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4.8
本书收入范曾、余秋雨等50余位作家的50余篇散文,从近千万字2008年度发表的作品中选编而成。
散文诗话
趋近自然在联合国教科文大会上的讲话提纲
重峦叠嶂间的田园
洗桃花水的时节
我的轮椅
《长恨歌》里的谜
孙犁的话题
写完听雨
春秋四方混战(上)春秋战争风云之三
寻找商州
在潇潇秋雨的夜晚
年年此夜
慈爱
我对黑暗的柔情
良言美语
佑护灾难中的孩子
岳茔享堂、三碗清水及其他
你不能没有家
幸福的感觉与回忆
俄罗斯人到底生活得怎样?
鹰
香严初话
2007年的爱情
中国年乡风
笔与人
周庄事物
拉萨黎明前的篝火
无限玄机
武(节选)
世纪老人的十个瞬间
世界上最荒凉的动物园
两千年的闪击
河内存知己访越小记
不羞不臊谈富豪
一座城市的记忆
魂系壶口
土地唱出的歌
词典的故事
陈迹飘零读“军校”
你是第几等快活的人
燕子春雨
尼罗河上的落日
烧梦
谁让鲁迅走开
爱垂青史
孤舟
身体总在背叛灵魂
永远的眷恋
我的美丽乡野(二题)
愧对父亲
喀什:尘世与神灵的结合体
青葆善画马,匹匹能凌空
周家村笔记
那时的爱情
从《史记》出发
金门:闽南人文的钤记
锈铁是可以传染的(节选)
生命戒律
有母亲在。是多么幸福(外一篇)
藏北的雪
开元诗篇
私奔
酒中真昧耐人寻
黑七月守望者
洗澡堂
转身
通过你的身体(节选)
户口(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选作品)
人性的光芒汶川大地震一个北京亲历者的述说
片段
秦腔平凹
走进普洱茶
军人与土地
喊一声娘,我整个心身就痉挛
木兰也为爱情归
我怕灵魂来不及(外一篇)
瓷花开片
青丝
前言
1
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评奖过后一段时间,还是有人讨论着某些话题,由此也引出我的一些思索。
散文杂文奖共评出了四部散文集,杂文集空缺,这是自鲁迅文学奖开评以来首次出现的现象。参评的杂文集还是有一定数量的,但是大部分都让人感到杂文的特点被逐渐地削弱了,杂感的特点增强了。
文和感是不一样的,文要求在文化上、文字上、文学上都贴近其体裁的特征,这种特征包括力量与深度,提示与警鸣。而感则是芜杂的,带有着随意的性质,最主要的是缺少温度与锐度。现代的杂文多数是没有体现出前者而显现出了后者。
文化散文依然在申报的散文集中占有一定比重。文化散文的写作者,大多是读者所熟悉的较为知名的作家。单就一部来看,分量是可以的,但是把将近三分之一的作品放在一起,就看到了问题,一是靠色严重,二是手法类同。这样就很难显现出个性特征,让人感到个人的才华被淹没了。
具有时代感,突出主旋律的作品,是鲁迅文学奖所要弘扬的。这种时代感包括反映当前时代发展特色、生活特征的作品。所说的生活包括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而主体便是人民。
这类作品还是不少的,像韩少功的《山南水北》,就是舍弃大都市的喧嚣和优越的个人生活,到湖南农村去真正地住下来,把自己变为一个农民,凭着对农村、农民的亲密接触和认识写出的“第一线”的作品。
南帆的《辛亥年的枪声》,看似一部历史文化散文,其实是带有明显时代特征的作品集。文化散文只占了一部分,更多的是写当代人生活中的事件,正是有了对这些事物的剖析与感知,才有一股逼视而来的东西,让人不得不面对,不得不思索。
裘山山的《遥远的天堂》,是一个女军人不畏艰险寻访西藏边防军人生活的经历。这种经历是笔记型的,带有着叙事色彩。因而也就更显得贴近真实,不加雕琢。其以女军人的细腻写出了当代军人的粗犷和豪放。
刘家科的《乡村记忆》,是一部纯粹反映其家乡河北东部地区的作品,里边的人物、故事、民俗都是他所熟悉的,也就让所有经历过乡村生活的人有了一种重温感,让没有经过乡村生活的读者有了一种新鲜感。这样的作品同文化散文不同的是,具有了个人写作的展示性。
2
没有哪一个人能够逃脱生活的风雨雷电。生活让我们体味酸甜苦辣,让我们感觉阴晴圆缺。生活给我们道理,给我们知识,给我们才华。
