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0.0
特吕弗——法国新浪潮电影领军人物;25年的导演生涯,他执导过23部影片,其中13部获得重大国际性电影奖;1932~1984,不算长的52年人生,他除了留下诸多影片和影评,更有一班死心塌地的粉丝遗爱人间,因为有他们,所以才会有这本书。本书的作者,现在看来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陆离、迈克、岸西、舒琪、蔡明亮、毛尖、时光倒流二十年,这些当时的梦想家们,还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特吕弗迷。他们在这本书里写下曾经的共鸣、曾经的执迷、曾经的狂热,以及年少轻狂褪去后,仍然保有的集体回忆,可堪回味。”特吕弗其人”、”特吕弗其片” 、”特吕弗其文” 、”特吕弗其书” 、”特吕弗其迷” 、”珍藏特吕弗”,六个章节的逐篇详解,让特吕弗的同时代人悉数登场,情形仿佛老友记重放,昏黄的胶片里流泻出往事,也绵延出新的渴慕
前言:永恒的特吕弗梁良
序言:我与特吕弗结的缘陈柏生
第一章:特吕弗其人
特吕弗小传卫灵
生活与电影画上等号家明
特吕弗特写陆离(翻译)
我在三藩市遇见了特吕弗迈克
我在巴黎会见了特吕弗黄国兆
绿屋外的春天“新浪潮”回顾,兼怀特吕弗刘森尧
第二章:特吕弗其片
特吕弗作品简介卫灵等
一次访问(短片1,19541955)
顽童(短片2,1957)
水的故事(短片3,1958)
四百击(长片1,1959)
射杀钢琴师(长片2,1960)
朱尔和吉姆(长片3,1962)
安托万与科莱特(《二十岁的爱情》法国片段)(短片4,1962)
软玉温香(长片4,1964)
华氏451度(长片5,1966)
穿黑衣的新娘(长片6,1967)
偷吻(长片7,1968)
密西西比号上的塞壬(长片8,1969)
野孩子(长片9,1970)
夫妇生活(长片10,1970)
两个英国姑娘(长片11,1971)
像我一般美丽的姑娘(长片12,1972)
日以继夜(长片13,1973)
阿黛儿.雨果的故事(长片14,1975)
零用钱(长片15,1976)
爱女人的男人(长片16,1977)
绿色的房间(长片17,1978)
飞逝的爱情(长片18,1979)
最后一班地铁(长片19,1980)
隔壁的女人(长片20,1981)
情杀案中案(长片21,1983)
大陆、港、台三地的特吕弗片名舒明
那个不停逃跑的孩子安托万的故事孤草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黄爱玲
不吃早餐的男人欧嘉丽
漫谈特吕弗电影里的孩子文思聪
兜巴星:《日以继夜》岸西
野兔的旅程:《四百击》一一零八
对爱的坚信和固执特吕弗版本舒琪
等待一个星期天最后一部电影《情杀案中案》罗卡
特吕弗的电影世界黄建业
画面与音乐天衣无缝的结合特吕弗与德勒吕朱冠来
第三章:特吕弗其文
《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序特吕弗/杜杜(翻译)
我怎样拍《野孩子》特吕弗/石琪(翻译)
特吕弗是不是全世界最陕乐的人?是。特吕弗/邓小宇(翻译)
《安德烈.巴赞论让.雷诺阿》序特吕弗/陆离(翻译)
侦探小说万岁特吕弗/香港《电影双周刊》(翻译)
第四章:特吕弗其书
访问之最《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若愚
人始终比电影更重要读《特吕弗书信集》王庆锵
第五章:特吕弗其迷
特吕弗香港传奇小伟
从《第三类接触》谈起特吕弗访问记高淑斌(翻译)
最后一次越洋遥访张潜(访问、记录)
日子走下岁月的山坡吉尔.霍布丝访问/蓝石(翻译)
1984年秋.悼念特吕弗陈柏生
“陆离与《中国学生周报》与特吕弗,就像一个错综复杂的情网。”吴智
“游弋于童年的梦与青年的热望的海洋中,朦胧地从电影中认识人生。”罗卡
敬悼壮年早逝的法国“新浪潮”主将弗朗索瓦.特吕弗陆离
1985年.特吕弗一年祭顽童的岁月是这样流过的AnnGillian/停亭、纪二、劳卫唐(翻译)
1994年.特吕弗十年祭他不用再恐瞑了陆离
2004年.特吕弗二十年祭一《你那边几点》导演手记蔡明亮
戏中戏未完迈克
偷吻特吕弗林震宇
没有你不行,有你也不行毛尖
痛苦一直沉默霍丁
特吕弗情痴篇爱之颂,也是爱之悼潘国灵
当我在蒙马特王贻兴
第六章:珍藏特吕弗
特吕弗书信手迹
仍然有一个错觉……
特吕弗与花生漫画
特吕弗电影音乐唱片封套选刊
特吕弗书影选刊特吕弗写的书,写特吕弗的书……
附录:本书作者简介(出场序)
前言
我与特吕弗结的缘
陈柏生(香港《电影双周刊》社长兼总编辑)
首先我要承认,我并不是标准“杜迷”,我甚至已经忘记了我第一部看的特吕弗电影是《四百击》还是《偷吻》?是在“第一映室”看的还是京华戏院的早场?
