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养生

佛家养生

陈德军, 编著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6.0

书籍简介:

本书介绍佛教的养生理念和养生方法。

书籍目录:

引言:佛是“大医王”

养生先养心

◆人心的三大病贪、嗔、痴

◆无际大师的心药方

◆品味八苦

◆参透无常

◆长养慈心

◆人生胜境平常心

借假修真,人身难得佛家医疗保健

◆佛家健康的形仪

◆佛家认定的身病及病因

◆佛家名医、名方、名术

◆医病“三禅”

◆佛家保健预防疾病的卫生制度

洁心先洁口

沐浴澡身更洁心佛家洗浴

佛范垂世有益长寿的佛家生活

◆一团和气的处众态度六和敬

◆劈柴扫地都是修行

◆远离酒色

◆动静结合有规律的修行生活

◆出家无家胜有家

神安道胜衣

口慈心悲饮食

◆佛家素食的由来

◆福寿螺的启示

◆向佛家学吃素

◆调和五味,顺应四时

◆佛家忌食

◆佛家节食

按时进食

视食如药防止贪食

◆粥有十益

◆助禅益生佛家饮茶

身居净土居住

◆选地建寺的标准宜修宜居

◆营造人间净土

◆居住安危之论

佛在心中,路在脚下出行

◆游方参学为悟道

◆广结善缘出行有法度

◆游有方,行有止安居禁足

身心双修佛家武禅健身

◆助禅健身少林拳的起源

◆护教护法强身少林武术的形成

◆禅拳合一

◆习武健身以慈悲心为大

却病延寿,无心而得佛家坐禅

◆坐禅前的准备忏悔得安乐

◆调和五事

结跏趺坐坐禅调身

不涩不滑坐禅调息

不沉不浮坐禅调心

◆止观双修

◆禅定的层次和境界

◆善禅却病,恶禅害身

结语

前言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意思是说保养、养护生命。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肌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少忧无虑,内心平和安详,而长寿又是衡量养生的一个重要尺度。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当今社会,人们对生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种养生之道、养生方法也越来越多。然而,相当一部分人却感受不到生活的快乐,甚至出现各种怪异的生理、心理疾病,因而人们便将目光投向佛家僧人,希望从他们那里获得一些养生的启示。

僧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远离“尘世”,以修行作为生活的主要内容,青灯黄卷,生活清苦,常被现实中的人们称为苦行僧。可就是这一特殊的人群,相对于喧嚣的世俗,却能保持内心的安详,获得了长寿。

从历史记载来看,自古以来,高僧大德多长寿。以净土宗祖师为例,从初祖庐山东林慧远大师,到近代十三祖苏州灵岩印光大师,在有具体生卒记载的十二位高僧中,70岁以上的有七位,80岁以上的有四位,寿登90以上的有两位。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里,净土高僧可谓超长寿老人。其中,净土宗第八祖云栖莲池大师寿高93岁。据史料记载,云栖莲池大师自主持道场以来,不曾妄用一钱,凡有香俸盈余,都施散给其他寺院和尚。他平生施衣药,救贫病,常行不怠;终身布衣,一顶麻布蚊帐用了几十年;年老时,还自己洗衣,清洗溺器,从不让侍者代劳。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也是如此,平时衣食住用等,不仅简单,甚至粗劣。对于饮食,他仅求充饥,不求适口;衣服仅求御寒,摒弃华丽;日常洒扫洗涤,事事躬亲;受请外出讲法,虽然为其备有轿子,方便出行,但他却不肯坐,认为坐了会折福。

佛教《大毗婆娑论》提到长寿的条件时说:“若有于寿,恒作、恒转,受作、受转;时行,处行;修梵行;食所宜、食应量,生者应熟、熟者弃之,于宜匪宜能审观察;服医药、用医言;避灾厄;远凶戏。由此等故,寿不中夭。”意思是说,如想长寿,要经常做些主动的和集体要求的运动和劳动;出行选择适当的时间,考虑路程和目的地;断除不正当的淫欲;饮食要适宜、适量,避免过生过熟,还要仔细审查适宜不适宜进食;有病要看医生,按医嘱服药、护理身体;避开灾害、凶险;远离有危险的戏乐活动。