范曾的《趋近自然在联合国教科文大会上的讲话提纲》,以不长的篇幅融入了无限阔大的思维深度和精神广度,让我们感觉到凝重、沉实、博大,以及舒展、放达、自然这样的字眼,那种对人类文明、自然变化的认知以及对汉语文字的透彻理解让我们感佩。南丁的《幸福的感觉与回忆》,展现了一个人的风雨沧桑。吴长忠的《鹰》是那么细微地写到了鹰被人驯化的过程,他对鹰的深刻浅画让人感到内心深处的某种疼痛,这是文字的力量。这种疼痛我在迟子建《我对黑暗的柔情》中也感受到了,那是一个女性被蜜蜂蜇伤后的疼痛,但随后我便感到了另外的一种美妙,暗夜的美妙,作者把两种感觉放在了一起,既形成了反差,又融合在了一起。其实,《鹰》告诉我们的也是如此,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的变化,原本的那种乡间的、质朴的、纯然的东西消失了,更多的美和认知留在了时间的记忆里。
乔忠延的《燕子》写的也是动物,燕子不只是春天的使者,也是农户家吉祥的伴侣。
这些来自生活的散文,在注重多层面的生活场景和情节的同时,也注重了文学性。文字的色彩往往会增加叙述的感染力。读完这些作品,多少会获得某些生活的经验和感悟。
3
女作家是一个受读者关注的群体,由于性别的缘故,使她们更加体味到了深层的东西,她们的观察也更加细微。毕淑敏的《佑护灾难中的孩子》,从一场天灾人祸的事故写起,提出人类应该把目光放在正在成长的孩子身上。韩春旭的《生命戒律》更是带有了宗教性的光泽,以真善美为灵魂,让信仰根植于一个共同的准则上。叶多多是一个社会的志愿者,她长期行走在云南的那片热土上,关注着生活底层的人们,她曾把很大的一段时间和经历放在了失学女童的身上。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她仍然以微小的力量,呼唤与呼吁,以求唤醒些什么,唤起些什么。《那时的爱情》诉说的不是甜蜜而是苦难。一个女子从小到老都会十分精心地对待自己的一头秀发,张慧敏的《青丝》就写出了这种精心,这是女子特有的题材,通过这个题材能进入一个女子的内心。
这些女作家所写作品一方面同男作家一样,充满着对时代、对社会、对历史、对文化的认识与思考,代表了她们的思想深度与精神高度。另一方面,她们又是独特地表现出女性自身的特点,这包括她们对生活的体验与总结,也包括对女性性别本体的再认识,让人看到纷呈的文学风景线。
4
看到一篇阎纲、阎庆生两位先生的《孙犁的话题》,其以对话的形式,对文学大师孙犁的文学成就以及他的个人生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对话自然散淡,生活随意,显现出个性色彩。孙犁是大家公认的语言大师,他在文字的安排上、语调的叙述上都有着突出的个人特色,很多作家从他那里汲取了文学的养分。
孙犁真的远去了,由于这篇文字的缘故,我到书店去重新找寻,想把孙犁的著作集得更齐一些。然而当我向营业员发问时,她听了两三遍都没有听明白我说的是谁,孙俪?没她的书啊。我显出了惊诧。
也是前几天,几个同学在一起聚会,谈论起了余秋雨,其中的一位竟然非常认真地说:“别笑我的孤陋寡闻,你们说的这个人我还真不知道。”现场气氛一下子变得冷清起来。
看来,一个温热的文学时代真的过去了,文学又变成了少数人的寂寞的热情。既然是喜欢,当不该淡忘那些为文学作出贡献的人,起码是他们的文字与精神。
2008年8月24日,作家魏巍永远地走了,他走得很平静,也很坦然,由于多年不写作的缘故,他似乎对这个世界已经淡漠了,但人们始终会记着((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不只是在文学上,更是在精神上,因而不少的作家在魏巍走后写出了追忆和怀念他的文章。周明以最快的速度写出了《在潇潇秋雨的夜晚》,发于2008年9月1日的《人民日报》,他不仅写出了魏巍在当代的影响力,也写出了魏巍正直、热情、坦荡的为人风范,其中提到了他被邀为仙游寺题词,魏巍热情应约,并写下了一首:“诗圣仙游后两年,中原又生白乐天。篇篇歌哭生民泪,不绝诗魂千古传。”这首诗既显现出魏巍对待历史、人物严谨的创作态度,也显现出魏巍身后的文史功力,此一记,使文章有了更深的力度。
王宗仁的《拉萨黎明前的篝火》、蔡云川的《有母亲在,是多么幸福》(外一篇)是带有宽度与广度的散文。徐宜发的《永远的眷恋》是对最本真的一种职业生涯的深情回味。张国领的《军人与土地》都是来自最基层的生活,让人感受到作家严谨而真挚的创作理念。
5
文学首先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更是形象地利用文字的艺术。文学是一种雅性,因而它能成为一些人闲暇的热爱。文学是一种智慧,因而许多人通过文字阐释了自身。那么,前者仅仅是限于热爱,并非需要去探究,去操练。后者则让一部分人成了文字的发挥者和发光者。
