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时代的私人记忆

革命时代的私人记忆

向继东, 编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0.0

书籍简介:

1978是个具有历史转折和里程碑意义的年份。本书通过葛剑雄、吴思、戴煌、何方等民间人士的回顾、审视和记述,有追忆故人,也有感怀自身,关于吃饭、关于思想、关于命运的变奏等等,在微观层面展示了我国一个重要历史转折关头的断面,发人深省。本书图文并茂,每篇均附有作者简介及珍贵老照片,适合经过那段岁月的人回顾往昔、追念青春,也适合年轻人更深层地体悟前辈的艰辛与当下的生活。

书籍目录:

辑一

哪怕能吃一顿饱饭,拉去杀头也就满意了

1978:在中国青年出版社改稿的作家们

公木先生在那一年

辑二

找回父亲、找回自己

感受1978年历史大转折

迎来第二次思想大解放

我的极左经历

我这三十年

迎来自然辩证法的春天记《自然辩证法讲义》的编写

官场生涯与写作生涯

1978年的主义与小康兼怀谷尚斌先生

我们那时的读书生活

辑三

难忘的一年:我和我的一家

还我一身清白

走在艰难平反路上的一年

坚冰开始被打破我的1978年

我的命运变奏曲

辑四

命运在那一年改变

我的梦想与期待

时代变化与个人命运

生命中的第一次起飞

改变命运的两封信

唤醒了沉睡的记者情结

我命运中的蝶翅与青萍

编后记

前言

有人说过二十四史是帝王将相的家谱,其中看不到小人物的命运,也看不到他们在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我以为不然,在我的口述自传《小书生大时代》一书的引言中,说过这样一段话:“芸芸众生似乎并未参与历史事变的进程,对历史走向的影响隐而不显,一时间甚至无法看出来。可是他们,正是历史事变的承受者。历史的风涛激浪,冲击到他们身上,也就造成了它们个人经历中的苦乐悲欢。把这些如实地记录下来,不也可以让读者更具体地了解这些人所处的时代和他们的生活环境么?”如此说来,每一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不论大大小小的人物,都有资格、也都有权利和义务为这个时代留下自己的证言。如果没有这些小人物的历史记录,所谓大历史也是站不住脚的,或者至少是残缺的难以理解的。向继东兄主编的这本书主要着眼于私人记忆,且以革命时代为叙述背景,我看这是一个很好的角度。

三十多年前开始的这一场改革,和全中国的每一个人都有很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这一场改革的受益者。现在请每一位作者各自来讲述自己在这几十年里的遭遇,通过这些个案,读者对这一场改革的历史意义就可以有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现在简单说一下这一场改革和全中国的每一个人的关系,如果要问: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我的回答是:改革开放并没有给人们带来任何特别的东西,只不过还给人们正常的生活条件。比方说,人不犯法就不会受到惩处;比方说,青少年要上中学小学,成绩好的还可以考上大学,考上研究生。这些岂不是很正常的吗?所有国家,所有社会,难道不都是应该这样的吗?这不好说是谁赏赐给人民的恩典。现在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可能以为生活从来就是这样,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不,他们不知道,这些都得归功于在他们出生以前曾经有过的那一次巨大的转折。

所谓改革,要改革什么?改革的对象是什么?简单些说,就是要改革剥夺人们正常生活条件的那种体制。你说人不犯法就不会受到惩处吗?不行。有多少无辜的善良的人被戴上各种政治“帽子”而成为政治贱民,承受社会的践踏。在1958年3月的成都会议上,提出了“地、富、反、坏和右派”五类分子,到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发布的《公安六条》,更扩展为“二十一种人”,即原来的“地、富、反、坏和右派”之外,再加上叛徒、特务、“走资派”等等,各色政治贱民的总人数当以亿万计。按照马克思、列宁的学说,首先是要按照生产手段占有的情况来划分阶级的。在1952年全国完成了土地改革,地主作为一个阶级已经被消灭,可是在这二十多年之后,全国还存在一大批被剥夺公民权利的地主分子。他们的子女在升学、就业、乃至婚姻方面,无不受到极大的限制。至于五十多万右派分子,就更是根据发表的言论和主张划出来的了。又如薄一波等六十一个老干部就是以“叛徒”这个罪名大受迫害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当时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胡耀邦的主持之下,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平反冤假错案,才使这些问题逐一得到解决。这不仅是还历史以公道,也为改革开放大业准备了一大批得力干部。就大家知道最著名的说,在这些被解脱的政治贱民之中,出了一位中顾委副主任,一位国务院总理,一位文化部长,还不说那个更有名的“还在走的走资派”了。本书中有几篇的作者是被戴上各种“帽子”的政治贱民,是这一场改革才使得横加在他头上的那些冤假错案得以平反。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改革开放恢复了高考,恢复了各级学校的正常运作。一些有才能有志气的年轻人,通过这条道路找到了自己在生活中的地位。本书中所收这方面内容的几篇,不过是这一代人才中几个较为突出的代表罢了。他们个人,当然深庆自己的幸运。更应该庆幸的是,我们民族避免了智力资源的无端损失。如果继续贯彻执行那种断丧人才的“教育革命”体制,那么我国的文化、科学事业真会要后继无人了。真不能设想,在文盲和半文盲充斥的情况下,怎么能建成一个现代国家,怎么能在现代世界立足。

