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谈旧录

忆往谈旧录

梁漱溟, 著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

书籍简介:

本书为中国著名哲学家梁漱溟的回忆文章集,内容包含对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事件的回忆。

作者介绍: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萧名、漱溟,后以其字行世,祖籍广西桂林,出生于北京,蒙古族。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学者,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研究、借鉴的经验。   梁氏原是元朝宗室梁王贴木儿的后裔,出身于“世代诗礼仁宦”家庭,早年颇受其父梁济(巨川)的影响。青年时代又一度崇信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主义思想。辛亥革命时期,参加同盟会京津支部,曾热衷于社会主义,著《社会主义粹言》小册子,宣传废除私有财产制。二十岁起潜心于佛学研究,几度自杀未成,经过几年的沉潜反思,重兴追求社会理想的热情,又逐步转向了儒学。   1917-1924年受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学印度哲学讲师,后升为教授,发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阐发其“东方精神文明论”和新儒家思想,在学术界颇有影响。1924年,他辞去北大教职,到山东菏泽办高中,又创办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发表《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乡村建设大意》、《乡村建设理论》等著作,推行乡村建设运动。1925年任山东省立六中(今菏泽一中)高中部主任。1928年至1929年,梁漱溟担任广东省立第一中学(今广雅中学)校长,他将广雅精神提炼为“务本求实”四个字,并成为延续至今的校训。1931年在邹平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抗战活动,曾在重庆北碚办勉仁书院。1939年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1940年,参加发起“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务委员。次年赴香港办“民盟”刊物《光明报》并出任社长。1946年,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并代表“民盟”参与国共两党的和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四川北上,出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1950年后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孔子研究会顾问、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等职。 1955年,由于批评当时的农民政策等,遭到政治批判。以后主要在家从事理论研究,发表了《人心与人生》、《东方学术概观》等著作。八十年代后期,以九十多岁高龄仍然著文、演讲,继续宣传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梁漱溟先生与山东邹平有着不解之缘,在遗嘱中表示把自己的骨灰安放于邹平,现梁漱溟纪念馆坐落于邹平一中图书实验楼。   [编辑本段]学术思想   梁漱溟自称“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动的人”。其学术思想自定位为:“中国儒家、西洋派哲学和医学三者,是我思想所从画之根柢”(《朝话》),把孔子、孟子、王阳明的儒家思想,佛教哲学和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糅合在一起。他把整个宇宙看成是人的生活、意欲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提出以“意欲”为根本,又赋予中国传统哲学中“生生”概念以本体论和近代生物进化论的意义,认为“宇宙实成于生活之上,托乎生活而存者也”,“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和那不断的满足与不满足罢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在东西文化观上,把人类文化划分为西洋、印度和中国三种类型,称“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国其根本精神的”,与向前看和向后看的西方和印度文化有别。中国文化以孔子为代表,以儒家学说为根本,以伦理为本位,它是人类文化的理想归宿,比西洋文化要来得“高妙”,认定“世界未来的文化就是中国文化复兴”,认为只有以儒家思想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生活,才能使人们尝到“人生的真味”。断定中国是一个“职业分途”、“伦理本位”的社会,缺乏“阶级的分野”(《中国文化要义》),因此反对阶级斗争的理论,以为应该通过恢复“法制礼俗”来巩固社会秩序,并“以农业引导工业的民族复兴”(《乡村建设理论》)。   其著作除以上所提到的之外,尚有:《印度哲学概论》、《唯识述义》等,今编有八卷本的《梁漱溟全集》。

书籍目录:

上编 抗日战争时期之前

回顾家世与生平并试作检讨

辛亥革命前后我的活动也见闻

民国初年的见闻杂记

有关民国初年政史的见闻纪实

忆辛亥革命后第一个“双十节”

沈钧儒先生与政学会

访章行严先生谈话记

五四运动前后的北京大学

记彭翼仲先生

怀黄远庸

张公耀曾生平及家世

纪念蔡元培先生

回忆李大钊先生

略谈胡适之

怀念我敬佩的陶行知先生

忆蒋百里先生

怀念卢作孚先生

我国锑矿开发的先驱者

追忆广州往事

读《李济深先生略历》书后

记十八年秋季太原之行

河南村治学院和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

回忆我从事的乡村建设运动

下篇 抗日战争时期及胜利后

参加国防最高会议参议会

访问延安

一九三八年陕甘边区的人口

记一九三九年敌后之行

我参加国共和谈的经过

过去和谈中我负疚之一事

过去内战的责任在谁?

美国马歇尔将军对我的印象

一个英雄两个恶人

我所了解的蒋介石

七七事变前后的韩复榘

国共两党和谈中的孙科

附录

梁漱溟年谱简编

编后记

内容摘要:

此书为梁漱溟先生回忆过往文字之结集。记述了他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前后、抗日战争、国共和谈等多个时期的治学、从事乡村建设及奔走国是的活动,以及对一些重要事件、旧雨新知的追忆。曾 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出版过。问世以来,为海内外治近代史学者所重视。后曾收入台湾李敖出版社刊行的“真相丛书”。绝版多年,觅都仍有。本次重刊,新增加了大量内容,其中有据手稿补充者。

编辑推荐:

钩玄决策,百年尽粹,以发扬儒学为已任;
  廷争面折,一代直声,为同情农夫而执言。
  ——冯友兰
  (梁先生)可敬之处不少。有悲天悯人之怀,有也。忠于理想,碰钉子不退,二也。直,有一句说一句,心口如一,三也。受大众而众之力压,不低头,为士林保存一点点元气,四也。不作歌颂八股,阿谀奉承,以换取挈驾的享受,五也。
  ——张中行
  梁漱溟一直被看做哲学家,其实,此公的头脑并不高明得够做哲学家。
  梁漱溟只是一位教育家、一位热心奔走国是的人物、一位有骨气的伟大知识分子。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他的经历与见闻,倒是最好的、现身说法的话教科书,值得我们特别重视。
  ——李敖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忆往谈旧录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0844683
《忆往谈旧录》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金城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忆往谈旧录是金城出版社于2006.0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5.4 的主题关于 梁漱溟(1893~1988)-回忆录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