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上的卜辞

沙上的卜辞

耿占春, 著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8.0

书籍简介:

本书是思想文化内涵深刻、文字精致隽永的随笔札记作品。结集在这里的札记,是无数的片段,每个片段是思想或感觉的一个瞬间形态。它停留在瞬间的形态上。一个片段有自身的结构,这是片段的秘密。它包含着自己的瞬时性,显露着自己出现时的感性机缘。这些札记除了记录一些持续的、重复的思想主题之外,另一些瞬间则来自于生活世界的偶然语境。这是一些情境或境遇性意识的吉光片羽。大量的偶然语境和可能的意义表述被搁置在主题化的思想视野之外,札记弥补了这一状况。

作者介绍:

耿占春,1957年生于河南柘城。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隐喻》、《话语和回忆之乡》、《叙事美学》等。

书籍目录:

前言

关于我的小书“沙上的卜辞”

每当我出门,临时一半天或出远门,总要对着书堆长时间地寻找一个小版本、篇幅小而又不易于读完的书。它要足够复杂,快乐,内折,回环,几乎不能看完,也能够从任意一页读起。而且能够抵抗不是十分适宜阅读的嘈杂环境。我现在想要做的就是这样一本书,如果写得好,我自己出门时也能够带上。可是写作已经使我贫乏了。

写那些大部头的书,似乎不是我自己的内心需要。花费大量的语言写作,并不是内心活动所必须的。对内心生活的真实时刻而言,它和语言的用量成反比。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诗还在坚持一种可贵的尺度,谁使用最少的语言,表述最丰富的感受。而大部分叙述是在比赛谁花费的语言多。写作与表述活动似乎仍然处在原始工业化时期。原材料的大量消费似乎是规模、效用和信用的标志。或者处在一个同样缺乏德性的消费时代,挥霍成为消费主义的美德。语言的使用不是珍稀物品的交流,不是馈赠的礼物,而是恣肆的挥霍,语言似乎提前进入了各取所需社会,并使垃圾在我们身边难堪地堆积蔓延。也许我们不是毁灭于匮乏,而是葬身于垃圾。

就像一种对挥霍的悔过,我企求自己以后能够表达得多而文字少。要少而多。我知道这不合乎经济规则。这让我偏爱随笔、札记和小论文。少和小是一种美德。使用尽可能少的文字叙述尽可能多的内涵,不是为别的,而是使语言活动符合内心生活的基本要求。过多的语言表述降低了心智。即使如此,我所写的仍然过多,而企及不可表达之物的语言边界仍未能扩展。如果仍有饶舌、重复和兜圈子,那是它在绕着一个不可见的磁场,或碰上了某种界限。或仍是写作的不良惯习使然。

结集在这里的札记,是写于不同日子里的片段,每个片段是思想或感觉的一个瞬间形态。一般而言,我不再从逻辑和知识上铺展它们。就让它停留在思想与感知的瞬间形态上。一个片段有自身的结构,这是片段的秘密。它包含着自己的瞬时性,显露着自己出现时的感性机缘。这些片段如果有一些意味的话,就在于不隔断与逐渐变暗的语境之间的微弱联系。“一个短语的边缘属于黑夜。”这些札记除了记录一些持续的、重复的思想主题之外,另一些瞬间则来自于生活世界的偶然语境。这是一些情境或境遇性意识的吉光片羽。就我自身而言,大量的偶然语境和可能的意义表述被搁置在主题化的思想视野之外,札记弥补了这一状况。

这些片段所显现的瞬间事态隐含着一个在场的主体,它是我,又是一种自由的修辞力量。说它是我,其中许多感受性的思想来自于我的在场。几乎可以把这些瞬间思想视为一种关于个人境遇的叙述作品。然而,它不是小说,因为它只描述瞬间的意识震动或依稀的意义形态,它不描写感受着的主体在现实世界的日常活动。比之小说,它省略了感受主体和置身环境的描写。有的片段是一些小论文,但比之论文,它省略了论证材料,札记的旨趣仅在于此。它乐于叙述的是思想出现时的瞬间形态和随之而来的自由的修辞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把某种偶然的经验主题化,把一些细节隐喻化,或只是描述偶然语境中一丝意识的微光,是这些札记的秘密快乐。

