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十八年

勃列日涅夫十八年

郭春生,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2.0

书籍简介:

勃列日涅夫时期(1964~1982年)是苏联历史上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长达18年,仅次于斯大林执政的时期。从总体特征上说,这18年是苏联由盛转衰的重要时期。而且这一时期积累的很多问题都是导致苏联剧变的重要历史因素,尤其是这一时期领导人思想理论的保守僵化使苏联丧失了改革的最佳时机,这预示着此后苏联变革道路的巨大坎坷。

作者介绍:

郭春生,1965年生,河北肃宁人。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集中于俄罗斯近现代史、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等学术领域。著有《地球村的刷新——产业革命与现代化》(辽宁大学出版社)、《社会政治阶层与苏联剧变》 (当代世界出版社)等专著,在《东欧中亚研究》、《国际问题研究》、《俄罗斯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

书籍目录: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主要问题和历史教训(代序)

第一章 “宫廷政变”与勃列日涅夫的上台

一、1964年10月的“宫廷政变”

二、反特权问题与赫鲁晓夫的下台

三、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更替机制

四、勃列日涅夫其人及其执政风格

第二章 “三驾马车”的领导

一、权力格局的确定

二、波德戈尔内的权力

三、柯西金的力量及其“新经济体制”改革

四、勃列日涅夫权力的加强

第三章 政治稳定

一、总体趋势

二、稳定措施

三、苏共二十三大

第四章 镇压“布拉格之春”和历史的转折

一、“布拉格之春”

二、苏联的出兵镇压

三、镇压“布拉格之春”的恶劣影响

四、走向停滞——苏共二十四大

第五章 “新经济体制”改革的中止

一、对柯西金的挤压

二、管理部门的反扑

三、对“市场社会主义”的批判和经济改革的转向

四、与新科技革命失之交臂

第六章 勃列日涅夫主义和发达社会主义

一、勃列日涅夫主义及其影响

二、苏共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

三、勃列日涅夫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

四、勃列日涅夫与苏斯洛夫

第七章 持不同政见运动和民族主义的暗流

一、持不同政见运动

二、民族主义的暗流

第八章 勃列日涅夫的集权政治

一、勃列日涅夫集权政治的形成

二、勃列日涅夫个人集权和帮派政治的严重后果

三、勃列日涅夫的个人崇拜

第九章 苏联特权阶层的形成

一、列宁的反特权思想

二、官僚特权集团的出现

三、特权阶层的形成

四、勃列日涅夫是特权阶层的代表人物

第十章 对外政策:缓和之下的进攻战略

一、缓和外交

二、战略进攻

三、中苏关系问题

四、出兵阿富汗——勃列日涅夫进攻战略的顶峰

第十一章 停滞社会

一、经济停滞

二、政治停滞

三、思想和文化的停滞

四、社会各阶层的失望和懈怠

第十二章 特权阶层与社会停滞

一、特权阶层的社会特征

二、特权阶层的特别权利

三、特权阶层对苏联社会的影响

四、勃列日涅夫之死

附录:勃列日涅夫主政18年大事记

后记

内容摘要:

《勃列日涅夫18年》讲述了,读书圈绕勃列日涅夫主政十八年的历史,揭示了苏联极盛而衰的历史面面观:勃列日涅夫是推翻赫鲁晓夫“宫廷政变”的主要组织者。赫鲁晓夫的下台与他的反特权政策直接相关。勃列日涅夫是运用组织权力的“大师”。在政治稳定形势下,通过“新经济体制”改革,60年代末苏联成为“超级大国”。出兵镇压“布拉格之春”成为战后苏联历史的转折点,此后苏联政治上走向保守,经济上停止改革,思想上僵化和教条化。勃列日涅夫是苏联特权阶层的最高代表人物。缓和之下的进攻战略是六七十年代苏联对外战略的主要特征。从70年代后期苏联逐漸陷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停滞的泥淖。特权阶层是导致苏联社会停滞的罪魁祸首。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勃列日涅夫十八年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10076232
如需购买下载《勃列日涅夫十八年》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 210 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勃列日涅夫十八年是人民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751.20 的主题关于 政治-概况-苏联-1964~1982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