凡是派是不喜欢开放改革的。当年抵制不遗余力。我想,几年之后,他们的态度或者有所变化了吧。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认识到了,改革开放实际上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以前最后一次党代会(十一大)上,记得当时中央主席华国锋的政治报告中,说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假如没有开放改革,我想到了1991年,未必能够承受“苏东波”那样强烈的冲击波的。

读本书所收文章,既说明了改革开放的必要,也说明了改革开放的艰难。尽管作者都是从个人角度回忆叙事的,但值得每一位关心国事者细读与深思。是为序。

后记

最初产生编这本书的念头,是在与北京某出版社编辑的一次电话后。她说有兴趣做这样的书,我也觉得值得做,于是就做了。后来花落别家,移栽南都花城,得感谢倪腊松先生的十分诚意。

按照当初的设想,是要编一本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书,拟分“决策前后”、“找回自己”、“改变命运”三辑。第一辑主要收录于光远、胡绩伟、吴江等当事人回忆当年高层决策的内幕,二三辑基本上都是作者应约而写的。去年,因故错过了此书出版机会,于是责编建议干脆删除第一辑,理由是这些文章大都是旧稿,读者想看的也看过了。我觉得言之有理,就删了。剩下的两辑,再经过约稿组稿,编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现全书分四辑,一是作者采访别人、或是写别人的;二是主要回首那个时代的日常生活,以及自己在那个革命时代思想发生嬗变的过程;三是蒙冤者的痛史以及回忆要求平反的艰难旅程;四是通过高考等机遇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当然,这样分也未必十分恰当,但有一点是千真万确的:作者叙述的都是被宏大历史所忽略的个人的历史。

有人说:80后这一代是最没有历史感的。但能怪他们吗?其实往往是我们自己有意或无意在淡忘历史。面对身后的苍茫,我们却感受不到一点历史的体温,何其悲矣。今天30岁以下的年轻人,读读此书,也许会略知一点父辈是怎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最后还得感谢大家的支持,如果没有大家的踊跃赐稿,就不会有这本书。尤其朱正先生在繁忙的研究中抽出身来,初览书目,热情作序,使本书增色不少;还有何方、戴煌、杜光、高放、汪澍白、陶世龙等诸老,在很短的时间里疾书为文,令我感动莫名;葛剑雄、雷颐、欧阳哲生、智效民、李新宇等学人,自己教学或研究虽然很忙,却仍然应约撰稿。尤其需要交待的是,还有多位我心仪已久的前辈,他们虽已耄耋之年,但却十分认真地以当事人的身份写出了很好的文章,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最终未能使其文章收入,在此深致歉意。

内容摘要:

  1978年是个具有历史转折和里程碑意义的年份。本书通过葛剑雄、吴思、何方等民间人士的回顾、审视和记述,有追忆故人,也有感怀自身,关于吃饭、关于思想、关于命运的变奏等等,在微观层面展示了我国一个重要历史转折关头的断面,发人深省。  全书分四辑,一是作者采访别人、或是写别人的;二是主要回首那个时代的日常生活,以及自己在那个革命时代思想发生嬗变的过程;三是蒙冤者的痛史以及回忆要求平反的艰难旅程;四是通过高考等机遇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当然,这样分也未必十分恰当,但有一点是千真万确的:作者叙述的都是被宏大历史所忽略的个人的历史。【作者简介】  向继东,资深编辑,湖南溆浦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编辑文字,也写些文字。著有《生活没有旁观者》、《思想的风景》。主编有“往事书系”、“回望文丛”、“中国杂文精选”、“中国文史精华年选”等多种。曾任《随笔》特邀副主编。现供职于某省报。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革命时代的私人记忆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36058033
如需购买下载《革命时代的私人记忆》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广州出版单位花城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革命时代的私人记忆是花城出版社于201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7.1 的主题关于 随笔-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