我最初想把这个小书叫做“测震仪”,测震仪是这样一种小装置,反映内心生活的瞬间震颤和一个人拥有某些修辞想象力的快乐经验。它躲在一个面具下,改写他的痛苦面容。

这样惟恐冒充了一种工业制造物,现在暂且顺从偶然的想法,称之为“沙上的卜辞”,它妄自保留了预测的含义,实则是惘然的记录,好在片言只字依旧。

内容摘要:

沙上的“卜辞”主要有两个源头:一个是生活,一个是书本。作者站在生活和书架之间,如同面向大地,背靠沧海。这就使书中的每则“卜辞”都浸润着泥土的气息,闪烁着海水的光泽,并且保留了风吹日照的痕迹。从根本上说,这些“卜辞”无一不是出自作者的个体经验,但它们映射着这个时代的万千气象,牵动着人性深处某些永恒不变的东西。作者特别强调的是这些“卜辞”的瞬间性,这意味着如果把它们一一提炼成诗,就有可能失去更多的瞬间感受。所以,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作者用自由而快捷的方式保存了流动于心中的珍贵感觉,让这一系列内心的战栗适宜地凝结为石,而不是迟缓地打磨成玉。尽管石头没有宝玉的精致和华美,但是它们不可压缩,拒绝复制,而且经得起时间的磨损。 本书的另一个显著特色是,这些“沙上的卜辞”真的像沙一样散乱而天然地存在着。作者笔下的文字如同爱默生所写的风中的雪花那样在“垒砖叠瓦”,爱默生认为暴风雪具有一种绝妙手艺,可以让“吃惊的人工在太阳底下,去在十年百载中,一砖一石地慢慢模仿狂飙在夜里的创作,模仿雪在欢乐嬉戏中的构筑”。“沙上的卜辞”就是这样一座独特的建筑,是暴风雪依据特定地势形成的自然堆积。因为其中的文字全然听从作者心境的流动,既非有意安排,更不刻意串连,最终形成了一条本雅明式的“单向街”。在这条街上,读者可以自由游逛,可以局部浏览,也可以找一间比较喜欢的房间住下来,让自己停顿片刻,在那里俯视一下窗外的世界,还可以借助这些“卜辞”回顾一下人类的过去,预测一下自己的未来。

编辑推荐:

真正的卜辞是火上的,甲骨的裂纹作为启示,需要卜者把解释的词句刻写下来。作者写下的词语虽也寻求启示与解释,然而却是世俗的。沙上的卜辞自然是一些世俗启示,它自知不是真理,也不会传之久远。 有人一定会记得,当圣经中的先知被人追问什么是真理时,他蹲在地上,在沙土上划字——这种沉默的举动随人怎么解释,反正连先知也没有留下现成的真理。 也许因此,人可以嗜好诡秘而不至于信以为真。 为什么是沙上的卜辞,真正的卜辞是火上的甲骨的裂纹作为启示,需要卜者把解释的词句刻写下来,我写下的词语虽也寻求启示与解释,然而却是世俗的沙上的卜辞,自然是一些世俗启示它自各不是真理也不会传之久远,有人一定会记得当圣经的先知被人追问什么是真理时,他蹲在地上在沙土上划字这种沉默的举动,随人怎么解释反正连先知也没有留下现成的真理,也许因此人可以嗜好诡秘而不至于信以为真。 一个小版本、篇幅小而又不易于读完的书。它要足够复杂、快乐、内折、回环,几乎不能看完,也能够从任意一页读起。而且能够抵抗不是十分适宜阅读的嘈杂环境。我现在想要做的就是这样一本书,如果写得好,我自己出门时也能够带上。 少和小是一种美德。使用尽可能少的文字叙述尽可能多的内涵,不是为别的,而是为使语言活动符合内心生活的基本要求。过多的语言表述降低了心智。 它乐于叙述的是思想出现时的瞬间形态和随之而来的自由的修辞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把某种偶然的经验主题化,把一些细节隐喻化,或只是描述偶然语境中一丝意识的微光,是这些札记的秘密快乐。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沙上的卜辞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11243055
如需购买下载《沙上的卜辞》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180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沙上的卜辞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于2008.0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7.1 的主题关于 随笔-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