总论、中篇各论和下篇温病名著选讲三个部分。书中以章为教学单位,对《温病学》教材的内容进行了精心的组织,体现了他对《温病学》这门学科的认识,以及如何对该学科的“三基”内容予以突出,其中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表述,万法,以及如何由浅入深,前后联系,分析比较等,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的。 本书可供中医药院校教师讲授《温病学》时参考,也可供学习和研究温病学的广大读者阅读。【作者简介】 孟澍江(1921-2004),男,汉族,江苏高邮市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中医学院伤寒温病教研组副组长、诊断学教研组组长、温病学教研室主任、图书馆馆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及中医专家组成员、卫生部全国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学会温病学组主任委员等职。曾获得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等光荣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孟氏17岁时从师苏北名医王少江,学成后在乡里悬壶。1955年入江苏省中医学校深造,翌年毕业留校任教。从事中医工作60余年,具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他是现代温病学的学科创始人,他与同事一起,首次对散在于多部古代著作的温病学内容进行了梳理,按现代学科和课程体系,编写了用现代语言表述、符合现代课程体系要求的温病学教材,担任了中医院校第15版全国统编教材《温病学》的主编。同时,他还是一位临床大家,精通内科、妇科、儿科,对热性病、脾胃病、肝胆病、男子不育、妇女不孕、月经病等的诊治尤为擅长,对各种疑难病证的处治有独到之处。他领衔的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学学科一直在全国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在1982年即被确定为博士学位授予点,先后培养了20余名硕士研究生和9名博士研究生,并主持了8届全国温病学师资进修班,为全国各地输送了大批教学、科研、临床骨干。自从事中医教育工作以来,他担任过伤寒论、温病学、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各家学说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是我国著名的温病学家和中医教育家,被称为中医温病学界的泰斗。 孟氏著作甚丰。他主编的《温病学新编》、《温病学讲义》、《温病学》等被选用为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统一教材,另外又编写了《温病纲要》、《温病学教学参考资料》、《温病学概要》、《温热病专辑》、《温病学》(教学参考丛书)、《叶天士外感温热篇薛生白湿热病篇阐释》、《温病的理论与临床》等十余部医学专著,在省级以上的医学杂志上发表了“谈谈温病治疗中的滋阴法”、“温病学的发展与展望”、“温病卫气营血学说若干问题的探讨”等30余篇学术论文。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孟澍江温病学讲稿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 ||
9787117121392 如需购买下载《孟澍江温病学讲稿》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9.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3 × 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40 | 印数 | 3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