佛家养生的独特之处,就是佛门僧侣一直有意无意地实践着不离修行的养生之道。其养生的行为方法,都被视作修行;修行之中,又蕴藏着深刻的养生内涵。可以这样说,佛家不存在脱离修行的养生,离开修行,追求所谓的养生便是妄执,就会误入歧途,其结果往往是害生。

佛家诸多的养生方法,最初只是作为修行的助缘出现的。比如饮茶,起初只是为了解除僧众坐禅的困倦,驱除睡魔和疲劳,以利修行。后来,僧众们在饮茶的同时,发现了茶的养生保健作用,同时体悟到茶禅相通之理茶禅一味,饮茶才融入佛家修行生活之中,成为一种助禅益生的饮食习惯。再如佛家武术,其产生也是出于健身助禅的目的。早期僧人在与世隔绝、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坐禅修行,久坐容易疲劳,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身体虚弱,有时还难免遭受野兽伤身,于是作为健身防身的佛家武术便产生了。后来高僧大德又把武术和修行结合在一起,发展成解脱生死之道的佛家武禅。

佛家认为,四大皆空,人的身体也是假有,反对过分维护身体,可佛家修行中,处处蕴含养生的大道。佛家不追求居处的华美、舒适,寺院周围环境优美静谧,空气清新,避开喧嚣的闹市,利于清心静修,深得居住养生之理。

从修行制度上讲,佛家出于不杀生的宗教理念,实行夏冬安居静修,禁止外出,却有效地规避了酷夏寒冬,既增长了道业,也养护了身体。坐禅是佛家僧侣的一种主要的修持,佛家坐禅必须做到五事调和,即调食、调睡、调身、调息和调心。这些要求,都是促进身心健康的养生方法。

从修行方式上讲,佛家以静修为主,可就是在修行中,佛家引入了运动的方式,诸如佛家功课中的绕佛、礼佛、经行,坐禅过程中的行香、跑香都类似于体育锻炼。佛家不把养生求得长寿作为目的,却包含了人生的大养,可谓无养而大养。

与众多的养生理论相比较,佛家养生以调心养心见长。在佛家看来,众生皆病,这种病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疾病,而是人的心病贪嗔痴三毒。三毒缠绕人们一生,让人们身心不宁,烦恼丛生。三毒烦恼也和人们的肌体健康息息相关,佛医把三毒烦恼视作人们肌体发生疾病的内缘。全部的佛法以及僧众的修行制度、日常生活,都贯穿着祛三毒、养慈悲这个宗旨。因此,世有“佛是大医王,佛法是药方,佛僧是看护”之说,称扬的就是佛家以调心养心见长的人生智慧。

本书以养生先养心入手,通过探索佛家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来揭示佛家养生的理念、方法、特点,以期广大读者能从中受到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启示。

后记

本书几经修改,终于脱稿了,不由得生发几多感慨。当初,只是出于对佛教文化的兴趣,才承接了《佛家养生》这个题目。一旦深入写作,才深切体会到佛教文化的幽深精微,才确实感受到自己功底的低微。以至于举笔失意,常陷于捉襟见肘,局促不安之中。身心俱受磨炼,犹如坐腊,才知道什么叫苦行僧。坐腊之际,有时竞产生了不为“养生”而害生的怪异想法。然而,就在懈怠之时,眼前忽地一亮,仿佛两扇厚重的大门闪出一缝之隙。衣食所安、名闻利养,都是养生之物,切莫执著于此,为养而害养。是啊,佛法中存有涵养生命的大道,蕴含着有益人生的智慧,可人心却被“无明愚痴”所蒙蔽。人生来就“五欲执盛”,贪求自以为养护自身的一切,结果适得其反,以至于害生的烦恼丛生。“放下”,即得“解脱”、“自在”之大养。于是,欣欣然,自感“吾得养生焉”。可刹那间,“无明”退隐,心智清醒,方知自己不过是门外汉而已,只不过从佛门闪开的一缝之隙窥视到庄严的佛身、佛顶之上发出的一束耀眼慧光。