数十年来,我这个非“杜迷”也和特吕弗“交”过几次手。有一次“火鸟电影会”临时换映《四百击》,负责编印节目单张的我,一时情急,从《文林》剪下一段介绍便拿去付印。后来,陆离说我“睇前唔睇后”(按:粤语,意为看前不顾后),原来此文引用了一段资料,然后在后边指出这段资料是错误的,还指出片中的男孩叫“安托万”,文中竟说他叫“彼埃尔”。而我竟然原文照“剪”照“贴”,真是“瘀”到“痹”。
做了《电影双周刊》的编辑,自然有很多机会碰到有关特吕弗的消息。在1984年听到他的死讯时,第148期已准备付印,只能在“编辑室报告”里腾出三分之一的版面写了一段讣告,悼念特辑则要到149期才发表。我在序言中说:“特吕弗的病逝,难免令人心理上有失衡的感觉。尤其是特吕弗才52岁,正值盛年而死,更特别令人惋惜。”
一年后的10月,《电影双周刊》连同香港艺术中心、法国领事馆文化部及各大专院校电影会举办了“特吕弗回顾展”,选映了包括他最后一部作品《情杀案中案》在内的16部长片和2部短片,还编印了一本特刊。特刊的编辑是张锦满与黄志,但每一页都可以找到我的踪影。我在每一页的角落都辑录了一句特吕弗的语录或是别人对特吕弗的评语。从10月24日起,《情杀案中案》在新大华戏院上映两星期,票房收入54万。七除八扣之后并无钱赚,但总算在他逝世周年的时候做了点事。意想不到那个陈年拷贝在2004年的回顾展还派上了用场原来法国寄来一个法语无字幕的拷贝,只好临时拉那个旧拷贝“顶当”。
2004年是特吕弗逝世20周年,梁良提出编一本包括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作者的纪念文集。原定是七成旧稿三成新稿,但大部分作者都非常认真,一改再改,三校四校。梁良回台湾后我接手,拖拖拉拉地便赶不及10月出版。然后一拖再拖,我有《电影双周刊》的编务工作,10月到12月要筹备“两岸三地影评人研讨会”,到今年又要搞“金像奖”,还抽了点空去帮帮“金紫荆奖”,我把责任“卸”了给陆离,陆离做了最后的冲刺,反过来要追我这篇序言。
特吕弗如有知,知道曾有一批中国影迷,为他奔走,搞影展、搞纪念文集,应感欣慰吧!
2005年4月20日
他镜头下的欧洲最迷人;他银幕上的女人最风情;他故事里的爱情最真挚;如果缪斯是男性,他一定是特吕弗那样…… 陆离、迈克、岸西、舒淇、蔡明亮、毛尖……集体回忆!以影迷的角度向特吕弗致敬,每一篇都记录了影迷对特吕弗的爱。 特吕弗是法国新浪潮的领军人物,也是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导演之一。本书分特吕弗其人、特吕弗其事、特吕弗其文、特吕弗其影等几大章节,全方位地介绍这位导演的生平作品与风格,配以多幅剧照及生活照,堪称特吕弗大全。 弗朗索瓦特吕弗,1932年2月6日出生于巴黎。他14岁时离开学校,开始工作,先后从事过电焊工等多种职业。从年轻时代开始,电影就是他最大的兴趣。之后,特吕弗当过记者,但却因为1951年应征入伍而被迫中断。1953年他复员回家,在亦师亦友的影评人安德烈巴赞的帮助下,开始在《电影笔记》和《艺术》上发表他那些观点犀利的电影评论。 1955年,特吕弗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短片作品,而他的第一部电影长片则是《四百击》,一部关于小男孩故事的半自传作品。影片在1959年戛纳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导演大奖,以及“纽约影评人协会”年度最佳外语片等一系列荣誉。之后,他又相继拍摄了一些同样获得高度赞誉的作品,几乎一年一部。 除了当编剧和导演之外,他还经常自己出演电影。同时,他也继续撰写电影评论,并完成了《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和《我生命中的电影》两本著作,后者是他的影评自选集。 特吕弗是法国新浪潮的领军人物,也是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导演之一。正如《纽约时报》所说,他是“一位安静的革命者,以传统的方式拍摄最不传统的电影”。1984年10月21日,他在巴黎去世。 本书以法国著名新浪潮导演特吕弗(1959-1984)为主要对象。分特吕弗其人、特吕弗其事、特吕弗其文、特吕弗其影等几大章节,全方位地介绍这位导演的生平作品与风格,配以多幅剧照及生活照,堪称特吕弗大全。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集体回忆·特吕弗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45801569 《集体回忆·特吕弗》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67 | 印数 |
集体回忆·特吕弗是上海书店出版社于2009.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35.655.78-53 的主题关于 特吕弗(1932~1984)-人物研究-文集 的书籍。