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董子峰, 著

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30.0

书籍简介:

本书立足新一轮世界新军事变革,综合运用哲学、军事学、系统科学等理论与方法,系统阐释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内涵与外延,构建体系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内部架构,探讨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生成的原理、机制、流程及其运动规律。在深入考察主要军事强国作战方式及其核心技术最新发展的基础上,剖析00DA循环的理论价值及其局限性,首次提出窗口作战、实时作战、聚能作战、公域作战四种新型作战方式,并建立WRSG作战模型、RFFA时空循环和C2PSL体系破击战模型,全面提示作战方式演变的趋势,重点讨论了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路径选择。

作者介绍:

董子峰,空军某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空军大校军衔。 先后入空军航空大学、空军工程火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空军指挥学院、国防大学学习。2004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05年以来,曾担任军队外事工作专家咨询小组成员、军事科学院联合作战研究实验中心协作专家、中国军事科学学会理事、中国军事科学学会空军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空军军事理论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空军人才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空降兵理论研究中心顾问、空军工程大学客座教授等职。 主要研究方向:全球性问题、国际战略、信息化作战。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军队和空军重大重点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研究报告数十篇,学术、科研成果获军队军事科学优秀成果奖、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空军军事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等军内外奖励30余项。著有《信息化战争形态研究》、《信息化战争形态论》、《眺望后天的曙光:新型战斗力生成的路径选择》等。

书籍目录:

序言

上卷 论新模式

第1章 战斗力:走向“信息主导”新境界

1.1 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内在结构

1.1.1 战斗力相对性原理

1.1.2 战斗力生成

1.1.3 战斗力生成模式

1.1.4 支撑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四个支点

1.2 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演变

1.2.1 战斗力主导要素的更迭

1.2.2 与生产力增长方式的内在统一

1.2.3 战斗力生成的基本模式

1.2.4 战斗力的“代差”

1.3 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当代内涵

1.3.1 时代大背景: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1.3.2 当代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核心

1.3.3 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三大基本途径

第2章 “新三论”:隐藏在背后的科学手

2.1 战斗力生成的复杂系统论基础

2.1.1 战斗力是军事系统的一种“涌现”现象

2.1.2 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

2.1.3 综合集成方法的生成论价值

2.2 体系作战能力的现代信息论基础

2.2.1 信息平台的数字化意蕴

2.2.2 体系作战能力的生成机理

2.2.3 战斗力生成的重心转移

2.2.4 新型作战力量的人才结构

2.3 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战争形态论基础

2.3.1 从“世界3”到“世界4”

2.3.2 战争中介系统的三次革命

2.3.3 信息主导的本质内涵

2.3.4 战斗力生成模式必须与战争形态相适应

第3章 非线性:体系战斗力的根本属性

3.1 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体系结构

3.1.1 作战体系的演变

3.1.2 基于SCU的信息化作战体系

3.1.3 基于一体化的联合作战体系

3.1.4 基于自适应的动态作战体系

3.2 体系对抗的基本方式

3.2.1 不同层次体系之间的对抗

3.2.2 体系作战的表现形式

3.2.3 体系对抗的切入点

3.3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的本质特征

3.3.1 支撑体系作战能力的两大基础

3.3.2 对体系作战能力的一般需求

3.3.3 体系战斗力生成的基本流程

3.4 体系战斗力的运动规律

3.4.1 非线性:阶跃式增长与轰塌式衰变

……

下卷 论新方式

后记

内容摘要:

《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立足新一轮世界新军事变革,综合运用哲学、军事学、系统科学等理论与方法,系统阐释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内涵与外延,构建体系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内部架构,探讨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生成的原理、机制、流程及其运动规律。在深入考察主要军事强国作战方式及其核心技术最新发展的基础上,剖析OODA循环的理论价值及其局限性,首次提出窗口作战、实时作战、聚能作战、公域作战四种新型体系作战方式,并建立WRSG作战模型、RFFA时空循环和C2PSL体系破击战模型,全面揭示作战方式演变的趋势,重点讨论了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路径选择。本书是“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研究的最新成果,内容新颖,视角独特,适合我军广大官兵和关心军队建设的有关人士阅读。

编辑推荐:

在人类历史上,伴随着生产力增长方式转变,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曾发生过多次转变,而每一次最后都是以新型作战方式替代落后作战方式而告终。因此,在由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的大转折时代,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合乎逻辑地包含了生成新模式和作战新方式两个内核:新模式以体系作战能力为基本指向,新方式则以体系作战为本质特征。需要强调的是,作战方式变革是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最重要的途径,没有作战方式的彻底改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是不彻底的,也不会取得最后的成功。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2375291
如需购买下载《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军事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是军事科学出版社于2012.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E20 的主题关于 军队建设-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