佛家养生是个大题目,它涉及宗教、哲学、历史、医学、心理学、体育、建筑、音乐、艺术等众多学科和领域,对我这个门外汉而言,只有边学边参边悟,实难写透佛家博大精深、蕴含无养而大养的人生智慧,只不过浮光掠影,充其量作为探索佛家养生道路上一颗小小的碎石,为后来者铺路垫脚而已。在写作过程中,始终担心曲解佛理,贻误读者,一颗大惭愧心时刻跳动在胸中,因而尽量多用形象直观的故事、物质形态说明佛家的养生之道,广泛采用中国古代医学、养生著作,诸如《黄帝内经》、《千金要方》、《本草纲目》中的有关论述,作为佛家养生之道的佐证。为了便于说明涉及的佛家的修行、生活、制度,还采用了一些小说、诗词中的素材,诸如《水浒传》、《红楼梦》、《天龙八部》等等。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佛家养生反映的是僧人这一特定人群的养生之道,他们有着独特的客观环境和信仰诉求,其养生之道可作为观照、借鉴,不可照搬照抄地仿效。养生如同饮水,冷暖自知,务必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调养。

“识佛”丛书主编之一的濮文起先生不仅是一位知识渊博、治学严谨的学者,而且还是一位对人生觉悟很深的仁者。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始终得到他的指导、督促、鼓励,从确定提纲到最后修改定稿,都使笔者受益匪浅;陈耳东先生、丁大同先生、张培锋先生等也参与了丛书的写作讨论,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天津人民出版社陈益民总编辑、韩玉霞主任、李晶责任编辑、魏伟美术编辑都为本书付出了艰苦的劳动,特向他们表示感谢。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参阅了程刚编著的《佛教入门》,张映勤著《佛道文化通览》,郭鹏著《中国佛教简史》,罗照辉、江亦丽著《东方佛教文化》,王征著《古代寺院生活探秘》,贾延利、杜步云编的《历代房室养生选译》,许晓光著《旅游与宗教》,王长青、郑忠孝编著的《少林武术精华》,丁继华等著的《中国传统养生珍典》,漆浩、董晔、周荣等著的《儒.道.释三家论养生保健》,马道宗编著的《佛家养生秘诀》,陈耳东等编著的《佛教文化的关键词》等著作,以及学术杂志刊登的相关论文资料。如果该书的出版能够在最低层面上发挥“饶益众生,利乐有情”作用的话,那么,我想他们一定会和我一样同得“法喜”。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忱。

陈德军

丙戌冬于津门

内容摘要:

  佛家养生是个大题目,它涉及宗教、哲学、历史、医学、心理学、体育、建筑、音乐、艺术等众多学科和领域。  本书以养生先养心入手,通过探索佛家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来揭示佛家养生的理念、方法、特点,以期广大读者能从中受到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启示。读者可从中领悟到佛家养生的宏博智慧,体味佛家养生文化,是当代人修心养生的必备读物。  佛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是一座内容丰赡的思想宝库,思辨性极强,对养生、生活的准则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更具独特的见解和精彩论述。佛家养生吸取了中国古代医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并加以发展,与佛家的修炼结合起来,从戒、定、慧三方面积淀修身养心之法,强调心气舒畅、神情安泰、身心健康,从而获得静虑解脱的大智慧。  本书从衣食住行方面,向世人展示了佛教的养生故事,以此说明佛家“养生先养心”的理念与实践,及其所蕴含的有益当代人类身心健康的丰厚智慧。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佛家养生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识佛丛书
9787201059426
《佛家养生》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天津出版单位天津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佛家养生是天津人民出版社于2008.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R212 的主题关于 佛教-养生(中医)-基本知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