我曾和《十月》杂志主编王占君一同参加一个活动,坐在车上的时候,聊起了文学的悟性。占君说多年前他曾经编发过一篇散文叫做《阳光不锈》。我说是的,《阳光不锈》,我们选过这篇文章,我也很喜欢。他说,首先是看了这个题目,一下子有了一个新鲜感。阳光那么灿烂,而且又是一个非实物性的东西,怎么会生锈呢?但这个题目起得实在是好,让人有一种想看下去的欲望,同时也赞赏作者对文字的理解和心性所散发出的光芒。慢慢地读下去才知道,作者是经过一个小店,看到小店的招牌上写着“阳光不锈”。这让作者同我们一样有了一种欣喜,一种诗样的潮水涌上心头,阳光不锈,多么美妙的一个词组!作者再往前转,发现招牌还有被车子遮挡的部分,全称竟然是“阳光不锈钢炊具商店”。但这并未消减作者先前的那种对文字的美妙的欣喜与热情,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一篇文字。占君说,我觉得作者对文字是敏感的。我说我也有同感,凡是喜欢文学的必具有一种天生的聪慧并对文字有一种锐性,有的人这两点强,那么他的文学能力就强,反之则总是强不上去。
如果抛开天性不说,而要追求某种技能的话,我们也应经常进行如此的自觉的操练,并怀有如此的热情,以让我们所热爱并追寻的文学阳光不锈。
2008年11月
范曾,余秋雨,铁凝,史铁生,林非,阎纲,季羡林,朱增泉,贾平凹……78位作家,77篇佳作,或着眼现实,关注民生,或回眸历史,再现人物,无论慷慨悲歌,激扬文字,还是一咏三叹,情思绵绵,在高扬人文旗帜,贴近生活方面,都有直击心灵的震撼力。 范曾先生在联合国教科文大会上的讲话提纲,谈世界文化的多元,来自原始和早期农耕社会对人类的恩赐,来自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各有不同的集体记忆,人类顺乎自然的梦境是大同世界。(范曾《趋近自然》)余秋雨先生写历史上的不同的文化人格:慷慨英雄型、游戏反叛型和安然自立型,如陶渊明,魏晋名士,曹操,阮籍,嵇康等人,写这些不同文化人格在社会上的接受度以及他们的现代化身。(余秋雨《重峦叠嶂间的田园》)在季羡林先生的笔下,春雨被赋予了如生命一样生动鲜活的意味…春雨贵如油,润物细无声,先生喜雨,他血管里流淌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垂暮之年,对农民和农村依然怀着深厚的感情。(季羡林《写完听雨》) 范曾、余秋雨、铁凝、史铁生、林非、阎纲、季羡林、朱增泉、贾平凹……70多位作家,70多篇佳作,或着眼现实,关注民生,或回眸历史,再现人物,无论慷慨悲歌,激扬文字,还是一咏三叹,情思绵绵,在高扬人文旗帜,贴近生活方面,都有直击心灵的震撼力。 由中国散文界权威选家选编的2008年度散文,是从全国数百种文学报刊当年发表的数以万篇近数千万字的散文作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旨在检阅当年度散文的创作实绩,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年度散文。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2008中国年度散文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40744953 如需购买下载《2008中国年度散文》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桂林 | 出版单位 | 漓江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4.8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60 | 印数 | 14000 |
2008中国年度散文是漓江出版社于2009.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7 的主题关于 散文-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